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兢泾,张闯,金琴花,盖鲁粤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北京100853)
胸痛是促使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1], 也是冠心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路径的起点。临床诊断冠心病的症状学在经典的教科书上都有详细的描述[2],但是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与其他影像学的对照研究较少。吴贵军等[3]以CAG作为对照,确定了胸痛患者静息心电图、胸痛发作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核素及冠状动脉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结果显示负荷核素心肌显像和冠状动脉CT的灵感度最高,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CT特异度最高,为临床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但是吴贵军等未深入探讨不同胸痛性质与CAG病变的相关性。胸痛的性质不同,其冠状动脉病变和缺血程度会有很大差别,治疗和预后也会不一样。本研究拟将胸痛的性质进行分层,与CAG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进行对照,以期提高胸痛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
连续入组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经过CAG和FFR检查的住院患者240例。纳入标准:同时做过CAG和FFR的患者,年龄18~85岁,术前根据医院常规签署CAG和FFR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心源性休克;(2)急性左心衰竭、存在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3)合并严重肾脏功能不全(肌酐>1.5 mg/dl)。
1.2.1 分组方法 根据住院病史的描述分成4组。(1)无胸痛组。没有胸痛的主诉,病史主要为心律失常、高血压及无症状冠状动脉CT病变。(2)不典型胸痛组。例如刺痛及多处痛,包括胸痛,但是与劳力无关。(3)典型劳力心绞痛组。用力时,如上楼、爬坡、过天桥及快走出现胸闷或胸痛[2]。(4)支架植入组。
1.2.2 CAG检查 造影采用飞利浦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的血管造影机(荷兰)和GE Innova 3100血管造影机系统(美国)。常规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常规静脉注射肝素抗凝,根据主动脉的解剖结构选择合适的造影导管,股动脉多采用Judkins导管,桡动脉采用共用型单根造影导管。造影导管多采用6F,但根据实际情形也可能采用5F或7F。造影剂多采用非碘造影剂。高年资介入医师独立判断分析造影结果,记录狭窄程度。
1.2.3 FFR检查 采用压力导丝及冠状动脉生理记录仪(St. Jude Medical公司,美国)。CAG完成后将压力导丝送入冠状动脉,当导丝换能器位于冠状动脉口部或主动脉根部时,由于导管和导丝的压力感受器的位置不同,需于体内进行导管(Pa)和导丝压力(Pd)的平行校对,若为开口病变,则应于主动脉窦部完成体内校对。然后将压力导丝通过病变使其位于最远端病变以远3~5 cm处,记录静态压力曲线。完成静态压力曲线后,将三磷酸腺苷以140 μg/(kg·min)的速率持续静脉注射2 min以使冠状动脉微循环达到最大充血状态,当压力曲线稳态后在Pd下降的最低点,即压差最大时读取FFR值。FFR<0.80定义为狭窄引起功能性缺血[4]。
根据住院病史情况:纳入的4组患者例数分别为无胸痛组55例、不典型胸痛组79例、典型劳力心绞痛组64例、支架植入42例。4组患者年龄、血红蛋白、肌酸酐、葡萄糖、肌钙蛋白I、脑钠肽、BMI、EF、钙化积分糖尿病及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男性患者占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无胸痛组CAG确定的狭窄平均为(70.82±13.39)%,不典型胸痛组(69.62±9.96)%,典型劳力心绞痛组(73.52±12.87)%,支架植入组(67.98±14.27)%。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无胸痛组FFR(0.84±0.08),不典型胸痛组(0.84±0.08),典型劳力心绞痛组(0.79±0.11),支架植入组(0.82±0.08)。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组和典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CAG狭窄判断FFR的准确性很高,CAG确定的72.00%的狭窄,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约登指数为0.60,灵敏度87%,特异度73%(图1)。
目前,根据胸痛的特征进行分类的研究较少,吴贵军等[3]的研究纳入的患者例数全国最多,其研究有重要临床意义。该作者研究中胸痛组患者8 156例和无胸痛组患者1 672例,以CAG作为对照。胸痛组冠状动脉病变平均支数、3支病变比例及冠状动脉病变平均总积分均高于无胸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按有无胸痛症状进行分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该研究分组不细,只有胸痛和非胸痛2组。本研究将患者分成4组,无胸痛组、不典型胸痛组、典型劳力心绞痛组及支架植入组,并与CAG和FFR进行比较。典型劳力心绞痛组狭窄程度重,FFR低,而无胸痛和不典型胸痛说明患者狭窄程度轻,缺血不明显。这个结果有重要临床意义,医师可以简单通过询问症状决定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避免了不必要的检查。梁毅仪[4]详细询问了胸痛患者的症状,并与CAG对照。胸痛持续时间为5~30 min,以劳累为诱因的患者,冠心病可能大。以情绪波动为诱因或伴有恐惧症状的胸痛,需与焦虑、惊恐发作进一步鉴别[5]。
研究结果显示,并非所有胸痛患者都可诊断为冠心病,那些典型心绞痛的患者,也就是与劳力有关的胸痛,才可比较有把握诊断为冠心病[1-3]。获得临床诊断的冠心病有的并不是真正的冠心病,可能是非特异心电图的ST-T改变,可能是心律失常,也可能是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既往很多情况下将房颤误诊为冠心病,CAG广泛开展后才得以纠正。有胸痛的年轻女性患者不少见,常伴有心电图ST-T改变,临床通常诊断为心肌缺血,这些胸闷胸痛的患者冠状动脉CT大多数是正常的[4]。比较难以诊断的是不典型胸痛,此类胸痛与劳力无关,胸痛的部位不固定,呈游走性。
当然,最后的诊断,特别是需要进行治疗时,需要准确性更高的冠状动脉影像学诊断,即CAG。近年来冠状动脉CT广泛应用,但是准确性较好[6,7]。典型心绞痛症状对冠心病的诊断固然很重要,但有时候也会误诊,因此最后还需要冠状动脉造影的证实。与CAG对照可见,按临床症状分组有一定区别能力,典型心绞痛组的狭窄程度高于其他各组,但是重叠较多,差异不显著。也许是因为病例数偏少的缘故。另外,本研究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因此假阳性较高,这和病例的高度选择有关。CAG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狭窄不等于心肌缺血,还要进一步做FFR,确定有无心肌缺血。从我们的研究可以看出,如果有典型的心绞痛,多提示冠状动脉有严重狭窄和心肌缺血。
因此,FFR应运而生[8,9]。比较临床症状和FFR,典型心绞痛的FFR明显低于其他3种临床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典型心绞痛患者确实有心肌缺血。CAG狭窄程度与FFR高度相关。以FFR<0.80为缺血的金标准,ROC曲线下面积0.854,约登指数为0.60,灵感度87%,特异度73%,此时相对应的是狭窄72%[9]。如果以FFR≥0.80为标准,此时特异度为90%,但是灵感度偏低,仅为40%。近年比较PCI和药物治疗的研究认为,稳定心绞痛更倾向于药物治疗[10]。因此适当提高再血管化治疗的阈值是合理的。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建议任何CAG狭窄程度低于90%均应进行心肌缺血的检查,然后才可以考虑再血管化治疗[11,12]。CAG同时做FFR不仅可以确定狭窄程度,而且可以确定有无心肌缺血及是否需要行再血管化治疗。现在看来,以前遇到狭窄就进行再血管化治疗则是有些不合理的。但是,我国还有很多医院暂时没有FFR的设备,在这种情况下以FFR>0.80为再血管化的标准也不失为一种临时解决的方法。在中国,要求FFR>0.90可能难以做到,但是FFR>0.80%可能比较实际。正如本研究所示,如果考虑到其他因素,例如胸痛的性质,典型的心绞痛,准确性就更高。
综上,典型心绞痛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缺血准确性很高。典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狭窄>80%,FFR<0.8可作为再血管化治疗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