钱浩
(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委党校,贵州 铜仁 554400)
开展党建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识,培养基层党员的政治认同感、法治意识,建立基层党员正确的思想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和谐、繁荣、富强、民主的道路。党史见证了党的发展历程,能够为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清晰的政治方向。党史教育是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党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教育与党建工作的相互结合,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以史为鉴,不仅能够确立党的基本发展方向,还能培养公民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精神。党建工作的开展,必须要站在客观的角度,站在党史的基础上,分析党建工作开展的政治方向以及发展目标是否符合中国国情,是否具有正确的实践价值。只有站在党史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党史的宣传、教育工作非常重视,要求各级部门共同参与,以“教科书”的形式将党史推广出去。党史推广工作面向的全国人民,而不仅仅是党政工作人员,所以要让每一位国民都有条件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吸取前人智慧和经验,学习前人的艰苦拼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根据这一发展目标,各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党史教育以及党史宣传工作,如建立“红色教育基地”等。
党建工作过程中,领导干部的影响十分重要,其自身的党史修养,对党建工作的顺利实施、党史素材的合理应用以及党的相关政策、思想的落实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提高领导干部的党史修养意义非凡。因此,广大领导干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不断积累党史知识,合理规划党建工作,突出党建工作的时代特点。
与此同时,也要注重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党建工作能否顺利、高效、高质地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很大关系,所以,促进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还需要提高党内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将党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在不断发现、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
1.真实性
真实性,是选取党史教育素材所要遵循的基础性原则。一些党员干部在给基层党员和党政工作者进行党政教育时,为了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往往喜欢从网络上收集一些未经证实党史信息和教育素材,这样虽然吸引学员注意力,但不能保证党史材料及信息的正确性,可能不仅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甚至还会误导学员的思想。所以,一定要选择具有权威性的党政教育视频和材料,比如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以及中央宣传部等部门推送党史纪录片或党史教育材料等。这些教育视频和材料,都是根据真实事件制作而成的,具有很强的和真实性代表性,具有很强的学习价值。如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不仅涵盖了党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会议精神,同时也记录了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到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各种尝试和努力,将“中国梦”表达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
2.思想性
党史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但这一价值的体现不同于其他理论学科的教育方式,不是长篇大论的基础知识教育,而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为了突出党建工作的思辨性,党史教育要挑选党史中观点对比比较明显的素材,并结合当下社会发展的实际和方向,引导党政干部和学员进行思考。要确保党史内容是学员所熟知的,在引导他们思考的过程中,要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观点,使党建工作具有更先进的思想性,不落俗套。回顾党的发展历史,能够让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在未来的党建工作中,确立新方向和新目标,以深化党的改革。
3.史论契合原则
史料,是党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史实,是党发展过程中经历的重要阶段和事实。党建工作要充分结合党史的真实性,围绕史料、史实、史法、史观等重要因素,探究党建工作开展的新方向、新思路,使党领导人民向着更加正确、繁荣、富强的方向迈进。
4.进一步推进党史研究工作的科学化
中国共产党对党史的研究从未停止过,甚至一些党外人士都积极投身于这项研究事业,为探究党史的价值,奉献自己的力量。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党史研究进入到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这证明了我国人民为研究党史所做的努力。但总体来看,党史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研究方向过于单一或片面;过于注重青年项目,而忽略了重大项目的研究。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党史研究的科学性。同时,党史研究还要遵循一定原则,即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原则。
新时代背景下,党建工作展开受到各界的普遍重视。党史教育是党建工作展开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利用党的历程对人们进行教育,树立人们先进思想观念,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党建工作中展开党史教学途径多样,上面我们提出了三条:一是加强党史宣传作用;二是提高党员干部的党史修养;三是正确把握党史素材应用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