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莲芬 (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进入新发展时期以来,企业原有的管理理念、模式等已逐渐难以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尤其是市场变动的频繁莫测使得企业经营环境越发严峻,收入增速下滑,进一步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以及管理水平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的重点。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其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而且自身盈利空间较小,借助全面预算管理来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规划资金对其经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指的是依靠科学的预算方式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整合,明确资源应用情况,以及对应用状况开展调控及评估的方式。首先,发展预算管理方面的工作,细化和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可以较好地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其次,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控制企业的各种活动成本,促进成本目标的顺利实现。另外,全面预算工作的开展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预算目标,推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后,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和相关体系的构建密不可分,在这一过程中,要明确各部门的职权,进一步提高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可见,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能够进一步优化制造企业各项资源的配置效率,将企业战略目标细化到具体部门,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扩大企业利润空间,进而增加企业自身竞争力。
科学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组织结构。企业经营者不太重视预算业务的开展,有些企业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预算部门,由于组织结构设置不够完善,导致各部门的权责划分不明确,进而使得全面预算的管理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不能制定明确的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缺乏合理的指导方针,在制造业中,大多数公司只是简单的做预算,并没有将其与公司的战略规划目标等有机整合起来,无法将全局化的理念运用在预算管理工作中,更无法实现全程化的全面预算管理。
科学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是企业高效运营的重要前提,当前许多制造企业在预算编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制造企业的预算编制方法比较落后,企业用于预算编制的方法主要有固定预算和增量预算等。在选择预算编制的形式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支出分类的不同形式进行选择。但是,现在制造业的大部分公司都只采用增量预算方式,导致预算水平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另外,预算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编制预算也需要较长时间,而且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制造企业对信息化预算编制方面的资金投资较少,直接导致制造业企业各个系统的运行均以独立为主,系统数据交互困难,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整理数据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成本较高,使得预算编制时间不断延长。
为了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对这一过程进行指导和管理,包括战略规划、目标设定及预算编制等,但由于很多制造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目前所应用的管理体制和制造企业的实际管理情况不同时,就不能为预算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指导,全面预算的参与者也无法明确自己的职责,导致预算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行指导。另外,制造企业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使得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不断下降,降低全面预算的执行力,预算管理战略的内容不能有效地实施。
制造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监管以及预算考核体系缺乏普遍性、持续性。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将监督机制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生产及运营过程中,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运行情况不能及时掌握,无法察觉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风险,将年初制定的预算用于年终评价和考核的情况较多,并且考核指标设置单一,很难进行彻底的综合考核。传统的管理思想对企业的预算管理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企业要注意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忽视预算编制的执行和调整预算差异的原因分析,没有正确认识预算评估的改编体制,从而使得预算管理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制造企业要切实构建科学的组织结构,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负责企业预算的编制、评估等工作。企业各个职能部门要相互协调,提高全面预算管理质量。此外,企业要优化预算管理领导体制,设立预算委员会对预算工作进行指导。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提高预算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邀请学者参加讲座,持续加强与同行的交流活动,增强企业管理层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关注度,从战略角度明确综合预算管理。制定明确的全面预算管理政策标准及相应的执行流程,细化和落实预算管理工作责任,使其与岗位匹配。企业应督促管理者们定期进修预算管理的相关内容,对职员进行培训考核,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的认知,明确各部门员工的职责,使预算总额发挥科学管理的作用,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环境。
在企业的预算编制过程中,首先应该选择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制造企业需要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主要基础,在企业的长期经营规划中,选择较为合理的编制方法,比如可以选择以零基预算为主、固定预算和滚动预算等为辅的模式,针对变动不大的费用支出可以选择固定预算,稳定增长的可以选择滚动预算,而对于受市场、企业经营情况等影响较大的,则由财务人员深入业务一线,综合参考业务实际开展情况、市场行情等来制定预算指标,以此保证将战略目标合理细化具体。其次,实施追踪及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企业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追踪,识别预算偏差情况,并深入分析预算偏差成因,查询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落实相关责任到具体部门,为后续督促预算改进、开展绩效考核提供参考依据。另外,制造企业还需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将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工具应用到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借助信息系统来实现数据共享,推动预算管理自动化,为预算编制提供全面、及时、真实的数据信息,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则据此对企业的生产运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市场的变化趋势和多种内外因素实施全面预算编制。同时结合现有的大数据平台,实现企业各个模块的数据共享。借助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推进预算控制端口前移,将预算管理的功能整合到业务终端,随时输出企业预算的执行情况,为制造企业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预算执行分析奠定良好基础。
建立健全的全面综合预算管理制度,对制造企业明确生产运营活动的方向,优化企业生产运营活动流程,保证预算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意义。制造企业应结合自身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流程工作,在借鉴和参考其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架构的基础上,细化自身相关管理制度。另外,为了更快推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制造企业还需从以下角度出发:首先,向同行业的标杆企业借鉴学习科学的管理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其次,根据制造企业生产活动的实际情况,对全面预算管理的不足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优劣势,扬长避短,优化内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最后,设立监督、评价机制,对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实施情况综合评价和分析,确保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效果。最后,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以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为导向,全面监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实施情况,及时预警和发现其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反馈给管理者,督促其进行改进完善,保证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科学有效的预算评估机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加以重视。首先,企业要统一思想认知,认识到预算评估机制和监管机制的重要性。另外,企业的内部控制应作为软实力建设的基础,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牵制和监督作用,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调查和分析,保障数据及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确保企业的管理人员能积极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其次,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企业实际预算管理情况,在遵循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以及和企业战略目标相关联的原则上,细化预算评价指标,保证预算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有机结合绩效管理,根据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对相关负责人实施奖惩,以此来加强企业内部人员行为的约束,并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促使各部门人员积极配合,实现全员参与。最后,企业必须有效评估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的实际效果,对管理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充分了解风险对于企业运营的实质威胁,并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管理人员负责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审核,为企业经营者的决策奠定基础,达到预算管理的根本目的。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应用的优势越发凸显,虽然多数制造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有一定的认识,但相对而言,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有待制造企业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流程,实时分析全面预算管理中所面临的困境,并不断改进。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管理层要加快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绩效考核全过程出发,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优化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确保预算评价系统的合理性,并持续改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从而促进制造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