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华
(河北工程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以文化素质为基础,文化素质又以人文素质为重点。[1]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包括四个方面: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知识结构单一,人文知识基础薄弱;缺乏人文关怀,对人对事漠不关心;理想信念模糊,缺乏未来人生规划;缺少自我约束,趣味庸俗、沉溺网络等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已经迫在眉睫。
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最古老的一种存在形式,以独特的话语方式凝聚了人类对真善美的文化精神追求。英语诗歌是英美语言文学的精粹,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歌的语言精雕细琢、千锤百炼、内涵深刻、意境深远,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不失为一种精神熏陶、美的享受。作为语言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诗歌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以质朴的形式完美地诠释着人们各种各样的情感,反映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了解异域文化的一面镜子。诗歌的诵读和鉴赏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长期以来,英语诗歌在大学教育中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被束之高阁,“默默无闻”。
苏轼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人生境界,培养其高雅脱俗的气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诗歌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文化的结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诗歌是折射西方文化的一面镜子,它以优美的语言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西方世界,刻画出西方世界的人生百态、历史沧桑。阅读英语诗歌,可以使大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风土人情、传统习惯、行为规范等等,可以探索西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汲取西方文化的营养与精华,开阔学生视野,不断增进大学生对世界文明和文化的了解。英语诗歌由于跟文化内涵息息相关,对文化知识的传播非常有效。[2]威廉·布莱克的《Thechimneysweeper》,全诗质朴、自然,诗人用简单的文笔,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勾勒出一个扫烟囱小孩的悲惨命运。扫烟囱的孩子是英国工业革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他们苦难深重,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卖掉,从事与年龄极端不符的、非人的劳动,他们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诗人表达了对扫烟囱童工的深切同情,并对社会的冷漠进行了严厉的抨击和谴责。在诗歌的鉴赏过程中,我们得以探寻西方社会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把握西方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这种学习方式拓宽了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对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大有裨益。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激情澎湃,但也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面临很多困惑,容易迷失自我。读诗给予他们一片宁静的天空,使他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获得一方净土,让心灵得以栖息,更深入地审视自己,也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百态,对社会多一分理解和宽容,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诗歌通常包含某种深刻的哲理,从而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与认识空间,启迪审美意识,充实心灵,陶冶情操,以达到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3]例如艾美莉·狄金森的《IfIcanstoponeheartfrombreaking》,这首诗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却为我们娓娓道出了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助人,在于用一颗爱人之心去关爱周围的一切。诗歌中传递的奉献精神、服务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在诗歌的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再比如布朗宁夫人的《HowdoIlovethee》,诗人直抒胸臆,且层层递进,表达了诗人坚若磐石、至死不渝的爱,这种爱在全诗的最后进一步升华:即使死后,诗人的爱也不会消逝,而是变得愈发强烈,一往而情深。读完这首诗,我们不禁为人世间能有这样至纯至美的爱情而震撼、感动。大学生在这样优美的英语诗歌的熏陶下,也会形成正确的爱情观,构筑丰富健康的情感世界。吮吸经典诗歌的芳香,聆听先人的教诲,恰似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润物无声,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涵养和提升。
作为一个国家民族语言的精华,英语诗歌以优美的语言、独特的形式、和谐的韵律使其在英美文学中独放异彩。阅读和欣赏优美的诗歌可以给人无限的想象,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个人修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读诗可以感受诗歌强烈的节奏感和独特的韵律美,体会诗中精致典雅的词汇,回味其余味无穷的意境美。英语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独特的方式把对美的感悟传递给读诗的人。威廉·华兹华斯的《Iwanderedlonelyasacloud》,朴素清新,自然唯美,纯净无暇,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何等逍遥自在!读此诗可以涵养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审美,陶冶人的性情。诗歌富含人生哲理,给予学生深刻的人生启迪。雪莱的《Odetothewestwind》,感情奔放,震撼心灵,歌颂了西风摧枯拉朽的同时也孕育新生命的精神,催人奋进。罗伯特·弗罗斯特的《Theroadnottaken》,意境深远,哲理深邃,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处于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启示我们要有坚定的人生态度: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应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徜徉于英语诗歌的海洋,的确是一种美的熏陶、精神享受,大学生耳濡目染,尽情领会英语诗歌散发的智慧光芒,人文修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英语诗歌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点燃学生的兴趣,让大学生活处处洋溢诗的浪漫,弥漫诗的芳香,流淌诗的旋律,澎湃诗的激情,让大学生走进一首首经典的英文诗歌,感悟生命之美,自然之美,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尊重、对生命的感激,充分浸润在诗歌的意境与氛围中,陶冶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人文素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是诗歌学习中的重要一环,是回归诗性教育,即“本真、唯美、超然”的一个必然选择。朗读赋予学生最真实的感知和最真切的体验。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曾说:“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积累起来的情感。”[4]这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赋予诗歌鲜明的节奏感和独特的韵律美,极易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朗读,加强学生的感性体验,培养英语语感,充分体会诗人的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进而在心理上、情感上同诗人产生共鸣,做到“以声动情,以情动人”。爱尔兰诗人叶芝的《Whenyouareold》是一首感人至深的爱情千古绝唱,仿佛一个人在情人耳边诉说衷肠,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炉火”、“群山”、“繁星”等,徐徐诉说着自己爱而不得、泪中含笑、炽热而又深沉的爱恋。该诗为五音步抑扬格,每行五个轻音五个重音交替。韵脚为ABBA,CDDC,EFFE,如 “sleep”,“deep”, “book” , “look”压尾韵,同时“glad”, “glace”压头韵,使得该诗极富韵律美感。朗诵这首诗时,如果再配上一曲符合该诗意境的音乐,营造出一派温馨浪漫的氛围,学生便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感悟诗人在诗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融入诗歌的生命与灵魂,尽情陶醉于诗歌爱的海洋里,甚至心里会萌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诗歌朗朗上口的韵律和优美的音乐相融合,这种学习方式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使大学生如临其境、如置其身。反复诵读和品味经典英语诗歌可以触动大学生的心弦,并深入挖掘诗歌所蕴藏的深厚人文精神,陶冶其情操,提高其人文修养。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文素质的重要一面,也是衡量现代化人才素质的标准之一。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语言能力不足,思维混乱、语不合体、词不达意等语言问题突出,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已是当务之急。诗歌是一种凝练精粹的语言艺术,是语言的精华,韵律优美,内涵丰富,形象生动。无论是英语诗歌还是汉语诗歌,其语言都历经千锤百炼、反复推敲,才成就一篇佳作,得以传诵千古,流芳百世。走进一首经典诗歌,也是享受一场语言盛宴,这是一种艺术熏陶和精神享受。如美国诗人Max Weber有一首描写夜色的经典之作,
“Night
Fainter, dimmer, stiller, each moment,
Now night.”
这首诗短小精悍,仅由两行七个单词构成,一长一短,对比鲜明。全诗没有虚词,第一行较长,用三个形容词的比较级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了黑夜悄然降临的过程。第二行较短,体现黑夜在不知不觉中突然降临,然后一切戛然而止。全诗未使用一个动词,却意境丰富,动感十足。郭沫若将这首诗译为:
“夜
愈近黄昏,
暗愈暗,
静愈静,
每刻每分,
已入夜境。”
郭沫若“以诗译诗”,译文从某种程度上可与原作相媲美。“愈”表现出比较级的含义特征,“暗”与“静”重迭出现,渲染出黑夜悄然来临的渐变过程。“每刻每分,已入夜境”更说明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暗,越来越静的夜不知不觉就来临了,使模糊意溶入全诗。这就是郭沫若进行了思想与艺术的再创造。[5]译文全诗押韵,当西方意境遇到东方韵律,迸发出一种别样美。大学生在诗歌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尝试英汉诗歌互译,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以汲取两种不同语言的精华,提高遣词造句能力。这种英汉诗歌互译的语言训练,使诗歌学习变得趣味无穷,更能有效增强大学生对两种语言的精准把握和自如掌控,提高其语言文字造诣,提升人文素质。
“文化养育了诗歌,诗歌铭刻着文化。”[6]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诗歌记录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文化有其相通之处,也有截然不同的一面,对英汉诗歌的对比分析和细细品读可以深刻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Aredredrose》是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名篇。诗人运用了一系列优美的修辞语言,如明喻、暗喻、夸张、重复、象征、头韵等,使得这首小诗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自然生动。诗人对心上人那深沉的、永恒的、坚贞不渝的爱情跃然纸上,真挚强烈、感人肺腑,成为爱情诗的典范。“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太阳将岩石烧成灰尘,亲爱的,我永远爱你,只要我一息犹存。(王佐良译)”这种炽烈的情感在汉语诗歌当中也有缩影。汉乐府民歌《上邪,我欲与君相知》同样运用夸张的手法,列举了自然界不可能出现的五种情况,“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借此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乃敢与君绝”实则为“永不与君绝”。两首诗表达了相似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如,西方崇尚男女平等、独立自由,因此女人在英语诗歌中多数情况都被赋予独立的人格。无论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Shewalksinbeauty》,还是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的《Sonnet18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亦或是托马斯·坎皮恩的《Thereisagardeninherface》,无不刻画出一个美艳无比,但却性格独立、令人敬而远之的妇女形象。而中国古代讲求男尊女卑,女人多数情况下只是男人的附庸。因此,汉语诗歌里有很多对怨妇的描写,她们思念、哀叹、忧心忡忡、没有独立的人格,以致惨遭“弃捐”。如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等等。东西方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种英汉诗歌的对比学习可以使大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博采众家之长,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共通和差异之处,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意义深刻。
最是书香能致远,优美的诗歌总是能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豪迈的诗歌则令人激情澎湃、奋发向上,富含人生哲理的诗歌更能给予读者深刻的人生启迪、思想感悟和正能量。读诗可以将大学生塑造成为气质儒雅、谈吐不凡、情感丰富、道德高尚的新时代学子。因此,大学校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文化活动,如英语诗歌朗读大赛、创作大赛、翻译大赛等等,让诗歌走进校园,让大学生接受更多经典诗歌的熏陶和浸润,塑造诗香校园。营造浓郁的诗学氛围,校园里可以设置诗词长廊,成立诗词社团,开办诗词广播,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诗词分享会、诗词鉴赏会,让校园充满“诗情画意”,处处“诗意盎然”,让诗歌的细雨滋润每个大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恣意徜徉于诗歌的海洋。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经典英语诗篇,并鼓励学生扩大阅读,让诗歌阅读蔚然成风,细水长流,进一步深化拓展大学生对英语诗歌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使中西文化交汇融合,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营造浓郁的校园诗歌人文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灵的感染和智慧的启迪,提升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全面型、创新型人才的必备条件,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英语诗歌是英美文学中的瑰宝,在英美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诗歌意象鲜明、韵律和谐,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哲理丰富,且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能启迪心灵、陶冶情操、教化人心。对经典英语诗歌的鉴赏和品味能引发大学生对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的思考,提高道德修养,塑造健全人格,提升人文素质,有效促进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统一,满足社会对全面发展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