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为亚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现代教育一项根本性任务就是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目前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期间,多项障碍因素都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效。为此,需要高校正确认识当前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中面临的一系列障碍,积极采取有效对策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更优良的创新素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快体育教育改革,促进体育教育事业发展。
目前在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期间,教师们保持着相对滞后的教育理念,在日常教学环节比较重视向学生传授体育技术技能,灌输相关理论知识,而不够关注培养学生多方面素养与能力。在相对滞后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很多院系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依旧受到传习式模式束缚,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过于强调教师所体现的主导地位,未关注充分发挥学生所应体现的主体作用。而且在理论课开展期间,大多创建的为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问题发现,学生学习存在明显的被动特征。而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这种被动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在学习期间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学生学习兴趣不断下降,进而制约着其创造性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校针对体育专业学生进行的教学活动,其教学方法仍然保持为灌输式、填鸭式,虽然一些高校在近年来也在不断尝试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像游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以及探究式教学法等,不过其他大部分高校所建立的依旧为传统教学模式,即便会探索新教学方法,期间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约束[1]。同时,当前高校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相关学生所建立的教学模式仍然比较看重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保持着较低关注度,教学中会过多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专业知识以及体育技能,很少为学生创造能力锻炼机会,这使得学生不能及时将理论与技能学习反馈到实践中,不利于其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发展,进而制约创新能力培养。
目前很多高校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开展的多项教育教学活动,比较偏重于让学生记忆相关理论知识,被动地掌握各种运动技术,在教学评价中也主要体现在提升学生的运动成绩,考试考查方法比较单一,考察的答案也比较固定化,更看重对学生进行分数考量,这种评价制度相对统一与片面,不关注检验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自主探索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同时,目前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缺乏系统性的素养考量标准与内容,考试观念相对传统,考试内容、考试指导思想以及考试形式等均过于固化,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并一定程度扼杀了学生所具有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更深程度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精神。
由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特殊性,这些学生在高考中不仅要考体育,还要考文化,但是文化方面的入学成绩要求相对偏低,该专业学生具有更优的体育成绩,则可能其在文化素养方面保持着更低水平。受到传统教学思维、教学模式等影响,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期间比较突出“体”,重视专业建设,且在理论课程建设方面也比较突出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理论知识,不够关注对人文社会科学有关课程进行学习,这使得此专业学生具有相对贫乏的人文社会学知识[2]。在知识面相对狭窄情况下,学生的学术氛围以及学科视野也会受到一定局限。虽然近年来高等教育持续推进着改革步伐,也比较关注对体育教育专业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与内容改进,但其中依旧有很多体育院校保持着相对滞后的改革步伐,在课程设置方面依旧缺乏合理性,尤其不够关注人文教育,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效。
在高等体育教育持续改革过程中,一个迫切任务就是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使广大体育教育者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结合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不断解放思想,用与现代社会发展理念相符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指导具体教学工作,并积极树立创新型人才培养观。在对体育教育人才进行培养期间,需要充分与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关注强化基础教育,不断扩展专业口径。另外,教育教学中要对素质教育加强关注度,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还要立足思想、行动等多个层面关注培养学生多方面素养与创新能力。体育教育专业相关教育者要注意建立理论结合实际的教育观念,不断增强实践教学,并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注重渗透生本理念,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从思想层面关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等素养。在实践教学期间,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与知识独立获取能力,在教育者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下使学生逐渐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通过先进的思想引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教学方法应用的主要功能是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关注如何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知识独立获取能力等。在对体育教育专业相关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及时转变以往填鸭式、灌输式等滞后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创立新型教学模式。比如可借鉴美国SPARK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期间通过比赛形式使学生保持更高的运动参与积极性,同时将音乐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环节,以调动学生内在学习热情,强化学习动力[3]。高校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过程中,要注意体现出教学模式的丰富多彩性,并积极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比如可开展案例教学,也就是在教学内容传递期间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或以问题形式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情景体验下或问题探究下掌握知识内容,同时通过问题分析体现不同学科之间有关知识的彼此渗透,促使学生能够对知识实现融会贯通,并培养良好的多向思维。又比如可在体育拓展训练期间创设相关情境,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训练活动中,并使学生掌握其中蕴含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模式改进期间,要注意适当增加实践教学,不断拓展实践内容,比如在教学中可开展健身指导、社区健康咨询、教学实践活动等,同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赛事裁判、竞赛或相关服务工作,将学生实践基地拓展至健身中心、竞技赛事、体育场馆、社区等,使学生在更多样化、真实化的实践中获得并巩固新知,有效激发其创新活力。
教学评价体系在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属于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此,需要及时转变以往单一的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从多个角度建立包含多种方法与多种形式的综合化评价模式,将成绩当作参考,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在评价体系建立期间,要涵盖多种构成元素,包括课程评价、案例评价、实践评价、考试评价以及学生互评等。其中课程评价主要基于日常教学期间学生的表现如计算机应用能力、组织能力、知识掌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法掌握等方面实现综合评价;案例评价主要是基于学生个人案例分析能力与应对能力等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不同学科之间有关知识的实际应用与融会贯通能力;实践评价主要是了解与评价学生在多样化实践活动当中表现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等;考试评价可对传统模式加以改进,融入学生自己出题考自己以及随堂口试等形式;学生互评是让学生基于彼此在课堂当中的具体表现和活动参与情况进行相互评价。
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加强创新能力培养,还要关注课程设置方面的不断优化。例如,可结合新时期社会需求,基于原有专业课程增设保龄球、轮滑课程以及拓展训练等相关课程内容,另外要注意合理精简与提炼教学内容,适当减少部分纯理论知识,融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新型内容,保持理论知识和学生兴趣的有机结合。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既要凸显体育教育专业特色,还要适当增加社会科学类、体育人文类等文化课程,在知识传授中强调培养学生新知自主获取能力,并关注体现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前沿性、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多样性[4]。
就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情况来看,此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而目前高校在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期间,明显不够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缺乏科学的培养理念,有效的培养方法。为此,需要高校教育者及时转变教育思维,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法,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