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菜豆冬春茬栽培关键技术

2021-11-30 08:34刘晓伟董莉董文阁刘念
园艺与种苗 2021年5期
关键词:菜豆灰霉病结荚

刘晓伟,董莉,董文阁,刘念

(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辽宁朝阳122000)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又称芸豆,属于豆科菜豆属1年生草本植物,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丰富[1],是消费人群最多的食用豆类,我国年种植面积为74万hm2[2],反季节菜豆栽培经济效益较高,辽西地区温室菜豆栽培通常是番茄等茄果类蔬菜栽培的下茬[3],通过合理安排茬口来进行一年两茬或三茬生产,可显著提高棚室利用率,菜豆因其生产效益稳定、成本低、易管理,是较好的换茬蔬菜品种[4-5]。辽西地区温室菜豆主要以冬春茬栽培为主,该文结合建平县区域特点和栽培模式,简要总结其栽培技术,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春秋温室栽培的耐低温弱光、连续结荚性强、产量高的中早熟品种,要求抗病能力强,尤其是对菜豆红根病抗性好,植株强壮,生长旺盛,无限生长型,鲜荚绿色或白绿色,肉厚无筋,纤维少,品质佳,荚条顺直,商品性状优良。如绿冠架豆王、泰国架豆王、丽芸架豆、中芸一号等品种。

2 整地

上茬番茄等作物采收完毕后,清理棚室,对菌虫进行全棚灭杀。菜豆对土壤要求严格,耐盐碱能力弱,忌未发酵畜禽粪,应撒施充分腐熟有机肥50 000~70 000 kg/hm2,如果前茬施用肥量较大,则适量减施或不施,然后进行旋耕,增加土壤通透性,按畦宽1.0~1.2 m做畦,种植前浇透水,升温4~5 d后播种。

3 播种

有土壤病害的老棚,播种前要用药剂拌种,防止根部病害或苗期灰霉病引起的猝倒,新棚要注重微生物菌肥的使用,可以改良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预防土传病害,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利于生根壮根[6]。播种前先开沟、灌水,待水渗后播种,采用单垄或双垄皆可,平均行距95~100 cm,株距35~45 cm,每穴2~3粒种子,用种量35~40 kg/hm2。播种后覆土,覆盖白色地膜,进行升温,棚室温度白天26℃~30℃,夜间13℃~15℃,6~8 d出齐苗。

4 田间管理

4.1 苗期管理

苗出齐后,适当控水降温进行蹲苗,白天温度保持在18℃~25℃,夜间12℃~15℃为宜,土壤不过于干旱不进行浇灌,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但要注意不能控水过度。齐苗6~7 d后,使用亮盾、甲霜·噁霉灵或微生物菌剂等进行灌根,预防病害。出苗后15~20 d,冲施60~70 kg/hm2高磷肥,促进根系生长和花芽分化。

4.2 环境管理

菜豆属喜温蔬菜,不耐霜冻,低于10℃影响正常授粉结荚,生产中多数品种属日中性品种,对日照长短的要求不严格。冬季时由于外界气温较低,棚室应以保温为主,覆盖物采用“草苫+棉被”或双层棉被为好,在天气允许的条件下,尽量早揭晚盖,定期清洁棚膜(或使用除尘布条),增加光照。菜豆花期棚室内温度通常白天23℃~25℃,夜间14℃~18℃,促进结荚,结荚后以白天温度25℃~27℃,夜间14℃~18℃为宜,春季外界气温升高后,应加大放风,白天棚内温度超过30℃时通风降温,防止出现高温而造成落花落荚。每次灌水后要适当提温排湿,防止湿度过大导致灰霉病病害发生[7]。

4.3 肥水管理

菜豆在开花前的灌水管理应以控水为主,花前浇水过多会造成植株徒长,从而引发大量落花,如果土壤干旱,可轻浇小水。结荚后,当荚果长到4 cm时,逐渐增加灌水,总的原则是“干花湿荚”。

菜豆根系发达,主要分布在10~20 cm的耕层内,但容易木栓化,再生能力弱,开花前以养根壮根为主,早施磷肥,重视甲壳素、氨基酸、微生物菌剂等功能性肥料的使用,适量供应氮肥,以免造成徒长。当结荚后,菜豆对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增加,随水冲施总养分含量为50%~57%的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每次80~90 kg/hm2,以N∶P2O5∶K2O=20∶10∶20为宜,10~15 d 1次,少量多次。在低温季节,为增强根系活力,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提高抗逆性,需配合使用海藻酸、甲壳素、微生物菌剂等功能肥。

通过叶面喷施中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叶面肥,可以快速补充养分,提高植株抗性,尤其是钼、硼营养作用效果明显,钼肥利于豆类作物根瘤菌形成[8],促进对氮的吸收,使用方法是在菜豆团棵时叶面喷施糖醇钼或氨基酸钼等,间隔5~6 d后再喷施第2次,硼肥可以促进花芽分化,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在花期前使用。

4.4 植株管理

菜豆抽蔓后,为有效控制徒长,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可在植株长到60~80 cm时叶面喷施叶绿素等控旺药剂,间隔7~10 d后喷施第2次。种植过程中,为预防灰霉病发生,要及时摘除残花,具体方法是选择晴天下午,通过振动的方式将残花抖落。在生育中后期,及时打掉下部的病叶、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当植株长到近吊绳顶端时要及时掐尖,以防止上部郁闭,影响通风透光和结荚部位上移,顶部新萌发的侧枝及时打掉。

5 病虫害防治

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措施,菜豆栽培采取高畦播种、地膜覆盖,合理的水肥管理,降低棚内湿度,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增加通风透光条件,创造一个适宜作物生长、不适宜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使用微生物药剂提前进行病害预防。当上述措施不能满足病虫害防治需要时,适时采取化学防治措施。温室菜豆主要病虫包括灰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蓟马、红蜘蛛、白粉虱等。

5.1 灰霉病的防治

可用50%速克灵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嘧霉胺800倍液喷雾,每7~10 d喷施1次,也可用10%百菌清或25%腐霉利烟剂熏棚,当病害严重时可用50%啶酰菌胺或50%腐霉利或42.4%唑醚·氟酰胺防治,间隔6~7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5.2 白粉病的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喷洒2%武夷菌素2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也可用2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或60%锰锌·腈菌唑可湿性粉剂,7~10 d喷药1次,连续喷施2~3次。

5.3 镰孢菌枯萎病的防治

可用6.25%亮盾种衣剂,或38%多菌灵胶悬剂进行种子处理,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灌根[2]。

5.4 蓟马的防治

可用6%乙基多杀菌素1 000~1 500倍,或2.5%多杀菌素1 000~1 500倍液,加绿亨伴侣或其他增效剂,每5 d喷施1次,连喷2~3次,注意喷施要全面,包括地面、墙面,同时配合应用蓝板诱杀成虫。

5.5 红蜘蛛的防治

可用1.8%齐螨素3 000倍液,或11%乙螨唑悬浮剂5 000~7 500倍液喷施,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也可选择螺螨酯或噻螨酮,注意交替用药。

5.6 白粉虱的防治

可用25%噻虫嗪3 000倍液,或24%螺虫乙酯1 500倍液进行灌根;叶面喷施可用25%噻嗪·异丙威,或0.6%苦参碱·内酯,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每5~7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6 采收

温室菜豆冬春茬栽培播种到采收需要65~70 d,采收期一直持续到翌年6月。菜豆为嫩荚采收,采收过早会降低产量,过晚会影响品质而使销售价格下降,要根据当地市场要求适时采收。

猜你喜欢
菜豆灰霉病结荚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大豆:花期结荚期巧管理
豆角开花多结荚少管理有绝招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如何防治草莓灰霉病
如何防治番茄灰霉病
中熟优质长豇豆——鄂豇豆12
菜豆娃娃
菜豆之音
大棚专用豇豆新品种——春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