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陈艳 王泌宝 徐利云 路金喜 许秀兰
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它通过政府、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共同创新,达到了整合各个组织优势资源,有效培养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多面手人才的目的。随着人类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更新,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内外部环境复杂化的日益严重,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逐步淘汰了最初的局部领域内点对点式合作的模式,在政府各级部门的组织影响下,高职院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主体共同构建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改革教学模式,创建各种教育集团等。这些机构联合发展了复杂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论文针对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困境,从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方式、共建实训基地、开发课程体系、联合攻关新技术、政策保障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探究其解决措施和方法。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的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以政府主导、高职院校牵头寻找一批有竞争力的、紧扣行业发展的企业协同改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合作,进行联合攻关协同企业中的技术难题,提高企业竞争力、科研转化能力,进而扩大企业规模,并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体系等,让更多的高职院校学生进入协同企业工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处于加速转型和增效的关键节点,需要用先进的教育模式和大量的科技创新成果来支撑。社会越来越重视对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全能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方式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整合不同组织的资源,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各个领域中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是经过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全国呈现出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中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出能够更好、更直接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所需要的人才,比起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人才来说,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能够更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更直接体现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高等职业院校树立的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在注重“高等”的同时,更加注重“职业”。在面临自身办学条件落后、实训设备普遍不足和就业水平相对不高的种种困难情况下,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创新力量大都分散在不同部门和单位,缺乏跨部门、跨单位之间的合作创新,不利于学科交叉融合与资源优化配置,不利于信息交流和消除重复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目前缺乏有效地人才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大型攻关项目所需要的跨学科人才、知识、大型设备、信息等资源缺乏有效整合,重复投入、重复建设十分普遍。另外还存在研发链与产业链脱节及重复研发等问题。
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与行业结合不紧密的问题,没有形成工学相长、寓教于研、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从而导致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相脱节。
结合行业、企业岗位人才需求规律和职位晋升需求,建立政行校企研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探索双主体办学、多元协同人才培养体系和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输出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
(1)邀请协作单位科学技术局、协同企业,结合走访企业调查探讨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根据岗位技能需求分析、优化课程体系,以调整教学内容。
(2)结合学生的意愿,挑选优秀的学生,课余时间到车间兼职锻炼,锻炼学生的专业素养。
(3)为企业提供科研合作和技术服务的同时,把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作为教学案例,以丰富教学资源。
(4)与企业单位深度合作,探索实践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培养与管理机制。
(5)把应用技术研发和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案例,转化为相关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使毕业设计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接轨。
总之,高职院校协同本科院校联合攻关企业技术难题,企业发展了,规模扩大了,人才需求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进入协同企业工作的就多了,反过来进入企业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企业中需要掌握的知识进一步联合共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课程体系等,为更多的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体验式教育。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借助科研优势与中小企业合作,以实现政企合作,推动成果转化。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在平等自愿、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合作共建“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教学实习就业基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16号)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校企合作为基础、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汇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在平等自愿、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校企共同构建课程建设体系。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高职院校协同本科院校在平等自愿、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经友好协商,联合攻关新技术企业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需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和激励政策,形成科学高效的设备、人员信息化管理机制,确保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康、高效的创建。
通过本论文探究出合理、高效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的运行模式,打破传统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职院校提供借鉴指导,与高水平的教育服务,为地区经济的发展输送高质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