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时代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路径

2021-11-30 11:16:39毛毅
魅力中国 2021年6期

毛毅

(中共榆林市横山区委党校,陕西 榆林 719100)

当前,我国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需要党员干部具备较高的思政素养,以自身的有效工作,为党与国家的稳步前进发展提供保障。而党校作为培养、提升党员干部思政素养的主要阵地,需要发挥自身思政教育作用,结合新时代背景探究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以提升思政教育成效,实现党员干部思政素养与职业素质能力的强化,提升党员干部工作质量,推动党与国家的发展。

一、新时代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意义

(一)提高学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

党锻炼队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主要方法之一。经过实践可知,思想政治工作可提高我党执政水平,党员干部不能对思想政治工作放松。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基层党员,由于工作较多,以缺少时间、精力为托词,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忽视。而党校以学习为主,其学员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此时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多样化教育方法,抓住教学重点,能够让学员自觉培养修养,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现阶段,世界经济局势持续波动,很多地区与国家的政治局势也在不断变化。我国需要应对的国际形势是复杂的,需要以中国共产党较强的思政政治能力与高质量的工作,有效管控国内局面,满足国家在复杂国际形势下的发展需求。虽然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但有些计划经济的残留,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党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为党员干部的素质提升提供保障,以党员干部的较强思政意识与工作能力,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满足新时代党与国家的发展需求。

二、发挥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路径

(一)明确教育主体

党校思政教育效果不足,主要是由于教育观念陈旧,忽视学员主体性。因此,应当树立人本意识,转变教育观念,将思政教育效用充分发挥。一是要了解学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认识到时代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普及下,学员工作形式、环境均出现变化,对学员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知识结构具有巨大影响,应当寻找学员发展规律,明确存在问题,以制定符合学员实际的思政教育方法;二是要尊重学员。认识到个体差异,尽量鼓励学员创新,满足个人需求,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方能让学员从被动变主动,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基层党员,均做到一视同仁,方能获得学员信任与尊重,让学员自愿打开思想大门,达到预期效果;三是要深入实际。学员思想动摇主要是由于当前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可在不同途径获得思想,教师需根据社会特点,理性地对正负面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员降低消极影响。在此过程中,让学员不仅感受到教师教育,还要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人文关怀。

(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

1.建立教育网站

互联网时代,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开放环境,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占领网络高地,转变负面信息占据互联网的情况,建设党校网页,合理安排资源。可在发布理论知识中添加新闻视频或图片作为例证,或是播放与教育内容契合的主旋律纪录片,如《最美村官》《最美乡村教师》《中国十大道德模范》等,此类内容生动感人,让学员在观看中能够受到影响。可添加实时新闻、天气、其他网站链接等功能,融入学员生活,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利用“微网络”教育

网络不断发展,人们将上网方式从电脑转移至手机,推动我国走进“微网络时代”,越来越多官方开通微信公众号,通过实效性与趣味性较强的思想政治内容,营造积极网络环境。因此,党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发布图文并茂的内容,贴近生活,从细节入手,如本地区模范事例,发布减压排忧方法,或是通过“历史上的今天”等内容,提 高学员国家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强化监督考核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党校还应当改善评估反馈机制,从而达到监督、奖惩、鼓励学员的目的。首先,需建立“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清单”和“学员信贷管理”系统,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成果、教学活动及其他项目的定量评估;其次,构建完善奖惩体制,党校可挑选优秀学员,依据评估反馈的方式将其提交相关部门,对于思想不积极、态度不端正、纪律不严、学习不严肃学员,则必须说服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改则予以退学处理,并上报组织部门;最后,强化档案管理。党校需完善学员登记表,健全档案内容,应包含党校学员个人评估分数及教育明细,构建学员个人档案数据库,将各项评估细节、奖惩及其他信息全部记录,反馈相关单位。党委在任用干部过程中,需检查其是否完成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人员晋升、任命的重要基础,建立高效评估机制,方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党校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需要以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意义与困境问题为基础,在教育观念、教育宣传、教育方式内容与工作程序等方面,革新思政教育,强化党校思政教育成效,满足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