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11-30 01:45耿中宝
山西青年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基础计算机互联网+

耿中宝

(郑州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12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快速普及和应用,对具有计算机思维以及较强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时俱进,时刻关注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计算机知识的入门及计算机思维的培养、基本操作能力的锻炼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应不断探索,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和满足新要求。

一、“互联网+”时代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新要求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也对目前的课程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显然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一方面,应充分利用丰富的线上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机发展最前沿的业务、应用、技术有所认识和了解,拓宽学生视野。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应用,根据学习的专业特色,在学生学习完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之后,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学生掌握情况,使得学生达到熟练应用各类软件的能力,初步具备计算机系统思维的方法,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经过更加完善的系统学习之后,学生应该具备利用计算机思维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有待调整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除计算机专业外的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教育课程,是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介绍、文字表格幻灯片的处理等内容。教学目的在于培养计算机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涌现出来,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与时俱进。但目前课程教学内容变化不大,并未展现计算机领域最新的进步与成果,已经明显滞后于实践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随着计算机的快速普及,不少学生在入校前已经对部分内容有所了解和掌握,自身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且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有所不同,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将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目前许多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在学校机房或实验室进行。且采用理论讲解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课堂上先由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然后对各部分软件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再组织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处于主动的地位,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缺少思考,缺乏与教师的互动与交流,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形成学生积极理解知识并主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这一过程。从掌握基本理论上看,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点,但从能力提升来看,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未有效提高。教师也不便于充分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基础及兴趣,因此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上,主要采用线下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一般由教师采用演示后学生进行操作。但学生自身的基础存在差异,进度无法完全与教师保持一致,课堂教学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后进行复习无法得到有效的辅导与监督,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而降低学习兴趣。因此,除了线下授课之外,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从各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和督促学生学习。

(四)考核方式相对单调

考核方式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为主,以学生的平时作业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衡量依据。但这种考核方式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不能够全面地衡量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因此,学生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下,可能也不会重视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互联网+”时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一)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借助计算机辅助工作已成为当下的一种常态,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是大学生的一项必备技能。对于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这样一门基础课程,应紧跟时代发展,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更加了解未来工作对于学生能力的需求,从而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未来更好适应社会变化,为自身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对于学生来讲,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应更重视实践上的应用,这样可以有助于学生和未来工作有效衔接,更好地适应社会。在教学内容上,应将理论知识阐述与实践操作分析有机结合,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每一部分理论都辅以生动形象、贴近现实的案例,而每一个实践案例都有相应的理论阐释,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应用,举一反三,从而真正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对于操作中的难点,应将复杂的操作拆分为多个简单的单一步骤,并作详细、清晰的解释,将重难点内容逐一击破,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操作要点。只有这样,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知识又能提高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开展各类教育活动[1]。同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体系,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技术去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同时针对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转换,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不再进行课程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是组织学生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互动讨论,让学生自行解决课前自主学习阶段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为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需要教师针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点,利用典型教学案例对所学知识点进行运用和分析。目的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

为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拓宽学生思维,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方法。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将讲授的知识通过发布小组学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来完成,通过小组的团结协作,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优势,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鼓励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同时督促各成员完成各自任务。

另外,还可以采用课堂情景剧的方式,将重要的知识点采用新颖活泼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在情境中学到知识,使书本上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改变以往单一的“台上讲、台下听”授课模式。

(三)多元化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日益完善、成熟,在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在教学模式的改进上也发挥着明显的优势。以往的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线下课堂为主,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线上学习提供了平台。因此,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顺应时代发展,将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网络学习结合起来,积极运用各种教学软件和各种网络学习平台,丰富大学课堂的资源,改变传统的“教与学”思维模式。

慕课是最新涌现出来的一种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面向全体,可实现资源共享。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面向特定的学生人群,但MOOC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可通过网络进行优化整合,如国内外的慕课资源,优化配置教学资源,确保知识的传播不受时间和地理的限制,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3]。教师可针对学习的内容,在课前将慕课的资源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前可以进行预习和交流,初步了解课程内容,积极展开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提问,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地讲解,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开拓学生思维。另外,课后可以通过慕课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授课计划。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在慕课中搜索相关的资源,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拓展。慕课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学习,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除了利用慕课资源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微课的授课模式。微课主要是指按照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由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围绕某个知识点录制的记录教学活动的视频。教师可将视频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在线上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视频一般在5-10分钟,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对视频进行反复地观看和学习,弥补了课堂学习的缺陷。学习平台也会记录下学生学习的情况,便于教师进行查看。

慕课和微课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结合起来,将授课模式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完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从多角度各个方面去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能力提升情况进行衡量,重视过程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参考学生的课堂讨论、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等,针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分阶段、模块化考核,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与积累,使成绩更能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猜你喜欢
基础计算机互联网+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