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问题探析

2021-11-30 10:39兰州交通大学党玉娇
河北农机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思想

兰州交通大学 党玉娇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但部分大学生存在价值观念不正确、政治立场不坚定、社会责任感缺失等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拥有五千多年历史底蕴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没有将其内化于心。因此,将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爱国主义等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既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也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1 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仁爱之心;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辩证思维;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有“革故鼎新,因势而变”的创新精神;有扶正扬善的传统美德,有扶危济困的互帮互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了资源。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

1.2 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有爱国主义这个精神之核。我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从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秋瑾“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到孙中山的“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无一不是爱国主义的真实写照。爱国主义就像一条长河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生命之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1.3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甄选出来的人,是经得起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文化精华,其中所蕴含的正确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在漩涡激流中坚持正确航向的保证。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用中华文化发展史指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成败,辩证分析事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想和行为规范。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相结合,为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注入新鲜血液。只有如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发挥其指引推动作用,大学生也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因素

2.1 社会中缺乏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的环境

环境对事物与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想要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必须得具备良好的社会环境。然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多元化纷至沓来,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观念广泛流行。大学生在此冲击下,出现政治意识淡薄,忽视传统文化等现象。其次,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产生了威胁和冲击。大学生们思维活跃,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往往能较快掌握互联网技术。但由于其价值观念不成熟,价值体系尚未形成,思想意志薄弱,自控力不强等原因,容易让自己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社交中不能自拔,对偶尔弹出来的快餐式和碎片化的网络阅读经常一指划过,更不用说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籍。

2.2 高校忽视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来自高校,而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并未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首先,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很多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为通识课或者选修课,大多数同学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只能通过大学语文和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中零星分布的内容。其次,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薄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中的表现主要在校训、校徽和校园建筑的命名上,动态的校园文化活动要么单一陈旧要么拘泥于形式,校园文化建设未将经过百年发展而形成的独特历史沉淀和学风状态展现出来。最后,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不高。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联系最密切的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部分高校辅导员是临时聘任的短期工作人员或者由在校研究生担任,其本身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不扎实,再加上工作比较繁忙,常常不能较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甚至一些讲授中华传统文化的专业教师也存在知识储备不丰厚的问题。讲课全程念课件,不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和学生需求相结合,所以也自然不能引起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2.3 大学生缺乏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增强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最直接快速的获得方式,就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扎牢文化育人之根。然而,很多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仅停留在为了高考而死记硬背的文言文和历史、政治等课本知识中,上了大学后觉得终于摆脱了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迅速将其丢置一旁。因此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较薄,这很容易造成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深、认识偏颇,也无法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凸显出来。其次,大学生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偏颇。部分学生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过时的旧思想,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不必大费气力地去学习。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思想,是因为这些同学没有意识到发展的基础是继承,没有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巨大宝藏,更没有意识到这些宝藏对于自身以及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究

3.1 社会层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氛围

3.1.1 加强政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度

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需要创设一种情景或氛围让学生亲身去感知,这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更需要政府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首先,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引导,形成全国上下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例如,组建一支由思政课和传统文化课骨干教师组成的队伍进行全国巡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鼓励多拍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剧和电影并在黄金档播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大学生在无形中会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言行举止中,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其次,国家要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扶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项目,奖励表彰为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的人士。最后,国家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度化法治化建设,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和合法性。规范市场活动主体,对恶意丑化诋毁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字、图片、视频给予严厉处罚。

3.1.2 .加强运用新媒体力度

在这个信息化社会,大学生是适应及运用新媒体最快的群体,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将其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的载体来引导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首先,通过新媒体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创建高质量的网站,推出名师课堂、电子书籍等项目,开设专门的公众号,将传统节日、民俗等通过文章的形式每天对大学生推送,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传统文化知识;注册官方抖音号,通过小视频、动漫等将皮影、武术、戏曲等中华文化瑰宝呈现出来,大学生刷抖音的时间成了学习传统文化的时间。其次,通过新媒体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游戏,通过知识闯关、歇后语对接、对对联、猜灯谜等游戏活动,即有利于巩固和检验已学的知识,更能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最后,加强网络信息审核,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2 学校层面:完善相关课程设置,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育人作用

3.2.1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

课程的设置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容和方向,因此,想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首先要加强课程设置。开设国学精粹、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必修课和戏曲民歌、围棋雕塑等选修课;开发具有地域和本校特点的地方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相关课程。其次要做好教材编著写作。经过五千多年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广博丰富的教育内容,提取与当下大学生发展需求相符合、与社会主义建设相一致的有关内容进行教材编写,帮助大学生成长成人的同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最后,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落到实处,除了在课堂讲授传统文化知识外还应该开展相关专题讲座,让大学生真真实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外化于行。

3.2.2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将经过五千多年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首先,努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通过打造名人雕塑、文化长廊等校园基础设施建筑,让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被迎面而来的浓厚文化包围;通过校园广播每天播报德育小故事,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声音弥漫在校园各个角落;其次,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举办相应的活动,如赏月、登山、包粽子等;定期邀请钻研优秀传统文化的名师开展讲座;创办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如围棋社、戏曲社、汉服社等,让在校大学生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最后,大胆吸收校外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博物馆、文化馆、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等,激发同学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3.2.3 提升教育者素质

教育者的素质决定了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融的质量与效率,因此现如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重重之重。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知识素养。高校不仅要在招聘思政教师或辅导员时把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作为一门考核内容,还应该将其增加到对在校任职教师的考核标准中,以此来确保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其次,改变教学方式,积极进行融合。将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慢慢向互动式转变,通过主题辩论、课堂对话、小组讨论等活动调动学生个体思维增强课堂参与感,从而确保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最后,提高自身修养,发挥榜样力量。常言道,身教重于言传。高校思政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来促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3.3 自身层面:增强文化认知,提高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性

3.3.1 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只有具备丰厚的传统文化知识才有将其化为己用的可能性,想运用得先拥有。因此首先要做的是端正学生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故而不能静下心来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俗话说,思想统领行动。高校教师应该主动担起这一责任,让大学生系统全面地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从而转变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心态和观念。其次学生们要有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积极参加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主动阅读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文章、乐于培养自己对于传统艺术的兴趣爱好,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最后要通过自我总结和反思来看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是否提升。大学生应该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3.3.2 积极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要注重学以致用,将所学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积极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首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在生活中要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在社会中要勤劳刻苦、担当有为;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其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习。用顽强不息的毅力对抗学业挫败,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应对学习瓶颈,并始终将持之以恒的精神贯穿学习全过程;最后,助力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进行外文翻译,主动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