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泽
安徽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巴松管是所有西洋木管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乐之一,属于音色独特和音域宽广的低音乐器。其音域宽广主要取决于巴松管所拥有的高中低三个音区,不同音区的表现力及感染力略有不同,所表现出来的音色也较为鲜明、独特。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巴松管能够在不同作品的演奏中担当重要角色,是现代器乐演奏中不可或缺的管乐乐器。而加强对巴松管音色特征与演奏技巧的分析和研究,能够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挖掘巴松管独特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其在音乐演奏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巴松管是西洋木管类器乐中的典型代表,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通过管体结构优化,演奏技法出新,使巴松管这门乐器得以完善和改进,目前成为了西洋器乐演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松管诞生于16世纪的意大利,能够以其独有的音质,获得音乐演奏者和社会大众的关注和认可,并在欧洲其他地区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推广。巴松管随着时间的更迭演变,现如今在整体结构上由喇叭口、低音管、U 形膛管、次中音管、嘴管(俗称“S”管)等五部分组成,管身整体呈“U”字形。在西洋器乐演奏中,巴松管不仅能够独奏,还可以与旋律乐器有机地融合起来。巴松管音区主要分为高中低三大音区,能够在音乐演奏中彰显出不同的音域特点和旋律特色。其中低音区可以将巴松管的器乐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饱满而浑厚的旋律中,使巴松管独具音域宽广的优势,展现得更加鲜明。而巴松管的中音区是较为灵活的音区,音色温和甜美。相较于中音区和低音区,高音区的音色色彩极为饱满,拥有较强的戏剧性色彩,同时具有表现力、感染力强的特征,因此要求巴松管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演奏技巧。
音色通常指声音所拥有的特色和特点,是声音的特色性和感觉性的融合。“音”通常由发音体的结构、材料及振动部位共同决定的。通常来讲,音色主要指由听觉器官所获取的声音在神经系统中所产生的印象或者形象。因此,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音色是难以传达的色彩,是诉诸情感的媒介,是音乐艺术得以广为流传的根本。
巴松管属于C 调乐器,不同音区的音色特征较为鲜明。低音区有力、饱满、浑厚,气息耗损较大,演奏者在低音演奏过程中,应调整好呼吸,做好充足的“储气”准备,这样才能应对长时间停留在低音区的演奏要求。而正因为巴松管低音区拥有如此的特征和特点,使巴松管在深沉中拥有些许的幽默色彩,能够为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中音区拥有圆润而甘美的特征,是最常用也是最常见的音区,此音区旋律变化灵活,在快速演奏中手指与舌头配合极为重要,且十个手指的切换配合也是重中之重,个别情况下也可演奏出带有丝丝哀伤感的音色,所以能够在各类合奏、独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高音区拥有丰富的个性色彩,能够给听众带来舒缓或亢奋的感受,所以此音区具备较为明晰的戏剧特色和极强的表现力。故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大协奏曲、交响曲、独奏曲及歌剧演出之中。
巴松管的音色较为丰富,拥有表现力、感染力强的特征,它不仅表现在巴松管的音域宽广上,还体现在低、中、高三个音域上。不同音域的音色特征,能够在受众者的脑海中留下不同的印象,使其产生不同的情感,进而发挥出巴松管传达思想,激发情感的目的。在器乐演奏中,巴松管要想充分地表现出不同音区的音色特征,就需要做到“声音圆润醇厚”“整体通透有力”的基本要求,并根据乐曲的要求,体现出不同音区的基本特征和特点。根据实践与理论研究发现,“音色好的标准”主要体现为:吹得好听,可以将所演奏的旋律融入到乐队作品中,唤起听众的情感。演奏者只有在合奏、协奏、重奏、独奏或练习曲中,将思想情感、理论知识及演奏技巧融入到作品演奏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巴松管的音色特征和特点,使其更好地打动观众,感染观众。
在音色划分上,巴松管拥有基本音色与变化音色之分。
首先是基本音色。基本音色主要指巴松管所发出的基本声音,这种音色特点是松弛、没有杂音、富有穿透力。由于巴松管基本音色是没有控制和修辞成分的音色,因此在巴松管演奏的过程中,会略显平静、安逸。例如,高音区的基本音色想要达到松弛、圆润的音色,只需要保证气息的流速和流量,到尾音处时再加大一些气量,保持声音的平稳,因此对演奏者的要求较为简单。
其次是变化音色。变化音色通常指演奏者在基本音色的前提下实现“音色变化”的效果,具体包括极弱奏与极强奏两种,其中极弱奏的变化音色拥有缥缈、朦胧的演奏效果,能够使巴松管基本音色变得轻巧、细腻,但极强奏的变化音色却能给人以声嘶力竭或气势磅礴的感觉。
结合巴松管的基本特征,可以认识到高音区与低音区中弱起弱奏是较难控制的。因此,在巴松管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掌握高音区与低音区中弱起弱奏的演奏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使巴松管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在世界著名乐曲片段中,经常会出现高音或低音的弱起、弱奏片段。高音区弱起,譬如:《波莱罗舞曲》(莫里斯·拉威尔)、《春之祭》(斯特拉文斯基)等。而低音区的弱起主要体现在《第六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等。
控制并掌握这些复杂变化音色是器乐演奏的基本要求与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影响巴松管演奏效果的基本因素。而在极强奏上,其所产生的变化音色是咆哮、撕心裂肺、波涛澎湃的情感效果,能够帮助受众更好地获得视听体验。然而在器乐演奏的过程中,极强奏需要演奏者不断加大气息的流量和流速,这是巴松管在情绪宣泄与思想表达中的特征和特点。在西洋器乐作品中,经常能够发现需要宣泄情绪的高潮部分,譬如浪漫主义作品在情绪达到最高点后,通常会需要巴松管产生极强的变化音色,从而把作品的情绪和节奏推向高潮。此外,在华彩段落的高音部,也通常会应用到极强奏中的变化音色,以此使作品旋律更加张弛有度、循序渐进。这样的变化音色在独奏中也有体现,譬如《第九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的巴松SOLO 部分、《F 大调巴松管协奏曲》(K·M·韦伯)的主题部分、《奏鸣曲》(C·圣-桑)都需要应用到巴松管的极强奏变化音色。
巴松管是演奏难度较大、技巧要求较高的器乐类型,需要演奏者灵活掌握口型、舌位、呼吸、换气、指法等技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表现上巴松管的音色特点,让受众获得情感和心灵的启迪和共鸣。
首先是口型技巧。演奏者的口型是否正确,是决定巴松管演奏效果的重点和关键。准确的演奏口型是增强演奏音准、音色及灵敏度的重点。由于不同的演奏者的艺术素养、音乐感知力不同,导致演奏者达到巴松管所要求的口型,存在明显的困难。因此在巴松管训练与演奏前,需要指导者帮助演奏者掌握最基本的、最准确的口型。在哨片含入口中时,上下唇均包裹住上牙和下牙,上唇含入哨片三分二,下唇含入哨片二分之一,并垂直于上唇的人中处,上下唇前后错开,外表应像老鹰的嘴,呈“鹰钩”状;口腔内形成“O(发:欧,音)”形,使口腔逐渐形成共鸣腔;调动口腔及嘴角肌肉,嘴角肌肉向耳根处延伸。由于口腔空间的容量和大小决定者巴松管音色、力度及音区的变化程度。因而在口型控制中,需要演奏者提高对口腔空间的重视程度。此外,在运用和掌握口型技巧的过程中,演奏者还需要控制好上下颚的“松紧度”。如果口型闭合过紧,会导致巴松管的音准较高,但口型过松,则会影响到巴松管的音色效果也容易造成音准偏低。所以,演奏者需要熟知在不同音区中,各个音的口型松紧度。
其次是气息技巧。通过对巴松管音色特征的研究发现,巴松管不同音区对气息的要求各有不同,特别是高音区,需要演奏者需不断地提高气息的流速和流量,以此产生较佳的基本音色或变化音色。通常来讲,巴松管气息运用的准确性和流畅度,都会严重影响到乐器的音准。速度快、流量大,会使巴松管产生高音。而如果流量小、流速慢,会导致乐器发出的声音震动不均匀,且容易突然断音。因此需要演奏者提高对气息控制的重视程度,并根据不同音区的演奏要求,合理调整气息的流速和流量。在实际的演奏中,巴松管演奏者通常应用腹式呼吸法,该方法吸气容量较大,吸气时演奏者两肋不断张开、横膈膜不断下降,让空气充满到腹部,随后在胸肌、膈肌、腹肌、腰肌的联合作用下,使气息均匀地、持续地呼出,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控制气息的流量和流速,进而提高乐曲演奏的质量和效率。
其三是换气技巧。换气的好坏影响到巴松管演奏的流畅性和均匀性。在长时间的作品演奏中,演奏者不能让听众发觉换气的声音。因此要求演奏者换气时不能拖慢节拍,不能过于紧张,要将口腔中的空气全部呼出,不然会导致演奏者由于长时间的而疲倦,影响到演出的质量与效果。而在换气的过程中,巴松管演奏者还需要根据乐曲乐句的基本特征和特点,使音乐演奏的流畅性得到更好的保障。
其四是舌位技巧。舌位技巧主要指舌头的摆放位置。演奏者需要将舌头放松、躺平放在靠近下门牙的牙龈部位,使气息能够更流畅地释放出来。软吐时的音头,应用舌尖部位与哨片封口撞击,舌头前部慢伸,舌头中部快收,舌头尾部和舌根部基本保持不动;硬吐(短吐)时的音头,应用舌尖偏上一点的部位与哨片封口撞击,舌头前部快伸,舌头中部快收,舌头尾部和舌根部起辅助伸缩的作用。
其五是指法技巧。根据巴松管的结构特征和特点,能够发现,巴松管不同音区对演奏指法的要求较高,譬如低音区和中音区的指法连贯性较强。然而到了高音区,则要求演奏者手指把位的准确度和十指同步的完成度较高,并需要将不同的演奏指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音色变化更加流畅自然、生动有趣。因此,在巴松管演奏中,演奏者应拥有较为娴熟的指法技巧,通过不断地指法练习,从而提升手指的灵敏度。
考虑到演奏技巧的多元性和多样性特征,演奏者需要在演奏前明确不同演奏技法的内在联系,并根据演奏乐段,灵活变化相应的演奏技巧,使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演奏技巧主要包括极弱奏法与极强奏法两种。
第一种是极弱奏法。首先,巴松管演奏者应使用偏向较薄的巴松哨片,该哨片拥有震动面宽大、发音区灵活的特征,可以更好地提高音律的准确性;其次,发音时舌头与哨片的撞击位置应是舌尖靠上的部位;再次,口腔内部呈“O(发:欧,音)”型,气流呈“圆柱”型发出,但不要过大;最后,腹部发力把气体从“丹田(下)”中挤出,此气量保证能“拖住”乐器的震动频率即可,以此提升弱起弱奏的演出效果。
第二种是极强奏法。巴松管演奏者需要根据极强奏法中的音色要求,合理运用气息技巧与口型技巧,使巴松管音律和音色能够得到更好地表现。在极强奏法中,演奏者还要采用多元化的指法技巧。
巴松管诞生于16 世纪的意大利,拥有音域宽广、音色鲜明的基本特征,能够在合奏、协奏、重奏、独奏中发挥出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要想从整体层面上提高我国巴松管演奏的水平,就需要深入分析巴松管的基本音色与变化音色,明确巴松管演奏的口型、舌位、呼吸、换气、指法等技巧。唯有如此,才能在多元技巧的支持下,为听众呈现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表现出巴松管器乐所独有的审美特征和特点,推动我国现代音乐艺术事业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