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三维解读与实践方略

2021-11-30 09:40耀
关键词:人工智能发展

赵 耀

(华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第1版。。“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强调和追求高质量发展,但目前我国的创新能力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还不足以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社会治理尚有弱项,民生保障仍存短板。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改善社会治理、优化民生保障的内生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深刻的洞察力、高超的驾驭力和超前的判断力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人工智能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和新要求,从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现实和未来相对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为何要发展人工智能、如何发展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进入新发展阶段中的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与科学理论方法。

一、习近平关于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内在意蕴

习近平关于人工智能重要论述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内核,生发于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该重要论述从理论、主体、现实三重维度分别回答了新时代人工智能“怎么发展”“谁来发展”和“为何发展”等重大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延展和实践标榜,更是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

(一)理论之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镜鉴

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在社会生产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得到快速生长与普及,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层次变革和结构性优化。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0页。。马克思将生产工具视为划分经济时代的重要依据,并且把以生产工具为核心要素的劳动资料看做“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10页。。在传统的机器大生产方式中,机器只能根据人类设定好的指令和程序固定重复既有设计行为,难以自主应对生产过程中突发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在以往的机器大生产中,机器只是解放了人类的双手,实现了简单性体力劳动的部分解放,但脑力劳动和高阶体力劳动依旧被束缚在人的具身参与和生产环节之内。人工智能的出现则打破了传统机器大生产方式的生产局限,智能机器不同于完全依照程序设计进行固定作业的传统机器,依托于移动网络、传感器、智能操作控制系统、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助力,智能机器可以将劳动对象进行数字化处理,将生产过程转化为计算过程,并且凭借即时交互和自动反馈的功能特性,人工智能能够自我总结生产经验、自主进行行动优化,这种智能化生产过程意味着人工智能在智能体和环境的交互中能够产生自主求解、自主学习、快速进化和灵活解决问题的高阶能力,作出类似于人的逻辑思考和经验行为的判断与行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人类脑力劳动的解放。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劳动不再只是单个人的劳动过程,劳动工具的发展使得劳动形式变得多样化,间接劳动开始增多,人的劳动呈现出协作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产品从个体生产者的直接产品转化为社会产品,转化为总体工人即结合劳动人员的共同产品。总体工人的各个成员较直接地或者较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582页。。在智能化生产过程中,人与劳动对象的直接接触减少,间接劳动对直接劳动的替代逐渐增多,人类通过智能机器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并且由于智能化生产是复杂性劳动,拥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也使得单个人的“活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量。在马克思的视野中,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却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作准备,尽管它不得不直接地使非人化充分发展”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3页。。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和普及,人类正在拥抱具备高科技特征的崭新生活方式,人工智能也在更大层面上满足了人类的多方面需求乃至美好生活需要。此外,人工智能虽然带来了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但它也会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马克思认为,当机器拥有了代替人力的生产力时,“就立刻成了工人本身的竞争者”⑤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495页。。由于智能化生产具备间接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特点,在提高单位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意味着劳动主体可以有所缩减,使得在部分标准化、模式化和程序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和领域内出现了“无人化”和“机器排挤人”的现象,这对“人—机”融合提出了重要诉求。习近平结合人工智能带来的重大利好与突出优势,强调“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迁的驱动力量,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⑥《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人民日报》2019年5月17日第1版。。同时面对因“机器换人”而导致的失业风险,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确保因人工智能而失业的劳动者顺利转岗和再就业⑦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2017年7月20日发布),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htm,2020年3月1日访问。。习近平关于人工智能重要论述是牢牢建立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科学论断,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具体发展环境和经济建设实在样态相结合的系统化论述,具有深邃的理论魅力与浓厚的实践色彩。

(二)主体之维:多元主体共在下的共建共治共享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重大颠覆性与创新性技术,在促进数字新经济新业态飞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新模式的同时要求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充足的资源补给。目前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与应用方兴未艾,但距离智慧农村、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的发展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在建立数字中国和智慧中国的道路上,仅仅依靠单个人、单个群体的力量难以实现,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发力、协同行动。习近平对此指出:“企业要承担企业的责任,党和政府要承担党和政府的责任,哪一边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①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26日第2版。,要求“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要有国家担当、社会责任”②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26日第2版。。

党是发展人工智能的领导主体。发展人工智能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统一布局、整体规划和系统推进。

政府是发展人工智能的政策引导和管控主体。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创新和成果转化需要具备大量的科研时间、资金投入和容错成本,要求政府充分利用宏观调控、财政支持和制度建设等基础手段为其保驾护航。同时在人工智能的深入推进过程中,面对信息泄露、技术失范和伦理风险等潜在威胁,需要政府对其进行法律约制,加强依法治理。

企业是发展人工智能的实施主体。企业与社会中其他群体之间的联系最为直接,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会需要和前进态势的把握最为敏感客观,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多元主体相互联结的重要连接点以及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施主体,企业是将人工智能的科学研究发现转化为现实应用成果,进行商品化生产进而满足社会化需要的主要承担者。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应用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成为人工智能研发创新与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

学界和科研机构是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支撑主体。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人才资源的补给地和供给源,学界和科研机构为人工智能提供了重要的知识支撑和技术支持,并直接参与到人工智能的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过程中,是人工智能能够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者。

普通民众是人工智能的需求拉动主体和成果共享主体。民众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出行旅游和社交娱乐等方面的高层次追求与便捷性需要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应用和创新提供了深层动力,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也为数字政府、数字农村、智慧城市等的改进优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更高程度上满足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体验感、享受感和幸福感,支持人工智能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广大民众的天然需要和自主行动。党和政府、企业、学界和科研机构、普通民众为发展人工智能提供了一个全面协调、架构稳定、科学完整的主体系统,围绕这五大主体提出各司其职的责任要求,构建共融互通的平台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是习近平关于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

(三)现实之维:赋能新时代的现实性考量

科技发展浪潮和数字空间的建设使得人工智能在新时代进入了“爆发式增长的新阶段”。人工智能作为国际科技竞争的聚焦点和经济社会建设的着眼点,拥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显著的赋能作用。习近平关于人工智能重要论述是立足于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变革大局下提出的重要论断,是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大势,针对国家战略需要、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所作出的现实性思考与战略性判断。

首先,人工智能是以“智”提“质”的重要抓手。数字空间、数据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科技角逐的竞技场。人工智能技术是集合多种高精尖科技于一体,具有高度复合性的创新型技术,对于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发展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已然成为衡量国家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指出:“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③习近平:《致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贺信》,《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4日第1版。。掌握人工智能、会聚创新和核心技术的国家能够率先抢占全球科技竞争中的“阿基米德支点”,获得更多的竞争主动权和发展机遇。同时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引擎,人工智能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在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生产成本及资源投入等方面助益非凡,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人工智能的出现促进了智能产业和智能经济的迅速崛起,为国家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建设提供了新动能,成为国家适应和跨越经济新常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次,人工智能是以“智”图“治”的有效手段。进入新时代,习近平认为人工智能“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①《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人民日报》2018年4月23日第1版。。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算法研判、智能识别等技术所构筑的智能化信息收集系统和决策系统能够全面获取和整体回溯社会大众对于政府公共政策的态度与意见,及时发现社会发展的短板弱项,获悉政策设计的不足漏洞,有助于推进政府的民意回应由繁琐冗长的文件批复走向快捷简单的线上互动,帮助政府的信息获取由模糊的经验判断走向精准的数据分析,促进政府的公共决策由事后的被动应对走向事前的主动预见,为治理机制的优化、治理平台的完善和治理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智能化手段,有效提升了新时代政府决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精准化、智慧化与即时化水平。

最后,人工智能是以“智”谋“祉”的强劲动力。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呈现出复杂性、全面性和高阶性的复合性特征,不仅包含丰衣足食的基础性物质文化需求,同时对于民主、法治、教育、文化、卫生等其他领域也提出了多样化需要。发展人工智能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科技支撑与深层力量,习近平强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②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29日第2版。。依托于人工智能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可以及时发现广大民众的民生需求,优化国家民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进国家民生服务的智变升级。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交通、养老、扶贫等民生领域功效明显,化解了诸多长期以来困扰民生领域的如城市交通拥堵、看病难、优质教育资源难以共享等突出问题,为民众美好生活的实现和幸福人生的达成搭建起一道智能化的数字桥梁。

二、习近平关于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

习近平关于人工智能重要论述不是对于一时一地的局部分析,而是立足国内外发展全局、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以及民生服务等诸多环节的立体化研究,具备宽广的研究视域和丰富的研究内容,充分体现着前后贯通、内外联动、刚柔并济、情理相间的突出特征。

(一)近与远:当下性与未来性相统一

习近平关于人工智能重要论述发端于对世界大势和国家形势进行全面审视与深入研究后得出的总体判断,它不仅是对新时代人工智能发展态势的当代阐释,同时也是对未来人工智能前进趋势的超前解读。面对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加速向网络信息技术产业转变的时代大势,习近平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③《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人民日报》2018年9月18日第1版。,将人工智能看作是经济建设、科技变革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人工智能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在经济发展、生产制造、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和改善民生等方面优势显著,习近平对此强调:“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④《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人民日报》2018年4月22日第1版。。可以看出,细致分析人工智能的现实境遇、发展特点和有利优势,并将其与产业变革、公共治理、民生服务等实践领域进行紧密联系是习近平关于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内在特质。

此外,通过对世界形势的整体预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研判,习近平得出了“未来10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10年”⑤习近平:《顺应时代潮流实现共同发展》,《人民日报》2018年7月26日第2版。这一重要结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此进行了超前部署,力求借助人工智能这一“精兵利器”抓住这个重大战略机遇。在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要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在基础理论上应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2017年7月20日发布),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htm,2020年3月1日访问。。这一规划的提出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明确的时间表,是在对人工智能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基础上的细化落实,体现出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与超前的战略前瞻性。

(二)内与外:自主性与开放性相统一

在发展人工智能这项重要战略任务和重大科技创新工作的整体部署上,习近平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核心创新能力的“内功”修炼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外力”补给,强调在保持自身独立性和自主性基础上的开放包容与团结协作。人工智能作为国际科技竞争的战略前沿战场和人民生产生活的新型基础设施工程,不能存有“等靠要”的依附心理。习近平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①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29日第2版。,要求广大科研工作者要具备矢志不渝的创新精神,不惧失败的创新勇气和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通过关键共性技术的不断突破、前沿引领技术的发展提升、现代工程技术的创新优化和颠覆性技术的深挖开拓“确保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②《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日第1版。,抓牢人工智能的创新主动权与发展主动权。

同时习近平强调:“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③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6月10日第2版。。要求在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和风险应对中强化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内在关系,既不能进行整体挪用的“照猫画虎”,也不能落入封闭自为的“孤芳自赏”,需用开拓的全球视野和包容的大国胸襟学习他国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优良经验,努力与世界各国在人工智能的科技政策、发展规划、技术创新和应用转化等共同关注的重点领域上开展对话交流,从中吸取经验、借鉴优势进而对本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进行改进调整。要坚持以我为主、兼容并蓄的发展原则,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科技资源,高效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并且面对因人工智能发展而带来的诸如法律、伦理层面的风险挑战、国家安全威胁、贫富分化加剧、人口失业等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应对,这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推进和各国在人工智能问题上的紧密合作提出了深切期望。

(三)刚与柔:支持性与规范性相统一

迈入新时代,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数据处理、算法分析和语义理解等方面表现出众,已被广泛应用到金融、教育、制造、医疗、卫生、安防、物流等诸多领域,呈现出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238.2亿元,在2020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接近500亿元④中商产业研究院:《2019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前景研究报告》(2019年8月23日发布),http://wk.askci.com/details/b626d3753fc94918b21ea7c08e4bde73/,2020年3月5日访问。。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有力保障,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家从发展态势、基本原则、战略目标、重点任务、体系建设、制度保障等多个层面对发展人工智能进行全面引导和系统谋划,为人工智能的建设发展增力添能,有力推动了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与系统优化。

人工智能的优势利好毋庸置疑,但其中的风险挑战同样不容忽视。在当前数据爆炸、信息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放弃对人工智能的规范引导,任由其“野蛮生长”无疑会滋生诸多混乱与困局。习近平强调:“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⑤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7日第2版。。对于人工智能这一具有多变性、复杂性的前沿颠覆性技术而言,既要维护其自由发展的活力,也要规范其健康发展的秩序,通过缜密化的顶层设计和完善化的规范治理促进人工智能的良性发展是习近平关于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关键内容。习近平指出:“要整合多学科力量,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社会问题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⑥《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日第1版。。从多个方面对人工智能的前瞻性预防、规范性引导、有序化发展提出了意见要求,为妥善应对人工智能的风险挑战,促进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的管理体系和治理机制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要变革以及精工细作的细致调整,逐渐扭转了人工智能监管不足的治理缺位颓势,开辟了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人工智能治理新格局和健康发展新态势得以显现。

(四)情与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

“情”代表一种合目的性,“理”象征一种合规律性,只言情不说理会使人工智能发展与时代要求相脱节、与建设规律相违背,陷入自我感性认知的发展窠臼之中,削弱人工智能发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只说理不言情则会使人工智能难以与人民的需求向往相适配,从而丢失民众的认同度和持久的生命力。在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习近平高度重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要求发展人工智能要坚持科学性、规律性和人民性的内在交互与齐头并进。在合规律性上,发展人工智能主要体现在合时代性和合问题性上。发展人工智能不是脱离时代场域和现实世界的纯粹精神思辨,其科学发展和系统发展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习近平强调:“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①《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人民日报》2016年5月31日第1版。。与时代的发展趋势相契合,与现实的发展环境相适应是发展人工智能的主要抓手。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正是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创新发展大势、对焦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中逐渐发现人工智能的前进趋向和理想走势,并逐步实现合理化建设与创新型发展。同时,问题是时代的先导和发展的呼声,也是人工智能保持合规律性的重要依托。习近平要求广大科研工作者不能迷恋于熟悉型领域的固守和简单性技术的反复,“要主攻关键核心技术,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增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②《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日第1版。。贯穿始终的问题意识、鲜明突出的问题导向和钻研深挖的问题思维构成了发展人工智能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正是在注重于发现问题的敏锐意识和理性判断以及着眼于解决问题的思路扩展和方法优化中得以系统提升。

在合目的性上,发展人工智能主要体现在鲜明的人民导向和人民立场上。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人参与和进行各种活动的内在驱动力。马克思指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4页。,将人的需要看作是人的本性,认为人类历史就是人的需要本性的外化,将人的需要的产生、改变和满足作为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合理性依据,最终得出“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74页。的重要结论。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导向也是习近平关于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核,习近平强调发展人工智能要与人民的需求相适配,与民众的向往相统一。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正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追求中,在解决人民的现实生活难题的实践工作中,在不断提升人民美好生活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的建设推进中得到了广泛性认同与强有力支持。

三、习近平关于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实践方略

对于习近平关于人工智能重要论述的学习不能局限于其主题思想和理论内容的文本解读,更应将其与当下人工智能发展的现实境遇相关照,找寻新发展阶段中推动人工智能优质健康发展的实践策略。

(一)政治为先:坚持党的领导,把牢人工智能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

新时代人工智能已经广泛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消费和精神文化阵地等多重领域之内,在对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等进行深刻变革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我们无法否认人工智能在为人类社会进行技术赋能,极大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产管理方式,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整体生活质量等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但也不应漠视人工智能在信息盗取、数据泄露、行为失控、国家安全和技术威胁上的重大风险。尤其在我国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发展背景下,已经出现利用人工智能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冲击甚至解构的不良现象。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人工智能具有高爆发性、深隐藏性和强渗透性的特殊功能,借助全景传播、算法推荐和虚拟仿真技术等对不良社会思潮进行“粉饰”和“包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妖魔化、歪曲化、边缘化解读,使得历史虚无主义、国家民粹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甚嚣尘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主导性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也严重扭曲了人工智能发展及应用的正确方向与应然路径。

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⑤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29日第2版。。党的领导是帮助人工智能发展“举旗定向”的主心骨,是规导人工智能正确发展方向的深层性力量。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人工智能要抓紧抓牢党对人工智能工作的领导权、指挥权和主动权,不断健全党对发展人工智能的领导机制,持续完善党对发展人工智能的战略规划。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在发展人工智能工作中的定向作用、领航作用和把舵作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引领,以“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筑基,靠“两个维护”聚识,使人工智能能够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彰显自身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服务世界和平发展中的正向价值。

(二)民本为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民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人工智能的基本价值立场,深刻回答了发展人工智能“为了谁”“依靠谁”这一重大问题。人民是发展人工智能的需要主体、建设主体和享受主体,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人工智能需以人民的需要为发展向度,以人民的要求为发展任务,力求在人文化的理念关涉和服务供给下获取民众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深层理解与行动支持。坚持人工智能发展为人民服务在新发展阶段中主要表现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对社会治理的强劲赋能,保障和改善民生三大方面。

一是要推进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增强民众的获得感。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人类从机械性体力劳动和重复性脑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在极大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为人们物质财富的获取和自由时间的增多创造了有利条件。习近平强调,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行业深度融合”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第1版。。新时代我们要把握住智能化发展的契机和新发展阶段的任务要求,利用智能化手段促进产业技术变革和产业模式转变,积极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石的新兴产业集群,加强新动能的创造与转化。并且要利用智能化制造的突出优势加快智慧农业、智慧工业和中高端服务业建设,推进我国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人民带来更多的经济利好。

二是要加强人工智能对社会治理的技术赋能,提高民众的幸福感。迈入新发展阶段,要不断推进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仿生机器人等为技术基底的智能化决策机制、智能化研判机制和智能化监管机制的建设与优化,强化信息收集平台、信息处理平台、信息共享平台的一体化建设,打造集中统一、交互动态、跨界联合的智能化治理机制和协同化行动机制,从而使政府工作人员不仅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发现民之所困,把握民之所需,回应民之所求,同时能更有效地规避以往社会治理中存在的“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分割倾向,促动各部门人员间的协同治理。

三是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民生领域的独特优势,提升民众的满足感。人工智能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智能化手段,对于满足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助益明显。在人工智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工作中,要抓住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相结合的重要原则,围绕育幼、住房、交通、旅游、就业、医疗、环境保护等重点民生领域进行全面发力,利用远程控制、全域协作、数字监测、感知识别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扩大人工智能的技术服务面,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深入研发、不断创设和广泛应用各类便民数字技术,建立多种智能民生工程,进而增进民生领域的全面数字化和智能精深化程度,大力提升民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三)问题为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精准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发展人工智能需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为攻克重点,以短板为建设中心,将问题清单转化为任务清单,进而深层推进人工智能的技术革新与实践发展。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态势整体向好,人工智能建设拥有雄厚物质基础、广阔市场空间和强劲发展韧性等诸多优势利好,但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依在,关键核心技术的弱项依存,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未除,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人工智能的高质量发展形成阻力障碍的同时也标示出新发展阶段中发展人工智能的工作重心。

一是要加快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填补人工智能发展短板。目前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场域以城镇为主,其中高水平应用更是集中于一线城市,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人工智能的应用要求和民众的整体需要,人工智能的资源分布及现实应用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大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补齐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短板,构建全域覆盖和整体关照的人工智能应用格局成为新发展阶段中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是要主攻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人工智能发展弱项。我国在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自主能力不尽人意,在诸如操作系统、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本算法、基本元器件和数据中心光互联等关键核心技术上的重大原创性成果较为缺乏,存在依赖国外补给的不良现象。习近平突出强调:“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①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26日第2版。。当前需紧抓关键核心技术这一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牛鼻子”,集中力量攻克人工智能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掌握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性技术。创新在人工智能科技发展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中具有关键变量作用和支撑引领作用,发展人工智能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第1版。。健全政府主导、企业牵头、社会多渠道参与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第1版。的科技创新导向中,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共性技术体系建设、组建数字技术创新联合体等方式全面提升人工智能的自主创新能力。经由政策引导、市场引导和观念引导多措并举充分释放政府、高校、企业、民众的各自创新优势,依托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等多种创新方法力求实现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努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弯道超车”。

三是要精准聚焦人工智能的安全风险,补齐人工智能发展漏洞。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数据泄露、信息安全等问题,党和国家要进行整体部署、全面规划和谨慎应对,要加强对人工智能风险挑战的科学研判与立法规范,健全人工智能数据盗窃和数据泄露等方面的法律体系和行业规范,对人民的切身权益进行立法保护。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信息安全技术的改进优化,充分利用信息安全风险报告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研判预警机制和应对处置机制,着力化解信息安全风险,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正向效应。并且要加大对网络安全观、信息安全观的宣传教育,增进广大民众的信息安全共识,集合民众的整体力量共筑安全防线,有效规避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

(四)人才为基:坚持人才引领发展,培育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功由才成,业由才广。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是人工智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力量。习近平强调,要“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④《习近平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人民日报》2019年5月17日第1版。。当前,我国科技人才发展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激发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的激励机制建设上存在不足,重大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的数量匮乏,人才的评价机制以及管理机制与科技创新的规律和要求还不够适配,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培育遭遇阻碍,亟需通过改进人才引入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等,助力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培育造就。

在人才引入机制上,要养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选人气概,树立“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用人导向,打破人才选拔的准入藩篱和体制界限,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以思想品德、专业能力和技术素养为核心标准进行选贤任能,吸收和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加盟,着力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工智能科研人才的科技创新高地。

在人才培养机制上,要善于依托人工智能科技国家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以国家战略目标和产业未来趋势为引导,借助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重要研发平台,形成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双向发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人工智能科技人才养成既甘坐基础领域研究的“冷板凳”精神,又敢于“勇闯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的‘无人区’”⑤《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日第1版。的科研勇气,坚持以培育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主导,建设规模宏大、能力卓著、结构周密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队伍。

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上,要改变过去以论文、学历、职称、专利、奖项等为基本要素的静态人才评价方式和终结化人才评价方法,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第1版。的综合化人工智能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并且要深化收益分配机制改革,增加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在其中的分配比例,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不断提高科研人员发明成果的应用转化率和回报率,推动人才评价激励的标准和内容更加符合新发展阶段中发展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需要。

在人才管理机制上,应加强学风建设,维护学术诚信。通过健全学术不端“一票否决”制度,建立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等方式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相关学术失范人员进行追责问责。大力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构建公平正义的人才竞争环境,营造潜心研究、敢于超越、追求卓越的良性氛围,进而不断激发人工智能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内生动力。新时代人工智能高端人才队伍的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用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深厚的功夫为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培育提供引才育才的高水平体系和用才敬才的高质量保障,努力造就一大批兼具国际视野与国际水平的人工智能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人工智能科技人才后备军,从而为新发展阶段中人工智能的系统推进和持续发展构筑坚实的人才基础。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发展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数读人工智能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