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李红飘
多肉植物是多浆植物、肉质植物等具有多浆汁肉质器官植物的总称。多肉植物大多生长在半干旱或干旱地区,其肥厚的多浆汁肉质器官所贮藏的大量水分是得植物在这类地区维持生命的最主要原因,也正因如此,多肉植物对养分、水分的需求均相对较低,加之种植管理简单而深受人们的喜爱[1]。多肉植物种类十分繁多,且形态各异,尽管我国是多肉植物的最大原产地之一,但由于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故而在多肉植物的栽培、品种选育等诸多方面还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为了更好地推进多肉植物的培育与发展,下文主要分析了多肉植物的栽培与发展状况。
从整体上说,植物营养器官中的某一部分,包括根、茎、叶等,若具有能够良好贮藏水分的发达薄壁组织,在外形上具有相应的肥厚多汁特征的植物都可以称之为多肉植物。在广义的分类上,仙人掌也属于多肉植物的一种,而在狭义含义中,多肉植物又特指除了仙人掌之外的多肉植物。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多肉植物研究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杂交选育、人工诱变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肉植物的分类也变得越来越细化。从多肉植物的生长特性上看,由于其在半干旱或者干旱地区能够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故而一般认为多肉植物具有天然抵抗因自然环境造成的干旱灾害特性[2]。有研究表明,在多肉植物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特征,其自身的营养器官能够储存大量的水分与养分,因此叶片稀少、退化成刺或者完全退化。当多肉植物处于极其恶劣的生长条件下时,植株则会停止生长并进入休眠期。而从多肉植物的栽培、管理方面上看,由于多肉植物的强大生长特性,如耐旱、抗逆性强等,其栽培管理也显得相对简单,另外,多肉植物个体微型化,在栽培用地上,所占的面积也不会太大,加上多肉植物自身具有十分强劲的繁殖能力,因此在花卉市场上多肉植物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设施栽培是当前我国规模化栽培多肉植物的主要方式,这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无法实现终年露地栽培,难以满足多肉植物自身的特性。其次,目前栽培多肉生产繁殖的主要途径是扦插,繁殖方式操作简单,对播种、组织培养、分株等繁殖方式而言,扦插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更适合生产规模化发展。为了更好地推进栽培多肉规模化生产,其关键在于为多肉植物选择科学、合理的栽培基质,一般情况下,排水性能优良、透气性高且保肥性好的基质适宜多肉栽培。在具体的栽培工作中,栽培人员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多肉植物种类生长需求配置更优良的栽培基质[3]。例如,附生类型、叶类多肉植物基质中泥炭土、腐殖土、粗砂、草木灰、骨粉的成分比例应控制在3:3:2:1:1左右;仙人掌类、茎多肉植物基质中泥炭土、腐殖土、粗砂、石灰质材料成分比例则可控制在2:2:2:1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在配置栽培基质时,为了预防多肉植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病菌感染,则可以适当地加入适宜浓度的百菌清、多菌灵等杀菌剂。
由于多肉植物自身具有较强的锁水与储水能力,因此在栽培时一定要做到浇水适量。通常情况下,对于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多肉而言,可及时为其补充水分,对多肉植物进行正常浇水;若多肉进入休眠期,则不宜多浇水,必要时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温度情况为多肉进行断水,从而有效地防止因浇水过多而导致多肉植株烂根。浇水时应当直接浇到土里,不可直接从植株顶部淋水,也应当避免淋湿整体植株,从而有效避免因叶片内存水而使得多肉植物出现斑点、腐烂的情况。
不同类型的多肉植物对于生长温度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多肉植物可以大致分为夏种型、中间型、冬种型三大种类,下文主要介绍这三大类多肉植物的最佳生长温度情况。夏种型多肉相对较喜欢高温,当气温高于12℃时开始生长,若气温低于10℃时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故而这一类型的多肉植物在冬季气候时有可能完全处于休眠状态。中间型多肉则在春秋两个季度进入生长旺盛期,夏季时随着气温的变化其生长速度相对下降,在较为炎热天气时会进入短暂休眠期,而在冬季,则需要为多肉植物的生长保持一定的温度。冬种型多肉植物生长季节主要在当年秋季至第2年春季,生长周期较之上述两种要相对较长一些,在夏季时,由于其耐热性相对较差,故而当气温超过28℃时,多肉植物就会进入休眠阶段[4]。
多肉植物喜光,但如果长时间光照不足,肉质植物就会出现瑕疵、生长不良等现象,而失去观赏价值。因此,在多肉植物的栽培中,可以通过观察对光照敏感的“指示植物”的生长状态来判断肉质植物的健康生长。防暑和防寒在多肉栽培生产中很重要。夏季气温高,设施内温度高达40℃以上。此时必须进行通风从而实现设施降温的目的。如果遇到雨天,应立即拆下遮阳网,为多肉植物提供充足的光照条件。冬天多肉栽培管理比夏天困难,这是因为各种肉质植物休眠期不同,抗寒性差异较大。因此,保持光温是多肉植物越冬管理的关键。
红蜘蛛、介壳虫、粉虱、线虫等都属于多肉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常见害虫,容易使多肉植物出现黑斑病、赤腐病、白绢病、锈病等。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需要经常检查多肉植物的植株状态,以便于及时发现病虫害情况。此外,也可以采用灌根或浸盆的方式对多肉植物进行养护,每2个月施1次杀虫、杀菌剂。
多肉植物在我国的栽培生长与普及开始逐渐由少量引种栽培向专业化的生长与销售方向转变,并且近年来随着多肉植物爱好者群体的不断扩大,多肉植物的生产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中。目前花卉市场上的多肉植物品种由少数品种发展为涉及多个科、属植物的多肉植物类型,而多肉植物新品种也还在源源不断地从日本、韩国、荷兰等引入,因此,近年来,多肉植物也成了我国花卉市场,甚至整个花卉产业中的一个新兴类别,并在市场上作为农业产业新增长点深受重视[5]。特别是随着景天科多肉植物新品种的不断引进,多肉植物的生产规模也在逐步扩大,随着我国电子商务产业链的不断完善,给予多肉植物推广销售的流通体系成熟化推进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首先,多肉植物规模化栽培技术有待提高。在栽培技术方面其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栽培环境不适宜而限制、影响了多肉植物的良好生长,例如设施温湿度、光照条件、基质水分等条件控制不当,则都容易导致多肉植物发病死亡。另外,部分栽培人员有可能对多肉植物的生长习性缺乏了解,故而在栽培或种植管理时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将多肉植物种在林下或积水洼地等不适宜的环境中,虽然多肉植物仍然能够生存,但是多肉植物的生长与观赏价值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控制好多肉植物的生长环境条件,适当地采用营养液、优良基质进行科学栽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目前我国的多肉植物自主栽培品种资源相对较少。我国培育多肉植物主要采用常规的杂交育种方法,并且多肉植物自身的育种周期也相对较长,一些优良的多肉新品种选育周期长达3~5年。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相关培育人员则应适当加强育种培育,适当通过化学或者物理诱变技术来获取表型较为突出的优良植株,或者是通过不同的诱变育种手段来对现有的多肉品种观赏特性进行研究改良,待其培育生长相对稳定之后,则可以将其作为新的多肉品种进行推广。
另外,我国多肉植物应用仍旧以室内盆栽观赏为主。由于在室外绿化景观应用上,我国对于多肉植物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加之可用于室外绿化的品种相对较少,故而在数量与规格等方面都有可能受到相应的限制[6]。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则应当从改变现有多肉植物品种杂驳、品质不高、数量有限的角度着手,致力于将粗放型的多肉植物经营市场向集约型市场转变。例如,可以发展多肉植物专营店,选择市场前景良好的品种进行培育、推广、销售。
在多肉植物栽培管理上,一定要明确这类植物的生长特性,并且从基质、水分、温度、光照、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的管理调节,从而保障多肉植物的生长。但是从多肉植物的发展现状上看,由于现有的多肉栽培技术更加适用于小规模栽培,因此将其推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多肉植物单个优良品种产量仍旧相对较低,这也在提示广大栽培人员应当积极对现有的栽培技术进行改进。此外,尽管我国多肉植物应用仍旧以室内盆栽观赏为主,但是在室外绿化景观上的应用也具备十分可观的前景。生产优质多肉植物盆花产品,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销售,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多肉植物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力,实现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三效合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