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要调动生活的积累
——以“‘辨’脸”的教学设计为例

2021-11-30 02:31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薛俊杰
青年心理 2021年13期
关键词:人脸人脸识别活动课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 薛俊杰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来源于生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综合实践活动课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实践性,离开了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无法开展,其意义和价值就无法得到体现。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真正地提升,创新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一、活动背景——源于生活

人脸识别功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但它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它是否安全可靠?值得同学们进行一次研究。初二学生对“人脸识别”有初步的认识,学生在多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已经初步具备了通过独立思考、团队合作、交流反思来完成活动的能力,能够较为合理地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等基本方法来帮助自己达到活动的预期目标和效果。对于此次“辨”脸的奥秘,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现阶段的活动中,我们更注重学生深入思考和理性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实验、寻找规律、推理实验结论,这些对学生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极为重要。

二、活动目标——基于生活

人像识别无疑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因而这一主题的设计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认知,让学生在初步了解人脸识别原理,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形成热爱探究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生活实际,动手操作,在发现问题、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通过思考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活动重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发现及提出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推理实验结论,最终得出人脸识别的原理。

三、活动过程,再现生活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首先通过新闻视频引出热点问题,让学生在视频中寻找活动主题,发掘活动意义。

师:最近老师在网上看到了一段小视频,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你从视频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人的脸,居然可以当作钥匙,来开门。

师:除了门禁系统,你们还在哪里见过人脸识别功能呢?

生:手机锁屏、支付宝、考勤机等。

师:人脸识别“开”锁——通过一个条件限制,然后启动程序。例如,考勤机——通过识别人脸,然后启动程序记录打卡时间。ATM取款——通过验证身份,然后启动程序,取款。

活动的主题来源于生活,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探究的氛围之中,并进而了解到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进行实践探究活动素材。

(二)模拟生活:引发猜想,设计实验

初中同学的思维方式大多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同学们常常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时借助直观生动的具体形象对相关概念和结论进行认知。为此,设计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猜想和实验,有助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师:刷脸到底刷的是什么呢?

生:眼睛、鼻子……

师:手机丢了,别人能打开吗?(密码类型:人脸识别)

在提出这个问题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做活动,尝试利用照片或者视频的方式来解锁手机。

师:为什么都打不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生:平的,二维……

师: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下了,照片和视频看来都是打不开的。

问题的设计,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理性的思考,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现象产生疑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质疑的精神。让学生体会到对人脸识别应暂时报以谨慎的态度,同时引导出对“安全”问题的思考。

(三)再现生活: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同学们认识事物、发现问题的科学方法。刚才同学们猜想了那么多,那么,这些猜想都会影响我们的人脸识别吗?为此,必须通过做实验来验证。(说明:本次实验得到的现象和结论,仅适用于安卓手机自带的人脸识别功能。)

实验步骤:

小组讨论箱内器材遮挡或改变的部位,并由记录员一一填写在实验单上。

利用器材完全遮挡或改变要研究的部位,并判断出它能否解锁。

加分规则:每一个器材探究完并得出结论,加1分。

实验方法:多次实验+控制变量。

学生得出初步的结论:……

通过两副墨镜的对比,让学生深入思考结果不同的原因。引出小丑面具,得出结论:……

(四)深入生活:拓宽视野,完善结论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以及实践应用三个阶段。在学生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知识的盲区。学生的探究结果不可能尽善尽美,教师则需要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深入生活,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结论。

师:研究了半天,同学们终于发现了安卓手机人脸识别技术的几个关键识别点。老师想问下大家,你们的眼睛、鼻子、眉毛是不是世界上唯一的?那看来除了你们自己,谁都打不开你的手机了,那真的是这样吗?

在这样的问题下,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另一个讨论。

讨论1:视频——相似度极高的人,是否可以打开你的手机。

了解官方人脸识别的原理:用最简单的话说,计算机进行人脸识别大约分为以下几步。人脸检测:从视频或者照片中实时检测到人脸,这项技术几年前就成熟了,广泛用于相机人脸对焦中。人脸预处理:将获取的人脸照片进行定位、校正、脸部分割,也就是所谓的标准化。特征提取:将人脸的鼻子、眼睛、嘴巴视为一个个特征点,并标明特征点所在的位置。计算相似度:对两张人脸各个特征点进行距离、角度的度量,计算获得两张人脸的相似度。“相似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计算机只会告诉你两张脸的相似程度,而不会告诉你这两张脸是否是同一个人。

这一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和官方的原理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他们的探究结论和官方的原理非常接近,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讨论2:验证软件中心下载的人脸识别软件

社会上部分人脸识别软件开发者,为了谋取个人利益,不顾百姓“安全”,任意开发“低级”软件,应遭到谴责。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对最新的科技软件保持谨慎的态度,学会质疑和甄别。将本课的教育从知识、能力层面提升到了思想道德层面。

四、活动评价——高于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和价值都生成于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离开了“过程”,综合实践活动就失去了其自身应有的意义。区别于一般的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刻意追求知识化、物质化的静态结果,但对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过程中生成的能力和方法,对自我、对自然、对社会的认知予以高度的重视。对结果的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圭臬,既要兼顾有形的结果,又要突出无形的结果,要对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做出积极评价。

在调查结束后,笔者又安排学生开展了两个评价活动。一方面是让学生个人谈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和技能等方面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另一方面,开展小组评价,引导学生用公平、公正的眼光去寻找表现最佳的团队。整个过程中,记分牌贯彻整节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与疑问,进一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素养。

猜你喜欢
人脸人脸识别活动课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低年级的实践与探究
人脸识别 等
有特点的人脸
一起学画人脸
玻璃窗上的人脸
人脸识别的“国标”来了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概述
智能人脸识别考勤系统
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