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元诗》补遗33首
——从《鹤亭倡和》的发现谈起

2021-11-30 01:30:28陈谙哲

陈谙哲,李 静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一、《鹤亭倡和》的发现

吕诚,字敬夫,后更名肃,元末昆山东沧(今江苏太仓)人,出自娄东巨族。年少聪敏过人,喜读书,工吟咏。至正十年(1350)曾参加过江浙行省的乡试,然其人淡泊名利,终生以处士自居,未尝仕明。洪武三年曾谪居广东,未几放还,后归乡隐居,诗酒余生,晚年与《乾坤清气集》编者偶桓颇多。吕诚师出铁门,深受杨维祯赞赏,被称为昆山魁出者,与同邑袁华并称“吕袁”,与郭翼、袁华被杨维祯誉为“三才子”[1](P80)。吕诚家有来鹤亭、梅雪斋,杨维祯、李孝光、张雨、陆仁等一时名流皆是座上宾;吕诚曾携诗稿拜谒虞集,并请杨廉夫、郑东作序,故其成名颇早,顾瑛《草堂雅集》称其诗“诗意清新,不为腐语,东沧之人多诵之”。[2](P897)吕诚早年创作过大量古乐府作品,可惜多已散佚,今本所见多为入明后的作品。

吕诚诗集版本甚为复杂,仅名家递藏或钤印的抄本就有十几种。根据别集名称和成书体例,粗略可分为三大版本系统,分别是《吕敬夫诗》《乐志园诗集》和《来鹤亭诗》。其中,《吕敬夫诗》版本成书最早,也最接近原貌。今存版本最早的两种明钞本,皆属《吕敬夫诗》版本系统,内分《来鹤草堂稿》《番禺稿》《既白轩稿》《竹洲归田稿》等诸集。《来鹤亭诗》与《乐志园诗集》晚出,且是同源关系。《四库全书》所用底本是两淮盐政采进本《来鹤亭集》,并以《乐志园诗集》版本为参校,《四库全书总目》云:“顾嗣立原本百家诗选称其尚有既白轩、竹洲归田诸稿,今所见者维此集,或维桢所言在于他集之内欤?”[3](P569)可知,四库馆臣未曾见过隶属于《吕敬夫诗》版本的集子。

《来鹤亭诗》与《乐志园诗集》两种版本系统在成书体例上与《吕敬夫诗》版本迥异,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集后是否所附有《鹤亭倡和》一卷。《全元诗》编纂人员也并未见到隶属《吕敬夫诗》版本系统的集子,故其附卷《鹤亭倡和》的55首诗并未被编入《全元诗》,颇为遗憾。笔者从此卷中发现佚诗33首;可资参校者19首。今以国家图书馆藏叶盛菉竹堂《吕敬夫诗》[4]为底本,以南京图书馆藏钤“季振宜印”钞本[5]为参校,辑录佚诗,兹附下文,并按语于后。

二、《全元诗》补遗33首

(一)张雨诗3首

题东池石假山

眼底华林水雪生,乱堆云叶象鲁城。未论刻楮三年巧,正使为山一篑成。太白何年飞小朵,古苔有洞入神清。杏花帘影春寒夜,只有幽人步月行。

中秋有怀

银浦沈云水动摇,姮娥有意做良宵。仙人把酒遥相问,玉女乘鸾不受招。既白堂前报更漏,素华台上合笙箫。惟应苏晋长斋客,笑我轻狂饮兴饶。

和敬夫苦热诗韵

去年六月如秋九,今年岳焦海水浑。清风何处寻三岛,赤土连天到五原。直欲移家并鳞屋,那更病渴如文园。来鹤亭西好水竹,莫怪清晨畏扣门。

按:张雨(1283—1350),字伯雨,原名张泽之,又名张嗣真,号贞居子,又号句曲外史,钱塘(浙江杭州)人。张雨擅长书法绘画,收藏古代图书颇丰富,博学多才,以诗与赵孟頫、范梈、袁桷等一时名流唱和往还。著有《句曲外史诗集》五卷。《元诗选》录其诗194首,《全元诗》收其诗作1007首,生平见《元诗选·初集》。[6](P2409)另,吕诚《苦热》原诗已佚。

(二)丁复诗2首

九日游灵岩次韵二首

秀结吴中第一峰,游人为说馆娃宫。千年鹰岩名相似,九日龙山兴亦同。岩壑欲飞风雨上,楼台半落水云中。停杯吸尽蓬莱影,要使群仙识醉翁。

青山白日万山顶,老树寒花秋满畦。飞毫云出研池北,醉酒日落琴台西。昔时香径卧麋鹿,古洞精魂啼野鸡。案头两点洞庭小,下视人世风尘迷。

按:丁复(约1274—1345),字仲容。天台(今属浙江)人。早年有诗名,元仁宗延祐初北游京师,公卿大夫奇其才,与杨载、范梈一同被荐授馆阁之职。丁复自认为难为赏识,便不等批复,翩然离京而去,晚年游寓多处,终生不仕。元顺帝至正十年,南台御史张惟远据丁复女婿饶介辑《桧亭集》与门人李谨之辑《桧亭续集》统编成《桧亭集》九卷,刊于集庆学舍。《元诗选》录其诗126首,《全元诗》收其诗353首,生平见《元诗选·二集》。[7](P837)

(三)郭翼诗2首

梅雪水阁次韵

暮春三月之桂日,画里看山小阁杯。一双皓鹤巡池走,百叶绯桃映绶开。卷幔不知云乱入,题诗应怪雨相催,武陵何处能忘世,莫遣闲人取次来。

玉蕊千枝绕阁开,催花羯鼓晓如雷。波香碧槛游鱼出,雪影春帘舞鹤回。书里玲珑云满扇,掌中窈窕玉交杯。扬州三月浑同醉,那得新诗杜牧才。

按:郭翼(1305—1364),字羲仲,号东郭生,又号野翁。昆山(今属江苏)人。早年师从卫培,习《易经》。不屑为举子业,专一于古文,诗尤精悍。曾借东郭先生的故事,命其居室为“雪履斋”。尝献策于张士诚,未能为其所用,归耕娄上。晚年出任训导官,却又因不合时宜而无所作为。所著《雪履斋笔记》一卷、诗别集《林外野言》二卷,今均存。《元诗选》录其诗144首,《全元诗》收其诗256首,生平见《元诗选·二集》[7](P1001)。

(四)袁华诗20首

奉寄梅雪斋典者

来鹤亭中淑景迟,词林诸老共襟期。五峰著作挥毫日,七客仙寮按笛时。金缕歌残花似雪,玉山醉倒酒如池。并游英隽皆凋散,老我无成气未衰。

闻公久不御腥羶,顿悟维摩不二禅。洗涤尘根惟有发,断除业障已无牵。势倾万壑潮还海,光彻千江月在天。爱酒陶潜容入社,短筇迳造叩重玄。

腊月廿八日过崇恩戏赋芥辣倡一首

虀粉余辛出芥孙,老饕从事破砂盆。滤囊相见清如水,拾得须弥一口吞。

和浩然围棋诗韵时浩戊午驯象卫

对局斯须分楚蜀,两奁率尔别青红。终朝腷膊期三捷,此日纵横困七雄。从古行车无由势,只今驯象有奇功。要知固蒂深根术,问取巴园二老翁。

僩西堂孝试回住报本寺寄怀一首

京华尘土日纷纷,振锡归来秋未分。青天绝塞雁飞字,白气半江龙吐云。少日谩间东海若,暮年深愧北山文。西城只隔牛鸣地,早晚空堂叩异闻。

海宁方丈深若海退席赋此以寄

海宁上人近朝天,寺昔称教今为禅。城头钟鼓报昏晓,匡徒日夕相周旋。一朝飏下住山斧,大地山河齐作舞。我昔为客此山中,半夜不眠听粥鼓。海门木落天地秋,西风雁啼江水流。三界从来本无住,野鹤孤云任去留。

八月既望夜坐有怀伯莹上人

夏旱炎火飞,入秋雨潮横。今夕复何夕,月露浩柏映。白毫贯中天,如坐大圆镜。移床著团蒲,一念入清净。嗒然若忘形,此乐极殊胜。风叶鸣不已,寒跫巧相应。有生即有患,幸尔绝奔竞。幽思若有怀,动我南江兴。暌离更五霜,白发日相迸。□□□□□,从容屐温清。始获一良晤,亹亹谈松柄。倒槖无生忍,软语涤疵病。染指蜜中边,情解绝凡圣。匆遽杖归锡,会和时难更。袖有一瓣香,深期在冬孟。平生未足心,冀欲出深井。小春上苔枝,野䑽或可倩。

寄约信庵

七月沧溟起横流,大风奔浪打烟楼。

三洲已入江鱼腹,五谷不如稊稗秋。

瓶锡暌离岁两周,不堪光景迅如流。

磨砖未必能成镜,惭愧编蒲有睦州。

忆别麋川花满枝,东风吹雨润迦黎。

灯前几度闻寒雁,又是书窗月上时。

劝修净土五倡

定钟才罢又晨鸡,净业兼修莫较迟。

谁道个中无捷径,净邦元有宝莲池。

佛语禅心无等差,纷纷底事互相夸。

万殊一理君须识,陆步舟行总到家。

端坐团蒲想圣仪,惟心净土了然知。

指间水槵循环转,不是寻常记事珠。

白云深处结禅房,饱食安居兴味长。

好个太平时节子,莫教蹉过这风光。

一念无生亦快哉,超然直上九莲台。

问渠那得功如许,曾向阎浮念珠来。

岁暮一首寄约信庵

十二月四日也是岁廿二日立春

头雪增明眼目昏,老怀耿耿道终存。

玄关咫尺非无路,白业修持别有门。

生意渐舒黄柳眼,暗香先返玉梅魂。

东风屈指无多日,又见青青没烧痕。

再用前韵谢谌西堂赞予小像

朽质衰孱水墨昏,高辞严密典刑存。

为渠重说无声话,要我同参不二门。

已辨茶瓯分日铸,倦将花宅贮春魂。

夜来新雨溪头过,添得寒潮一线痕。

崇恩禧公有疾因夜坐有怀次诗问之

残经读罢月初斜,闲看龛灯暗结花。

霜雁叫云清不寐,自烧木佛对丹霞。

再问禧上人疾

目尽孤云落照边,离离红树隔江烟。

幽怀颇忆崇恩老,煮药香中听雨眠。

三界本来无所住,一丝不挂便逢场。

老年颇爱晴檐日,暂借南轩曲密房。

按:袁华(1316—1391以后),字子英。昆山(今属江苏)人。幼有隽才,尤善作诗,至正间预顾瑛玉山草堂诗酒吟咏之会,元明之际与徐达左唱和于耕渔轩。入明,曾任苏州府学训导,受到其子牵连逮系,死于京师(金陵)。有《耕学斋诗集》、《可传集》等。《乾坤清气集》选其诗1首,《全元诗》收其诗624首,生平见《昆山人物志》。[8]

(五)陆仁诗1首

题柳风蓉月亭和铁崖韵

曲阑十二横银塘,绮疏藻井凝华芳。

柔丝不缲温泉热,露冷仙人金掌月。

飞云阁雨截断虹,九峰落日蒸霞红。

绿卿笑按黄鹤舞,手涴银盘听花语。

锦袍五色龙门客,一夜相思秋月白。

按:陆仁,字良贵,号干干居士。祖籍河南,寓居昆山(今属江苏)。沉静简默,工诗好古文。至正间,为昆山顾瑛玉山草堂会集常客,人称“陆河南”。有《乾乾居士集》。《元诗选》录其诗66首,《全元诗》收其诗110首,生平见《元诗选·三集》。[9](P635)

(六)卢昭诗1首

题鹤亭斗茶图

花阴小队斗龙章,渠碗香分第二汤。

莫傍酪奴风味好,内厨催进大官羊。

按:卢昭,字伯融。三山(福建福州)人,侨居昆山东沧。早年从名师习举子业,至正中预昆山顾瑛玉山草堂之会。入明,起为扬州教授。与杨维祯、李孝光等友善。《全元诗》收其诗43首,生平见《昆山人物志》。[8]

(七)秦约诗3首

和韵二绝句答秦清僴西堂

每念神交寓润情,幽怀亦复可怜生。

春来不寄新珠玉,梦踏水蟾上太清。

轻寒薄暖养花天,任运腾腾顺象缘。

与世无求云样懒,竹洲痴坐又三年。

送僧游天平山

清晓袈裟出海城,白云楼阁拥天平。

东风吹破桃花梦,莺在绿杨深处鸣。

按:秦约(1316—?),字文仲。淮海盐城(今属江苏)人,寓居娄江(江苏太仓)。家传《诗经》之学,文行兼备,为乡闾所称。至正间,预顾瑛玉山草堂之会。明初,以文学征,诏试《慎独箴》,取为第一,授礼部侍郎,以母老辞,遂授溧阳教谕。在任八年,请老归。有《樵海集》。《乾坤清气集》选其诗2首,《全元诗》收其诗117首,生平见《昆山人物志》。[8]

(八)吕诚诗1首

茜冈祖茔辞为硕彦德赋

茜水出兮海冈之陬,下有人兮閟衣冠于九幽。骨可朽而神不可掩兮,托云气以上游。冯虚御空无不之兮,忽与孤鹤而旋乎故丘。茜水环兮海西之冈,下有人兮结芳荪以为房。石盤陀以齿齿兮,松楸偃蹇而青苍。奉粢盛以致荐兮,春与秋而来享。曰徘徊以瞻睇兮,系后人之繁昌。海冈兮茫茫,茜水兮泱泱。过者下车兮以肃以庄,吁嗟孙子兮其母以忘。

按:吕诚(1323-约1396),字敬夫,后更名肃,江苏昆山人。其诗清新婉丽,传诵一时,且淡泊名利,邑宰闻其声名,屡次聘为儒学训导,坚辞不就。家曾蓄养一鹤,后有鹤飞来与之为伍,故建来鹤亭。又有梅雪斋,与顾瑛、张雨、袁华、郭翼、陆仁等整日交游酬唱。元亡后,以处士自居,未尝仕明。洪武三年曾谪居广东,未几放还,后终老于乡。著有《吕敬夫诗》。《元诗选》录其诗166首,《全元诗》收其诗369首,生平见《元诗选·三集》。[9](P658)

三、《鹤亭倡和》可资参校19首

(一)虞集诗4首

题鹤亭诗稿(两首)

三幅吴笺二十诗,才华宫锦翠蛾眉。

长吟易尽愁无那,抱膝茶烟两鬓丝。

东南佳丽盛长歌,水碧空青苦未多。

莺啭上林千树柳,但闻新咏奏云和。

按:《全元诗》①中此二首诗据明代朱存理《珊瑚木难》辑录,第二首前两句作“东南佳丽□长歌,水碧空青□未多”,[10](P328)此诗可补缺字。

题柯敬仲青山白云图

北苑今仍在,南宫奈老何。

青山解浮动,端为白云多。

按:此诗于《全元诗》为“题柯敬仲杂画十五首”中一首,此题目可补所题画作信息。

题画鱼

东人结网,西人溉鬵。

沧海长江,吾独何心?

按:诗题《全元诗》作“画鱼”,“江”作“往”②。

(二)张雨诗3首

梅雪斋雅集分题得酒香

浓郁分香味更酽,瓮间飘满读书帘。

绝胜金鸭熏花气,错认山蜂酿蜜甜。

三嗅粗令消渴止,一中定埽宿酲淹。

醉翁鼻观还亲切,不待狂僧写布帘。

按:《全元诗》“粗”作“初”。

答寄筍蔬

遥寄玉山篇,来自故人庐。

竹萌且柔弱,狄筍亦丰腴。

姜醯助芳辛,浊醪为前驱。

猪肝恐累人,我亦仲叔徒。

念此风雨中,江外致嘉蔬。

缄诗答幽意,老饕良可吁。

按:《全元诗》此诗题作“山友寄阳和菜”,词句多有不同。

梅雪斋

雪树生香满佩中,紫霄最上集仙真。

苔荒鹤迹浑无路,花暗笙声不见人。

瑶圃月明通晓白,丹台云冷驻长春。

莫教随水山前去,恐有桃花客问津。

按:《全元诗》此诗作者作“张翥”,诗题为“梅雪斋为紫霄宫杨逢宾题”。此诗在《元音》卷九诗题作“梅雪斋为茅山杨道士赋”,[11]作者亦署“张翥”,结合诗题与诗句的相合程度,作者应为张翥。

(三)郭翼诗5首

闻敬夫移居

忆汝秋来信使稀,移家未睹是耶非。月星绕树乌生匝,风雨横江雁独飞。豈为故人居赤甲,还从野老款荆扉。东西扰扰皆为客,琴剑空惭坐不归。

詹尹何劳更决疑,衡门之下可栖迟。竹从少傅韦家觅,树向果园坊里移。翡翠小堂巢窄窄,鸥鶄近渚槛垂垂。主人一任悬徐榻,更拟风流醉习池。

卜筑应同野老居,家贫犹有五车书。从人便买青田鹤,入馔频供丙穴鱼。谢朓能诗多警策,嵇康懒性且粗疏。江头树里晴云出,日日看山候小车。

余暑困人犹醉酒,秋风秋雨下朝朝。颇闻蒋诩开三径,未识将军第五桥。月里芙蓉催放艇,天头鸾鹤待鸣箫。海乡应讶文星聚,莫以寻常折简招。

雨映清秋解郁陶,无端舒啸倚东皋。终怀楚国屠羊肆,已愧江州食犬牢。五夜新凉吹枕几,十年旧梦落波涛。老来亦慕归耕好,田屋芃芃黍豆高。

按:《全元诗》题作“闻吕敬夫移家五首”,字词稍有不同。

(四)袁华诗4首

题花蕊夫人像

玉屑丹砂和獭髓,一点殷红养花蕊。冰肌玉骨自生凉,不信流年去如水。

火旗晓压降王道,贝阙珠宫长秋草。摩诃池上又西风,流红不向人间老。

按:《全元诗》此首作者标“于立”,暂两存。

题柳风蓉月亭和铁崖韵

绿杨红雾摇兰塘,婵娟泣露啼秋芳。金丝扑帐花风热,花底双歌踏明月。尽桥十二悬妖虹,美人香骨臙脂红。满眼春娇小蛮舞,云锦书传青鸟语。亭中主人江左客,青草梦回江月白。

按:《全元诗》诗题作“柳风蓉月亭次铁崖先生韵”,字句略有不同。

敬夫诗赠医士郁敏仲要予同赋

昆丘郁氏何瑰奇,伯仲攀桂登云梯。蝉联先组显当时,于今为庶为良医。挈家肥遁南沙垂,若翁长髯美风姿。望闻问切如蓍龟,九原已矣那可追。仲子敏也祖述之,施不责报心坦夷。昔神农氏洎轩岐,尝药著书万世师。越人仲景阐其微,叔和脉经三部推。剖析义理明无疑,审能行之靡不治。敏今高居茜水涯,门前繁杏花离离。穷探蕴奥日下帷,用之视疾箭发机。百发百中罔有遗,陆生青年采纯衣。节宣弗谨筋力疲,朅来倒囊出刀圭。饮若甘露清心脾,恨无黄金铸子期。百里遣价征予诗,予诗鄙野将奚为。永保令名夫勿隳,无忝尔祖德务滋。

按:相较《全元诗》,字词偶有不同。

(五)秦约诗1首

和小游仙韵

金鹅蕊生瑶水滨,锦驼鸟鸣珠树林。群仙赐我龙色酒,大乐五云流大音。

按:此诗《全元诗》题作“小游仙”,作者杨维祯,暂两存。

(六)吕诚诗3首

投赠黎阳医师古诗五十韵

昆之茜水,在东海上,有良医曰黎阳郁氏,传其业数世矣。环海东西百里间,凡有疾他医弗能治者,必走黎阳,无不愈也。洪武己巳茜人王亨抱危疾,黎阳视之即愈也。又数与之药,不责其报也。亨感之,求予诗以报所自云。是岁秋九月,既白老人某书于竹洲书舍。

阴阳运四时,寒暑迭相居。和则雨旸若,偏则乖戾随。二气不错迕,民物咸熙熙。人身有四体,则天之所为。觉寐吐纳间,动息复如斯。失否生寒燠,结陷成疡疽。苟能保太和,菑厉安所施。天人同人理,于兹复奚疑。圣人忧民患,导使拯救之。望闻与问切,精察在研思。攻熨针砭剂,㕮咀成刀圭。寒温甘苦辛,佐使适其宜。譬彼射艺工,彀率已跃如。玉山东海陬,茜水清涟漪。黎阳隐均子,奕世流芳支。微言授祖翁,六察有指归。医道遂大行,厥闻亦四驰。公卿洎庶士,疾苦赖以资。其心休休焉,罔择贫与疏。不惮涉川险,利物常孜孜。淮州抱病民,他医弗能治。匍匐走黎阳,七剂无不愈。迎候接武至,骤马及肩舆。道路日相望,投赠金璧俱。洪武廿二年,秋月蒲柳衰。邦人有王亨,卧病旬日余。伏枕惟喘息,淹淹几殆危。黎阳与之剂,屡求无吝辞。间尝造其门,悉遂所欲需。即得勿药喜,宁责其报欤?亨也感仁惠,求吾歌诸诗。吾闻昔人言,医谷为上医。或以相业称,此术岂么微。又闻积德人,阴功无爽期。天地生物心,活人可庶几。福善而祸谣,初不失毫厘。第尝持此心,鬼神不吾欺。矧以二凤雏,颖悟继裘箕。世业日以昌,荣光耀州闾。勖哉慎德懿,吾言诚不虚。

按:《全元诗》此诗录自清代陈揆辑《虞邑遗文录》,题作“投赠黎阳医师古诗四十韵”,字句稍有不同,《虞邑遗文录》所辑若干首佚诗不见于《枕碧楼丛书》本《来鹤亭诗》,陈揆《稽瑞楼书目》藏书目录中也无吕诚别集,故佚诗应为从别处转抄,其所据底本有待详考。

虞山隐者歌并序

洪武己巳冬,茜北闻次安踏门而告曰:某今年夏六月,肺痿疾几殆。虞山故人、汝南周仲衡医师触热来视之,投少剂而病脱然以瘳。奉资为谢,亦固辞不受,乃曰:君子赠人以言,得一言以张大之,不亦愈乎!某是以有请。余亦稔闻汝南之名,然未始一见眉宇,将何以言之?然观夫博施谢金之意,亦可尚矣。次安请教,坚辞弗获,因为赋《虞山隐者歌》一首,姑以是答所请云。是年冬十月。

海虞山高接天起,下嵌平湖三百里。巨灵削出青夫容,影落东溟一杯水。云岩古洞巢神仙,琅玕琪树天风前。道人醉骑雪色鹿,失脚尘世今千年。人间一住如食顷,云仍之裔倚蝉联。只今孙子谁冠首,风流尽说汝南叟。轩岐閟赜传乃翁,济物之功世希有。孔墨百氏复钻磨,声名直欲传不朽。一壶悬市白于玉,丹光夜夜出林薮。悬知奕世非凡踪,活人奚暇记谁某。茜北儒生闻次安,自言养志只株守。海虞来往二十秋,汝南与我周旋久。今年岁次大荒落,野池熏风欲开藕。晓起欻觉头岑岑,喉气如丝加逆呕。火乘于金肺彭亨,咳唾痰涎连盈缶。维时暑炽若燎原,汝南闻之触热走。遂将六指探其源,邹肺有方急攻掊。赤箭青芝败鼓皮,桂雪玄霜捣鸡臼。一碗入咽发轻汗,再啜不啻彻蒙蔀。起来把镜照衰容,扶颠起死功何厚。自愧空囊久羞涩,投谢何由获琼玖。拟求一言以为报,聊展衷诚舒负负。久闻隐者湖海名,襟怀澹然冰雪清。荣适过眼若弊屣,终焉爱此虞山青。兹山有竹一万个,竹里匼匝开山亭。拙者亦或求识面,扬舲湖波系空明。何时贳酒虞山下,共醉沙头双玉瓶。按:《全元诗》此诗录自清代陈揆辑《虞邑遗文录》,此诗相较《全元诗》,字词稍有不同。

谢郁氏敏仲为医诸生陆翮以诗酬之

道人小隐沧洲上,最爱幽居远市音。鸭绿分流通北茜,马鞍献翠列西岑。驯虬蟠结丹砂井,守虎逡巡杏子林。金鼎夫容长候火,雪巢风月自鸣琴。盘分灵液金仙露,升盍星光羽客簪。短榼流霞苍玉斝,长劖绀雪紫团参。纵横妙用轩岐閟,工巧精微俞缓心。沙渚老人留玉札,濠梁奇士授金针。芝庭传业流芳远,桂籍书名种德深。引息飡霞宁寿相,伐毛洗髓离凡襟。振衣华表秋旻杳,濯足银河月浪沉。琴水每来乘鲤逸,柯山时复和樵吟。白云鸡犬空尘世,流水桃花自古今。吴下声名留片玉,汝阳词翰抵南金。升平世界怜吾老,冰雪天涯惜岁阴。青壁丹涯应有路,茅龙许借拟相寻。

按:《全元诗》此诗录自清代陈揆辑《虞邑遗文录》,比勘文字,字词稍有不同。

注释:

①文中所引《全元诗》,皆出自杨镰主编《全元诗》(中华书局,2013年版),后文不再一一出注。

②元刊本《道园遗稿》此字原缺,《全元诗》据《四库全书》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