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若苹清疏养三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经验

2021-11-30 03:50:35徐艳琳韩诗筠黄硕王珂颖何若苹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通草鹿角消肿

徐艳琳 韩诗筠 黄硕 王珂颖 何若苹(指导)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杭州 310053 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急性乳腺炎属于中医“乳痈”的范畴,是乳腺的化脓性疾病,在产后哺乳早期的女性中发病率较高。该病早期可出现乳房局部红、肿、热、痛或全身发热等症状[1],若因失治误治导致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则病情险峻。西医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必要时采用切开引流法或穿刺排脓法。由于某些抗生素可能通过乳汁对婴儿产生毒副作用[2],因此患者需停止哺乳。研究证明,母乳喂养不但对婴儿的健康有诸多益处,还可减少母亲罹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等病的风险[3],因此抗生素治疗不仅使婴儿提早失去母乳喂养机会,也增加了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此外,抗生素治疗还常出现耐药等情况,易使病情迁延,疗效不佳。切开引流或穿刺排脓作为有创治疗手段,虽然能够有效地祛除病理产物,但可能对乳房造成二次损伤,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上的痛苦[4],甚至导致产后抑郁等情况。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能够快速、安全、有效地改善症状,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哺乳[5],因此值得提倡与推广。

何若苹教授为国家级名中医,第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四十余年,薪传有源,求真如初,继承并发展了国医大师何任教授的学术思想,专注于运用中医药治疗内、妇科、肿瘤及各种疑难疾病。何师立足于女性产后体质特点,独创清疏养三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详审病因病机

1.1 产后体质多虚多瘀 产后女性的体质常多虚多瘀。虚主要为气虚与血虚,常表现为产后汗出。由于气血亏虚不能固摄,卫外不固,致使腠理疏松,外邪趁虚而入。《傅青主女科·产后》谓:“产妇失血既多,则气必大虚。气虚则皮毛无卫,邪原易入,正不必户外之风来袭体也。”[6]而寒邪中络,郁滞卫气,令乳络收引,乳汁运行不畅,郁而化热,则发为乳痈。瘀则常表现为恶露不绝,此乃产中耗气伤血,气虚致推动无力,或因营血亏虚,虚热蕴蒸而致瘀结,瘀乳亦涩滞其中。

1.2 乳汁淤积,排乳不畅 若素有乳头凹陷,乳孔堵塞,乳汁淤积于导管内,乳汁出入无由,淤滞不通;或因乳汁质地过于稠厚,运行失于流畅,而致淤结沉积于乳络中。若患者饮食欠慎,进补滋腻厚味,脾胃腐熟功能过用,化生乳汁过多,未能及时排出而淤积于内,也可导致胃热熏蒸,热盛肉腐而成痈脓。

1.3 脏腑经络失调,乳汁输布不利 阳明胃经行贯乳中,太阴脾经布散胸中,厥阴肝经绕行乳头,少阴肾经注胸中,冲任二脉起于胞中上至胸中[7],因此乳腺疾病与肝、脾胃、肾、冲任等脏腑经络密切相关。肝主调畅全身气机,气行则血行,血液化生乳汁,可由气推动畅行乳络,若肝郁气滞,土木相结,则成壅、成郁、成结,而致乳痈。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乳汁由水谷精微化生,脾胃虚弱则气血乏源,运化无力则助湿生痰,凝聚乳络而成块。《妇人大全良方》中云:“足阳明之经脉则血涩不通,其血又归之,气积不散,故结聚成痈。”[8]肾之天癸充盛亦可促使冲任功能健运,若经气亏损,则乳络失于濡养,乳汁的产生和疏泄也会受到影响。

2 三法分步辨治

2.1 清法清热透表,通乳消肿 乳痈初起时患者排乳不畅,乳房皮色逐渐发红,伴或不伴有肿块,皮温逐渐升高,触痛明显。全身症状则可表现为发热头痛,畏寒寒战,汗出恶风,口干欲饮,口苦纳差,甚或出现小溲赤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何师认为此类患者多为表证兼里证,当以清热为先,防热毒深重,进一步伤津耗气,予银翘散合六一散加减。银翘散为轻扬解散、辛凉平剂的代表方,方中银花、连翘清热透表、解毒辟秽,荆芥穗、淡豆豉虽药性辛温,然温而不燥,佐之可加强辛散解表之力,竹叶、芦根甘寒生津止渴、固护津液,全方预护其虚,清热透表,祛邪而不伤正。为给热邪以出路,津液不亏者还可加入六一散和通草,其中滑石淡渗利湿、寒滑利窍,通草除能通气下乳外,还可清热通利小便。疏风解表散邪之药如荆芥、防风、薄荷之类,则针对产后女性高热汗出、腠理疏松的病理特点:若邪气未至,则寓意未病先防;若邪气已至,则寓祛邪外出、防其入里之意。何师强调,不可贸然使用固表敛汗药,恐有留邪之弊。

由于乳汁淤积为本,还需通乳络以散淤乳、消肿块。何师常选用瓜蒌子、通草、路路通、王不留行、丝瓜络等通乳要药,并嘱患者另以适量鹿角粉外敷。《本草崇原》记载鹿角之用:“主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益气。”[9]指出其入血分,具有散热行血消肿的功效,实为散瘀通乳的良药。内服外用相互结合,共奏标本兼顾之功,一般患者药治一周后即可恢复哺乳。因所选方药平和,故乳汁对产儿的影响很小,若出现产儿大便偏稀等情况无须担心。

2.2 疏法疏调营血,散结通络 乳痈中期患者高热已减,但乳房局部肿块变硬并逐渐扩大,或脓成不溃,疼痛加剧,难以触碰;或经初期误治后,患者热象不甚,然肿块结硬,压痛明显,症见情绪急躁,胸胁不舒,口苦,胃纳不馨,舌质黯,苔薄黄或薄白,脉弦。

何师认为,产后女性情绪波动较大,多抑郁,喜叹息,易烦恚。肝气疏泄不利,犯克脾土运化,脾虚痰湿内生,均可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而营气壅遏,反致郁化肝火,耗伤气血,使气机不畅,两者相互影响并加剧。此时当以疏调营血为主,清热为辅,何师常以丹栀逍遥散或当归芍药散为主。丹栀逍遥散中牡丹皮能泻阴中之火,凉血祛瘀却不伤阴,栀子泻火除烦、凉血解毒,全方疏肝健脾和营,用于治疗热偏重者。脓液为乳汁与淤血壅结而成,当归芍药散功可疏肝健脾利湿,取其同调肝脾、血水之意,瘀水同祛、补血健脾则肝舒痛解。此外还可选用郁金、玫瑰花、绿梅花、乳香、没药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肝木之气舒则阳明气血亦通,瘀结得消。部分肿块质硬,乃痰瘀互结,需加软坚散结之品,如生牡蛎、浙贝母、夏枯草等;乳腐化脓、血败成脓者,则加入消肿排脓之品,如皂角刺、玄参、白芷等。

在此阶段,患者可吞服鹿角粉,再进一步以醋调鹿角粉敷于患处。由于鹿角入肝经,醋调之法引经于肝,乳房也归属于肝经,因此内服可助肝行气、活血行滞,醋调外用可调肝散结、祛瘀通络,内外兼用使渗透之力更强,加强疏肝通络止痛、散结消肿排脓之功[10]。在此基础上,患者尽早恢复哺乳,则无积乳之虑。

2.3 养法养胃健脾,澄本清源 乳痈后期,患者身热已退,出现乳汁稀薄、乳汁不足等,经切开排脓者局部皮色暗红,脓溃不敛,缠绵难愈,症见头目眩晕,乏力纳差,神疲懒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

《素问·五脏别论》云:“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脾为胃行其津液,二者升清降浊以充养气血。脾胃衰败,百药难施,何师提出此期治疗有“两不可”:首先,气血不足,脾虚气陷,无力托脓生肌者,不可滥用滋腻补血之品,因其有碍脾胃运化,反使气血难以化生;其次,无气则乳汁难化,无血则乳汁难生,乳汁稀薄或不足亦不可盲目使用“通”法,恐更耗伤正气。治疗首当养胃健脾以斡旋中焦之力,继之补益气血,不忘疏通乳络,以防患者再次因为乳汁淤积不通而出现发热。临床上何师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合四物汤加减:若创面难收,则加入黄芪益气托毒生肌,白芷、皂角刺等排脓生肌;若脘腹胀滞,则配伍厚朴、香附、陈皮、佛手等理气和胃之品;若胸乳发胀,则加入通草、丝瓜络等通乳之药。脾胃之气充盛则一身之气充盛,乳汁运行通畅,淤乳得排;脾胃健运则气血不涸,乳汁化生有源,新乳得生。

3 验案举隅

患者钱某,女,30岁,2020年5月12日初诊。 主诉:发热、双乳肿痛10d。剖宫产(双胞胎)2周后出现发热、双乳胀痛,体温38.4~41.0℃。1周前于某医院查白细胞5.6×109/L,超敏C反应蛋白53mg·L-1,诊断为感染性发热、急性乳腺炎,予头孢美唑钠针、阿奇霉素针静脉滴注及奥司他韦口服均未获效,仍高热不退。刻诊:体温38.6℃,发热汗出,恶寒,双乳红肿,灼热疼痛,难以触碰及哺乳。胃纳一般,食荤腥则乳胀甚,大便日行畅。舌质红,苔薄,脉弦数。诊断:乳痈,气滞热壅证。治法:疏风清热、通乳消肿,处方:金银花15g,连翘15g,黄芩12g,蒲公英30g,防风9g,滑石12g,荆芥10g,通草3g,丝瓜络15g,生牡蛎24g(先煎),鹿角片15g(先煎),玄参15g,皂角刺12g。 共4剂,每日1剂,每剂2煎,每煎200mL,分上下午2次温服。另嘱每日以适量醋调鹿角粉10g外敷患处。

2020年5月16日二诊。自述当日服上方药一煎后,傍晚即热退身安,体温36.6℃。刻诊:双乳红肿热痛轻瘥,左乳内块状物已消散,右乳内仍有块状物,按之疼痛。上方去滑石、荆芥、通草,加当归12g、赤芍12g、浙贝12g、白芷12g、乳香4g、没药4g、夏枯草12g,另加以鹿角粉7g吞服。共7剂,煎服法及外用药同前。

2020年5月23日三诊。双乳红肿基本缓解,右乳肿块亦柔软,然进食荤菜后即感乳胀。自述服中药7d后即恢复哺乳,多汗已解,现胃纳可,大便日二三行,舌苔薄脉弦。上方去皂角刺、乳香、没药,加橘叶30g、郁金10g,改金银花12g、黄芩9g、当归9g、白芷9g、鹿角粉12g。共7剂,嘱停外用药,煎服法同前。

2020年5月30日四诊。双乳疼痛基本已瘥,偶有压痛,乳汁充足。纳便常,舌苔薄脉弦。上方去郁金,改连翘12g、赤芍10g、浙贝10g,加陈皮10g。共7剂,煎服法同前。

按:本例患者因乳汁淤积、乳络闭阻而酿生热毒,高热不退就诊。汗多恶寒,卫表不固,当以清热透表、疏散风邪治标,通乳消肿护本。何师以金银花、连翘配伍荆芥、防风,既可透邪达表,又可清里热、解痈毒,其中连翘为疮家圣药,尤善解毒消痈散结。黄芩、蒲公英泻火解毒,滑石、通草清热利湿,引热从小便而出,使热毒有出路。丝瓜络形如乳络,活血通络祛风并重,再以生牡蛎、皂角刺、玄参散结通络,并佐以鹿角粉外用,散结通乳消肿。全方以清为主,清散中寓温通,辅以外用鹿角粉温通行血散结,标本兼治,故一剂而安,二诊热退。然烬灭热存,尚需疏调营血、散结通络以通郁热,故二诊加活血行血之当归、赤芍、乳香、没药等使乳络通、乳汁畅,并进一步软化肿块。三诊患者乳汁充足,只需续守前方,纠正过盛的脾胃功能,渐清胃热,并删减不利于哺乳之药,另加橘叶疏肝行气、化痰散结。《本草汇言》谓橘叶“其性温散……凡病血结,气结……病为胁痛,为乳痈……无不应手获效”[11],指出橘叶为防治妇人乳痈、乳房肿块的良药。四诊以陈皮健脾理气、顾护脾胃,使源正乳清病解。

4 结语

何师认为急性乳腺炎虽为外科疾病,但不可只针对其局部症候治疗,亦需知其与全身经络气血运行有关。临床上应将乳房病变特征与妇女产后气虚血瘀的体质特点相结合,把握肝、脾胃、肾、冲任等脏腑功能失调之根本,明辨乳痈的初、中、后期,并分别治以清热透表、通乳消肿,疏调营血、散结通络,养胃健脾、澄本清源之法,使气血和调,痈肿自消。临证加减时何师灵活运用橘叶、鹿角、通草、丝瓜络等治疗乳痈的特色药物,体现专病专药的治法特点。通过内治法整体调节患者的证候,改善患者的体质,从而预防相关疾病;并结合外治法缓解局部症状,如用鹿角粉等醋调外敷,温和简便且效果显著,避免了针刀刺伤乳络的风险。何师同时指出,情志调节在产褥期疾病的防护中也很重要,因此时常对患者耐心劝导,叮嘱其在产褥期保持心情愉悦。何师运用清疏养三法分期治疗急性乳腺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学习推广。

猜你喜欢
通草鹿角消肿
“非遗”通草画优画优秀作品选登
都市人(2024年3期)2024-06-19 16:01:06
通草画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基层中医药(2022年3期)2022-07-22 07:45:26
哪里来的鹿角
好孩子画报(2020年4期)2020-05-14 13:43:25
猜谜游戏谜底
银潮(2019年11期)2019-11-18 10:39:17
Deer’s Antlers 鹿角& Woodchuck土拨鼠
HPLC法同时测定妇康消肿丸中4种成分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54
突然头上长鹿角
Friends
传承通草水彩画技艺,弘扬广府文化
师道·教研(2015年3期)2015-05-29 04: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