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辽宁省抚顺市家业特产学校,辽宁抚顺 113123)
辽东地区位于开原、抚顺、盖州一线以东地区,是辽宁省玉米的主要产区。在该区域玉米生产上,鉴于农民传统种植观念根深蒂固,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近些年,农业推广部门加大密植栽培技术的宣传、引导,通过培养示范户,逐步转变农民传统种植理念,同时经过密植型玉米品种在辽东地区的试验示范,发现该区域推广种植密植型玉米品种具有可行性,且玉米增产效果明显,相较于种植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密植栽培产量每667m2增产约200kg[1]。现将辽东地区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期进一步挖掘该区域玉米增产潜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当前,在辽东地区玉米生产上,京科968、丹玉88、丹玉508、先玉335和郑单958等密植品种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抗倒性和较强的抗病性,而辽单1205(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辽单299(2020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辽东地区密植型玉米品种的选用提供了更多选择。耐密植玉米品种辽单1205、辽单299的特征特性如下,种植者能够在玉米生产中合理选择此两种丰产性良好的中晚熟玉米品种。
1.1.1 辽单1205的特征特性
辽单1205生育期126d,属粮饲兼用型中晚熟玉米品种,株型半紧凑,成株约19-20片叶,株高、穗位高分别为295cm、119cm,果穗长约21cm呈筒形,穗行数18-20行,穗轴、籽粒(半马齿型)分别呈红色和黄色,百粒重35.2g,出籽率84.2%。通过品质分析测定,籽粒容重740g/L,粗蛋白、粗脂肪和粗淀粉含量分别为10.61%、4.02%和76.16%。辽单1205具有抗逆性强,丰产性好,耐密植,增产潜力大等特点。
1.1.2 辽单299的特征特性
辽单299生育期127d,属中晚熟玉米品种,株型半紧凑,成株叶片数19片,株高、穗位高分别为286cm、107cm,果穗长19.8cm左右呈筒形,穗行数16-18行,穗轴、籽粒(半马齿型)分别呈红色和黄色,百粒重37.7g,出籽率85.8%。通过品质分析测定,籽粒容重772g/L,粗蛋白、粗脂肪和粗淀粉含量分别为11.06%、3.10%和73.74%。辽单299具有适应性强,耐密性强,抗病抗倒,丰产稳产等特点。
种植密度科学、合理能够有效提高玉米增产潜力。辽东地区属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丘陵和山地,耕地面积小而分散,土质一般,蓄水保肥能力较差,为此应结合该区域耕地状况和气候条件合理确定种植密度。
1.2.1 合理密植的常规要求
因地制宜确定玉米种植密度,确保亩种植株数和品种、栽培条件相适应,充分利用田间光热、水肥等要素,增加干物质的积累,实现玉米产量的提高。辽东地区耐密紧凑型玉米品种合理种植密度通常为4 000-4 500株/667m2,大穗型玉米品种一般为3 500-3 700株/667m2。
1.2.2 增加种植密度的技术措施
1)根据玉米品种特征特性,种植具有较强抗倒能力和抗逆性的耐密型品种,如辽单299和辽单1205等品种。
2)辽东地区玉米栽培以清种为主,合理应用缩距(缩小行距至60cm左右)增密栽培技术,高密度条件下可采取大小行种植,有助于田间玉米植株通风透光性能的改善,高产田大行距、小行距分别为70-80cm、40-50cm[2]。
3)提高播种质量,确保种子大小均匀,播种深度基本一致,及时查田补苗,避免缺苗断垄,确保田间有效苗数。
1.2.3 增密防倒伏技术要点
辽东地区属中温带湿润地区,雨量充沛,玉米快速生长期间(7-9月份)往往遭遇暴雨伴有大风的恶劣天气,极易出现倒伏的情况,为此在本地区合理增加种植密度的同时要注意多雨季节玉米防倒伏的问题,避免因玉米根倒、茎倒和弯倒造成减产或绝产。生产上除选用抗病抗倒能力强的耐密品种以外,还要强化下述几项关键技术,以确保玉米稳产高产。
1)防止过密。根据栽培品种确定适宜密度,通常大田不应突破品种的耐密极限。过密会导致玉米空秆、秃尖和倒伏的发生,加重病虫害且不利于玉米中后期的管理。一般大田种植中穗型品种不可超过5 000株/667m2,大穗型品种不可超过3 700株/667m2。
2)苗期控水。玉米苗期应控制浇水,实施轻度干旱胁迫,并在拔节期及时复水,能够显著提高茎秆强度,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3]。此外,应做好玉米生育关键期的浇水工作,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拔节-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是玉米需水的高峰期,应结合天气情况,在两次需水高峰期及时浇水,以保证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
3)增施钾肥。玉米生产中应重施基肥,辅以追肥,同时在肥料运筹中注意增施磷、钾肥,从而实现以肥保密植防倒伏,确保玉米稳产高产。结合整地底施磷酸二铵15kg/667m2、优质农家肥2 500kg/667m2,苗期控制氮肥用量并注意蹲苗,玉米拔节期每667m2追施速效氮肥15kg,大喇叭口期每667m2追施速效氮肥25kg。有条件的区域可以采取配方施肥,相较于常规施肥,配方施肥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综合利用率,而且能够实现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内对养分的均衡需求,进而显著提高玉米产量[4]。
一方面,密植型玉米品种尽量选择土层深厚、具有中上等肥力以及便于开展农业生产的地块种植,不宜在光照不足、有机质含量低的地块和风口地、低洼地种植。另一方面,玉米为大根系作物,需要深厚的耕层以促使根系下扎,增强水肥吸收能力,防止玉米植株早衰和倒伏,倘若地块长期未进行翻耕,土壤耕层变浅,犁底层坚厚,致使玉米根系难以下扎,并且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下降,不利于玉米植株生长,为此应强化田块深翻深松作业,将犁底层彻底打破,从而改善田间土壤环境,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深翻深度一般达20-25cm,深松深度通常要超过35cm。整地要做到无漏耕、平整细碎,同时结合翻耕施入底肥。
2.2.1 播种前准备
选择晴朗干燥天气晾晒优质种子2-3d,为确保晾晒均匀,应在平整洁净的地面摊铺种子并勤加翻动,通过晾晒能够消除种子上的病菌,提高种子活力和发芽率。对晾晒后的种子进行药剂处理,通过药剂拌种或使用种子包衣剂能够最大程度上减轻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的危害。
2.2.2 适时播种
播种期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墒情和本地气温状况予以确定,辽东地区最早播种期以地温稳定≥10℃时为最佳播种期,田块土壤墒情良好,应及时抢墒播种,倘若墒情不好,即田间土壤相对湿度<70%,玉米出苗率则会受到影响[5],应根据降雨情况借墒或造墒播种,亦或在播种后及时浇水以确保出苗齐全。
2.2.3 机械化播种
当前玉米生产上主要采取机械播种方式,选择与耕地条件相适应的玉米播种机进行作业,辽东地区耕地多为山地和坡地,为保证耕地作业灵活便利,应选择低底盘、履带式行走的小型播种机,不仅在开展作业时能够稳定行走,而且也可以确保作业动力充足,同时考虑到本地区7-9月主导风向为西南风,为加强玉米中后期抗倒伏能力,播种行向应以南北行向为主,耐密型玉米品种的播种量通常为2.5-3kg/667m2,播种深度视土壤墒情和质地确定,一般以3-6cm为宜。播种后覆土并进行适当镇压,镇压有助于提高出苗率,促使苗齐、苗壮,但当播种期遭遇阴雨天气,使得田间土壤湿度过大时可不必进行镇压,以免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出苗。
为确保田间种植密度,应在播种后7-10d查苗补苗,幼苗2-3叶期间苗,定苗通常在4-5叶期进行,选留植株均匀的壮苗。定苗后及时中耕,中耕旨在增加土壤通透性,有助于玉米植株生长发育。田间中耕管理通常进行三次,第一次中耕作业在玉米1叶期进行,玉米3叶期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玉米4-5叶期进行第三次中耕培土作业,促进玉米植株根系的发育。密植型玉米品种的田间除草作业一般适用于化学药剂除草,在播后苗前、苗期分别进行一次化学除草,选用广谱高效、低残留的药剂于无风或风小的天气早晚施药,喷施药剂做到均匀一致并且对药剂喷洒范围进行严格控制。
玉米作为一种病虫害多发的农作物,倘若田间大面积发生病虫害势必影响玉米产量,不利于玉米稳产高产,尤其近年来玉米市场需求旺盛,大部分地区集中连片种植玉米,一定程度上为玉米病虫害大面积的发生提供了条件。辽东地区玉米苗期病虫害主要包括粗缩病、苗枯病、黏虫和地老虎等;玉米中后期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褐斑病、锈病、大小斑病和玉米螟等,在玉米生产中应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和态势,采取有效的针对性防治措施,防治策略采取以预防为主,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手段,最大程度上减轻病虫害对玉米的为害,确保玉米稳产高产。
针对玉米粗缩病(由带毒灰飞虱传播致病),除采取加强监测预报和调整播期等预防措施外,苗期发病可每667m2使用5%菌毒清100ml和10%吡虫啉30g进行喷雾防治;使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防治玉米苗枯病;黏虫的防治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甲拌磷或甲胺磷颗粒剂以灌心的方式进行防治[6];玉米感染锈病可喷施40%硫磺悬浮剂600倍液,感染大小斑病可使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防治,连喷2次,每次间隔5d;玉米纹枯病可每667m2使用20g井冈霉素粉剂对水60kg喷雾防治,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褐斑病,连喷2次,每次间隔7d;玉米螟的防治可采取放养瓢虫、赤眼蜂及使用黑光灯诱捕等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或者每667m2使用5%氯虫苯甲酰胺SC 50ml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 15ml[7]进行防治,对玉米螟的防效显著。
玉米适当晚收能够显著增加产量和千粒质量,而收获过早则致使玉米灌浆不充分,大幅度降低玉米产量,通常来讲,玉米苞叶枯黄、籽粒坚硬、籽粒乳线消失且基部出现黑色层时即为成熟,辽东地区春播通常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使用便于在坡地开展收割作业的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