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下地方高校图书馆助力高校内涵式发展研究

2021-11-30 01:45
山西青年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内涵式产学研科技成果

王 静

(肇庆学院图书馆,广东 肇庆 526061)

地方所属高等学校(以下简称地方高校)是指隶属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别行政区,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院校。自地方高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都有了显著增长。然而,在长期办学定位不明确、缺乏办学特色的外延式发展模式下,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实现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情报中心,在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然而与部属高校图书馆相比,无论在学科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只有加强与校内外部门间的协同合作,调动馆内外优势资源,才能使服务学校内涵式发展出成效。通过文献分析可知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等方面都有大量研究。然而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分别以“地方高校图书馆+协同创新”和“地方高校图书馆+产学研”为篇名关键词进行检索,截至2020年12月1日,只检索出文献10篇,反映出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视角的研究偏少,忽略了协同创新理论对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影响。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融入“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以助力高校内涵式发展为目标,以构建知识服务体系为载体,充分发挥文献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为推动学校学科建设、成果转化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撑。

一、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

(一)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联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推动着科技创新模式的嬗变。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形态推动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成为科技创新的最新范式。“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强调在政府宏观影响下,以目标用户需求为导向,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集中各自领域内的优势资源,围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应用等目标,选择有利于创新的模式或运行机制,按照“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原则,进行协同创新。

(二)深化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地方高校围绕行业特色积极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在融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地方高校内部仍然存在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缺乏协同合作,无法形成服务合力。随着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在创新驱动发展和内涵式发展战略布局下,如何深化“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一)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概述

“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中各创新主体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信息与能量的交换,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其中,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是主要创新主体,用户、政府、科技中介机构、金融服务机构是相关创新主体。政府通过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税收政策引导和提供法律保障,创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氛围和社会环境。企业是产品开发、科技成果应用的重要载体,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获取创新技术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科研机构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工作,高校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二者都拥有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优势,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增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中地方高校图书馆的角色定位

协同创新的实质是各创新主体打破组织壁垒,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大量信息需求和知识服务需求产生。诸如协同创新主体间的管理信息、业务信息需求;书籍、论文等显性知识需求;经验、价值观等隐性知识需求。如何在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的协同过程中,以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与保障手段确保协同创新富有成效,是摆在信息服务机构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1]

(三)地方高校图书馆构建面向协同创新的知识服务体系

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连接各创新主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知识服务人才的聚集,构建“政用产学研”知识服务体系。一方面满足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为协同创新系统提供快捷、高效的知识服务,提升协同创新效能的发挥,实现创新主体利益最大化的诉求,最终形成更加稳固的利益共同体,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知识服务的定位。金胜勇、刘长笛两位作者指出了学界对知识服务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提出要增强知识服务必须和国内图书馆实际情况相结合。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策略应在借鉴知识服务成果的基础上,分析自身信息资源和人才队伍建设实际情况。根据用户需求,通过整合文献信息资源、聚集知识服务人才来构建面向协同创新的知识服务体系。

第二,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文献信息资源是知识服务的基础,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源才能保障知识服务的针对性、科学性。陈世银提出了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信息需求分析着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组成多层次信息保障系统[2]。罗华荣认为加强情报信息机构“产学研”合作建设是构建知识服务体系的基础[2]。刘玉梅则在分析协同创新各阶段信息需求基础上提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依赖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大主体之间的资源共享[3]。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必须坚持用户需求为导向,按照以下方面进行构建。围绕协同创新目标加快本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加大对重点学科、交叉学科的文献采集力度,利用对数据的二次开发建设特色数据库;整合、梳理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内部三大主体已有的文献信息储备;利用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科技图书馆、情报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中介咨询公司的业务合作关系和加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优势进行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吸收协同创新系统外部信息资源;通过深度挖掘网络资源,收集、整理与协同创新项目相关的开放存取资源来构建多层次、系统的信息资源体系。

第三,知识服务人才的聚集。地方普通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与部属高校存在较大差距。馆员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谢婷认为,要满足协同创新知识服务需求,应发扬协作精神,建设一支兼具业务能力和学科背景的知识服务团队[4]。图书馆人才队伍中的学科馆员、参考馆员熟悉相关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并且在嵌入科研、教学服务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可以吸纳成为知识服务团队的重要成员。社会情报服务机构拥有专业的数据挖掘、分析团队,并掌握先进的算法工具,能够弥补图书馆在技术方面的不足。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专业教授、专家在某一学科领域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对学科前沿、学科动态及专业领域问题有更加准确的理解,能够胜任多用户协同主体涉及的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问题的解答。校内科研部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人员熟悉成果转化的流程及涉及的政策导向、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等,是知识服务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技中介机构,开展科技评估、成果转化等专业化服务,引进科技中介机构也是保障合作各方利益的重要手段[5]。

三、地方高校图书馆以知识服务体系为载体助力高校内涵式发展策略

(一)学科服务

促进科研方向与经济建设的对接。利用地方高校的区位优势,发布本地统计局、科技局等政府行政部门印发的区域产业、行业发展资讯,为科研人员选取符合政府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6]。依托知识服务团队,分析实际科技产出与协同目标之间的偏差,为团队宏观调整研究方向或微观调整研究数据提供参考服务,提高其决策水平。利用图书馆空间改造后研修室、创客空间等多重类型功能空间,为各创新主体线下交流提供设施完备、环境优雅的空间保障。

(二)科技成果转化

针对科研导向与市场需求脱节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用户的市场导向作用,做到高效专利技术的“研”与政府、企业、用户的“需”一致。利用情报分析工具分析不同行业、企业对科技成果的需求情况,从而为科研人员项目的选题提供定题服务、科技查新与参考咨询等信息服务[7]。建设专利成果需求数据库,及时更新国家、地方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信息,使科研人员的研究项目更具实用性,增强后期科技成果转化的可行性。

图书馆以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广泛的信息交流渠道为依托,协同具备知识产权、技术开发、法律财务、商业谈判等复合型专业知识人才队伍,积极协助科技成果转化主管部门(科技处或技术转移部门)开展工作[8]。协助完成中介服务机构、职业经纪人的甄选推荐及引入工作,保障合作各方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合法权益,避免科技成果评价过程中出现错估、低估等问题。

四、小结

在地方高校进入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图书馆如何整合资源、服务、环境等传统优势助力高校发展,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图书馆实际,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服务理念,试设想将图书馆融入协同创新系统,以构建知识服务体系为载体,发挥文献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在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撑。

猜你喜欢
内涵式产学研科技成果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用“国家使命”导引航向——大学之大,重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精准转化的“科创365”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外延式”与“内涵式”
浅析综合类高校音乐艺术管理的“内涵式”发展
提高科技成果持续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