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辉三次落泪(采访手记)

2021-11-30 06:07:40陈佳莹
传媒评论 2021年8期
关键词:浙江日报村口泪水

■陈佳莹

这是一场近5小时的访谈。徐永辉,中国新闻摄影界的一面旗帜,《浙江日报》的一个传奇。

当看到经历过无数次采访的他,依然认认真真提前一周梳理提纲,从家中带来四五袋精心整理的资料时,作为后辈的我,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当看到已91岁高龄的他,在回忆往昔时,依然饱含深情,甚至三度哽咽落泪时,在场的人无不心灵震撼。

《一户人家十年间》是徐永辉的成名之作。但此前或许没人知道,拍这张照片时,他是流着泪的。

1950年,嘉兴七星桥。当看到两个孩子穿着和自己小时候一样露着棉絮的破衣服站在镜头前时,徐永辉瞬间想起了童年的自己,顿时泪难自禁。接受采访时,谈及此情,他再度落泪,哽咽地讲述了姨母和外婆如何在逃难时不幸去世,只剩下9岁的他独自过活的苦难经历。

只有深受旧社会苦的人,才更懂得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从此后,拿起相机的徐永辉,时时将镜头前的百姓放在心间,把看到他们翻身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毕生的理想,跟了一辈子,拍了一辈子,哭了一辈子,笑了一辈子……

采访中二度落泪,为的是新闻这份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回忆起自己的一生,徐永辉动情地说:“我已经91岁了,在报社干了70年,工作还没做完,但是我人已经走不动了,没有办法了……”说到这里,泪水再次浸湿了他的眼角。

这就是新中国第一代报人的执着与奉献!年轻的我,怎能不为之动容?沉浸在往昔里的徐永辉第三次落泪,则是为了一份和百姓间的深情厚谊。1957年,为了采访龙泉大山深处的扫盲情况,他花了整整两天半时间赶路,冒着大雪闯山进村。实在走不动的时候,他听到了村口敲锣打鼓欢迎他的声音。那是一个中年农民带着自己的儿子,闻讯在村口等他。深山里的村庄多么偏僻,县里都几乎没人来过,人民的记者却来了!

光阴如梭。2014年,84岁的徐永辉重访故地,当年的那位农民已是97岁高龄。他带着77岁的儿子,依然和57年前一样,站在村口迎接人民的记者。那一瞬,恍如隔世……往昔一幕幕,令徐永辉激动难掩,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告诉我:“人民群众就是这样欢迎我们共产党的报纸的,记者就是要到这种地方去。”

三度落泪,为党、为新闻、为百姓。

徐永辉,我所尊敬的老师。而徐永辉却说,群众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为了他们,永远初心不变,永远热泪盈眶。

猜你喜欢
浙江日报村口泪水
《上下阳古村落》《杨家堂村口》
村口那座山
金山(2022年2期)2022-03-15 18:27:59
凝聚七十载风云 镌刻永不磨灭的追求——浙江日报报史馆侧记
传媒评论(2019年5期)2019-08-30 03:50:02
“内容+”,为主流媒体赋能——浙江日报改版的实践与思考
传媒评论(2019年2期)2019-05-20 09:44:02
打造舆论监督“升级版”——从浙江日报《一线调查》说起
传媒评论(2018年9期)2018-12-07 00:37:20
作品(五)
丝路艺术(2018年5期)2018-10-09 00:47:40
重大主题报道的可视化探索——以浙江日报的实践为例
传媒评论(2018年3期)2018-06-21 08:16:30
村口小酒馆
民族音乐(2017年1期)2017-03-31 02:37:18
送给年轻人的5句话
有泪水,才有了人生
北极光(2014年8期)2015-03-30 0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