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宏熙(齐鲁师范学院)
品牌是将消费者进行群体区分的服务,能用于提升产品的竞争能力。品牌的概念最早产生于商品流通过程,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手段。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为提升其在高校社团中的地位,建立品牌化服务,对社团中的活动以及服务进行不断优化,从而形成品牌效应,提升学生参与社团的感受,是社团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需求。
高校学生社团是对学生进行培养的第二社团,随着对高校学生社团研究及实践的不断深入,学生社团的概念没有形成统一规定,对社团这一概念的界定也较为模糊。因此,探索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品牌化的发展模式,需要首先明确高校学生社团的基本概念。本文所分析的高校社团概念源自《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其定义为我国公民自愿参与并组成的,能实现其中会员共同意愿的非营利性组织。在社团运行过程中,实现自我组织与管理。我国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指的是在高校运行过程中,学生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活动,包括绘画、演唱、乐器等艺术形式,学生在参与社团的过程中实行内部管理,对学生的行为以及活动进行约束。
品牌化建设的概念最早源自商品流通过程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进行竞争过程中,产生了品牌化建设,用于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以及综合实力。后将这一概念应用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在社团管理中,品牌化建设的概念指的是社团利用其自身发展优势,实现对其团队内部的综合管理,并创造出符合其社团实际情况的优质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为社团树立品牌效应,提升社团在高校中的影响力。
品牌化建设能将一个产品或者服务与其竞争对手进行区分。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品牌化建设后,能创造出更加具有特色化的社团活动。高校学生社团将这类品牌化活动进行传承与更新,并通过这类活动提升社团对学生的影响力。在这一过程中,社团不仅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更能对社团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影响,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总的来说,实行品牌化建设,是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团的必然需要,也是社团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方式。
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借助成功的社会企业发展方式,总结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品牌化相关经验,打造学生社团品牌化建设,将社团的真正价值展现在学生面前,提升社团对学生以及社会产生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社团循序渐进改善其社团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并将其发展与当前学生的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使其符合学生发展的潮流。据调查研究显示,部分学生能投入较大的精力进行品牌化的了解,对于品牌化的概念、意义等均有较为浓厚的兴趣。高校艺术类社团应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将这一概念积极应用于社团发展过程中,对学生社团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并对社团中的成员进行引导与培养,以实现提升社团运行与学生发展的作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品牌化发展模式可以围绕更新品牌观念、多样品牌活动、强化品牌指导、加强品牌宣传和优化品牌管理等方面展开探索实践。
高校艺术类社团在建设初期,就应先具备一定的品牌化建设理念,在品牌意识的指导下,确立社团发展的根本方向。一个社团要想顺利运行,一定要先制定合理的目标,在目标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与社团实际发展情况相契合,并将这一目标作为社团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品牌。品牌战略的实行需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社会的发展情况、学生的基本需求、学生的实际能力等为基础。同时还应注重重点建设的原则,寻找社团运行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重点建设,提升品牌效应的影响力。社团管理人员还应坚持持久延续性原则,在制定品牌化建设目标后,应将其作为社团发展的根本保障并积极开展该建设内容,坚决不轻易放弃。在发展过程中社团管理人员应注重对社团进行合理定位,并将特色化与内涵化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个性又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社团活动。在社团运行过程中,应注重其品牌构建,实际活动运行既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能代表高校大学生的发展层次,也能符合学生的实际特征,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能积极发挥其聪明才智,促使社团成为新时代发展下的品牌社团。同时,社团在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创新品牌意识,在创新中推进社团品牌化可持续发展。
品牌化社团活动建设需要多样化的品牌活动作为支撑,将其作为社团运行的根本方式。当前,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数量较多,但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社团活动数量较少,社团管理人员在开展或举办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只是单纯的按照模仿别的社团的活动形式,不能以提升社团实际影响力为基础举办社团活动,仅仅是为了举办活动而举办活动,或者是为了提升社团趣味性而举办活动。在这一背景下,社团活动的开展缺乏目的性与计划性,不能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系统化考虑社团中学生的实际需求。活动整体缺乏吸引力,也不能对学生产生号召力,对社团活动的发展情况产生不良影响。长此以往,社团活动就不能树立品牌化建设意识。在实行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活动时,要代表学生的需求,又要体现学校的活动,还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开展多样化的品牌活动既能激发教师与学生主动参与,又要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还能激发学生的正能量。这样的社团才能更好地被教师与学生认可,进而形成独特的品牌。例如: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能开展爱国演出活动,以爱国为根本思想进行艺术创新与竞赛,既能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又能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培养。
针对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活动起初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高校应坚持对其进行分类指导的原则,构建良好的社团发展环境,积极对学生进行社团活动示范,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活动机会,让其真正实现品牌化建设。在管理过程中,应坚持适当政策倾斜、突出规模效益以及加大宣传力度等原则。首先,在建设社团过程中,应转变娱乐性为主的活动形式,更加注重对当前政策形式的响应,积极倡导公益社团活动。例如:社团管理人员带领社团成员到养老院等地区开展演出活动,这样不仅能提升其表演能力,更能提升其对老年人的认知程度,引导其关爱老年人。其次,管理人员能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团、乐队等,在不断优化社团活动的基础上,对社团进行规模化扩张,提升其规模化效益。最后,管理人员应创立更加优质化的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进行社团宣传活动,对社团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积极形象等进行宣传,提升社会对社团的关注程度,促使其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还能充分利用广播站、刊物发表等阵地,开展社团活动专题采访活动,重点对社会宣传社团的影响力,对其他社团的发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社团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保证其根本理念是积极向上的,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与学校周围的商家进行沟通,争取到一定的资金赞助与支持,为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当前,部分社团在组织管理过程中,能通过制定章程等方式进行制度管理,但是在其运行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管理,管理力度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在其运行过程中,应加强对内部的管理。社团的成立以及活动的开展基本遵循自愿性原则,但是其运行过程中,必须符合国家与政府的相关规定,在其运行过程中,能建立监督体系,为其活动开展情况产生约束力度。在社团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其自身资源,并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升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公共力量,为社团的形象宣传奠定基础。但是,社团活动的性质以及其活动的方式必须符合内部管理方式,能促使社团活动顺利开展。同时,在宣传过程中,社团活动必须实事求是,必须形成真正符合社团实际情况的品牌活动,为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活动品牌化实际上是按照品牌的根本定位,进行品牌宣传以及品牌组合的过程,能在对品牌进行扩展与保护的过程中,实现对品牌的管理。社团品牌化建设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建设的过程,这一过程并不只是建立品牌,更是需要在其建设后对品牌进行管理,进而实现对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活动的优化,提升其管理质量。在社团活动运行的过程中,系统化的管理能促使社团实现可持续发展,能提升其对于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力,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负责。
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是对教学课堂的延伸,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根本载体,能将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实践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大学生能在艺术类社团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自身能力。在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实行品牌化建设,能让学生形成品牌意识,并按照不同的模式促使其运行,加快社团组织发展的脚步,让其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较强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