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仙菊 林峰 杨勇
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然而,巨型肺大泡患者麻醉期间,当控制通气不对胸腔打开时,会增加肺大泡张力导致肺大泡破裂,出现张力性气胸,严重者出现急性呼吸困难而死亡[1]。因此,临床手术的麻醉管理要求逐渐提高。本文报道1例电视胸腔镜下左侧巨型肺大泡切除术的麻醉管理。
患者,男,53岁。因“活动后气促1年”就诊,入院诊断为:1.左侧巨大型肺大泡;2.高血压病。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规律服药(卡托普利,2片/次,1次/d;尼莫地平,2片/次,1次/d)。查体:患者神志清,体温(T)36.5 ℃,脉搏(P)81次/min,呼吸(R)20次/min,血压(Bp)169/95 mmHg;左肺呼吸音减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心律齐,心脏各个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辅助检查:胸部CT平扫(2020年7月29日):左侧巨型肺大泡(左肺被压缩约95%),伴纵隔右移,建议治疗后复查。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ST段改变。颈动脉、两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明显异常。心脏超声示:心脏位于右侧胸腔,左室舒张功能减退,LVEF 64%。头颅MRI示:1.两侧额叶皮层下少许腔隙灶;2.脑动脉粥样硬化表现。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甲状腺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血气分析:pH 7.43,PaCO241 mmHg,PaO294 mmHg,Lac 1.4 mmol/L,K+3.6 mmol/L,Na+138 mmol/L,Ca2+1.10 mmol/L,吸氧浓度条件21%,动脉血氧饱和度98%。
行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局麻下行右手桡动脉穿刺,监测动脉压、右颈内深静脉穿刺置管,有创动脉血压为175/109 mmHg,心率90次/min,SpO294%。麻醉诱导前,由胸外科医生根据患者胸部CT定位,取左侧腋中线第6肋间,局麻下做切口,用止血钳经胸壁直接一次性捅破肺大泡并将14 G单腔深静脉导管置入肺大泡内,固定引流管外接无菌水封瓶,可见较多气泡溢出。15 min后,丙泊酚100 mg+舒芬太尼30 μg+罗库溴铵50 mg+右美托咪定40 μg泵注缓慢静注诱导,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待肌松完全在可视喉镜下插入8号普通气管导管,继而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将支气管封堵器置于左主支气管,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后向气囊充入3 ml气体,确保支气管封堵器位置满意。术中单肺通气时,潮气量设定为5~6 ml/kg,呼吸频率15~17次/min,PEEP 5 cm H2O,吸呼比为1∶2。以异丙酚2.5 mg/(kg·h)+瑞芬太尼5~6 μg/(kg·h)静脉泵注、七氟醚持续吸入和罗库溴铵间断静脉注射维持麻醉。术中脑电监测仪监测BIS在40~50,及时进行血气分析以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与酸碱平衡状态。巨型肺大泡切除后,单肺通气调为双肺通气,缓慢低潮气量膨肺,至膨肺完全。术中维持有创动脉血压为 110~140/70~80 mmHg,心率 60~74 次 /min,PetCO234~41 mmHg,SpO296%~99%。手术耗时共3 h,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输入1300 ml,术中出血50 ml,尿量500 ml。手术结束,拔出支气管封堵器,保留气管导管送入ICU行机械通气和继续监测治疗,使用镇痛泵。入ICU 2 h后,患者完全清醒,顺利拔除气管导管,第2天转回胸外科病房,12天后康复出院。
患者为左侧巨型肺大泡,肺压缩95%,纵隔右移明显,行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手术麻醉若处理不当,可致张力性气胸,心脏大血管进一步移位,大静脉扭曲变形,造成呼吸循环严重障碍。另外,手术本身与单肺通气均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因此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至关重要。笔者认为,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麻醉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的麻醉前准备:该患者术前病情稳定,故未放置胸腔引流管。因麻醉诱导需辅助通气,可致肺大泡张力升高,若肺大泡膨胀破裂会导致左侧张力性气胸,致使纵隔右移进一步加重,进而出现急性呼吸循环严重障碍。所以,在麻醉诱导前需在局麻下取左侧腋中线第6肋间做切口,将14 G单腔深静脉导管置入肺大泡内并行引流,等待15 min后再行麻醉诱导,可减缓肺大泡张力,预防肺复张过快导致的肺水肿。(2)气道建立的选择:良好的手术视野是胸腔镜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2]。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将患侧肺与健侧肺分开,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血、痰等分泌物进入健侧肺而诱发感染,保障胸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3]。该患者左肺被压缩约95%伴纵隔右移,气管支气管移位明显,增加了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插入难度。支气管封堵器,是利用气囊阻塞手术侧支气管的方法来实现单肺通气,其插管的难易程度与常规气管插管相同,其前端的开口可排出肺部气体使术侧肺部萎陷,同时还可吸引分泌物[4],为患者气道建立提供了另一选择。经外科会诊,最终选择使用支气管封堵器实行肺隔离。(3)避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术中密切关注支气管封堵器位置,摆右侧卧位后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再次检查确认;动态监测气道压变化,尤其是在单肺通气期间;通气侧肺吸纯氧;通气侧的vT设置在6~8 ml/kg,避免肺内分流升高引起低氧血症[5];加快呼吸频率,维持分钟通气量;保持气道通畅,及时吸引血液、痰液;通气侧应用适当的呼气末正压;巨型肺大泡切除后,及时变单肺通气为双肺通气,缓慢低潮气量膨肺直至膨肺完全。(4)预防复张性肺水肿:充分做好麻醉前准备;麻醉诱导时面罩加压给氧压力不可过大(PIP<30 cm H2O),避免萎陷肺复张过快;术中巨型肺大泡切除后,变单肺通气为双肺通气,缓慢低潮气量膨肺直至膨肺完全;手术结束拔出支气管封堵器保留气管导管,送入ICU行机械通气和继续监测治疗,使用镇痛泵,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以避免苏醒期躁动诱发肺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