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亮
(西部水电有限公司,青海 西宁810000)
铝是一种常见的自然资源,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诸多金属元素中,铝为首位。以往的铝金属是基于化学法制曲,最初是基于霍尔-埃鲁法来制曲铝,从1886 年诞生以来,成为近百年工业炼铝的唯一方法。但是,随着社会对铝资源需求度不断提升,此种制铝方法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开始寻求更加前沿的低温铝电解工艺,力求在提升制铝效率同时,减少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赋予铝生产企业持久发展动力。
铝电解工艺生产中,结合现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工艺来看,主要是以冰晶石-氧化铝融盐电解法,基于铝电解槽实现,将炭素材料作为两级,冰晶石-氧化铝熔体充当电解质,从阳极将强大直流电导入,基于电解质和铝液层导出阴极[1]。直流电导入其中,其目的是为了基于电流热能促进冰晶石熔化,维持恒定电解温度。同时,实现电化学反应,从阴极上将铝离子中的电子析出,获取铝液,阳极上阳离子放电生成混合气体,包括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并借助集气净化吸收来排入空气中。阴极上获取液态铝,伴随着电解过程逐步增加铝量,在电解槽中使用真空抬包吸出,运输到铸造车间,通过配料、净化和过滤等环节最终制取铝锭。工业电解槽中,95%的冰晶石和2%~5%氧化铝构成了电解质,电解温度控制在940℃~970℃范围内,同时将电解质密度控制2.1g/cm3,铝液密度则是2.3g/cm3,由于密度差异出现了上下分层情况。
相较于传统的铝电解工艺,低温铝电解工艺是一种控制电解生产温度在800℃~900℃范围内的电解工艺,是过热度和初晶温度的综合。在具体电解生产中,为了降低电解质温度,所选择的方法有降低电解质初晶温度,以及降低过热度。铝熔点为650℃,电解质温度达到700 即可实现电解。此种低温铝电解工艺优势鲜明,可以大大提升电解中电流效率,将电解质温度控制在特定范围内,可以起到节能降耗作用。而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注重电解铝材料的选用,以氧化铝为主,此种材料成本低、吸水能力强,便于运输和保存,值得推广应用。
此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电解烟气净化媳妇烟气后,载氟氧化氯基于气力输送方式输送到电解槽料仓,其中包括打料罐、压力缓冲罐、下料溜槽风机、输送管路和各个阀门等多部分。浓相输送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有压力罐、压缩空气和输送管路等,基于系统各阀门有效控制,将新鲜氧化铝输入到新鲜氧化铝仓,这个过程中要调整好固气比例[2]。
氧化铝超浓相输送控制技术智能化水平较高,输送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智能控制:①充料环节。将新鲜氧化铝送入打料罐中,控制充料阀、排空阀、下料风机和下料阀。②加压环节。加压过程中,打料罐中充满新鲜氧化铝,对罐内加压处理,为输送提供支持,可以提升输送效率。③输送环节。输送新鲜氧化铝到氧化铝仓,控制输送阀、压力平衡阀、助吹阀和物料出口阀。
氧化铝浓度模糊控制,基于氧化铝浓度和槽电阻关系曲线上实现,由于低温铝电解工艺特性,选择自适应加料模糊控制方式,将浓度较低一侧率电阻曲线为标准浓度值,基于关系曲线了解低氧化铝浓度区很少会出现沉淀,随着槽电阻曲线斜率增加,便于计算机实时监测控制。此种控制方式,基于槽电阻升降过程中斜率变化情况,用于判断氧化铝浓度,以此为依据控制周期转换。氧化铝浓度较低,电压升高后进入增量加料周期,电压下降同时,逐步进入到正常的加料周期电压维持不变;减量周期,氧化铝浓度下降,促使电解槽依据加料周期维持氧化铝浓度在合理范围内,实现电解槽有效控制。
低温铝电解中,需要选择多种原材料,包括非传统低温电解和传统低温电解两种,前者非氧化铝作为原料进行低温铝电解生产,后者则是氧化铝为原料进行低温铝电解生产。结合现代铝生产工艺相关要求,在满足铝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电流效率、减少能耗,而使用低温铝电解工艺,可以大大提升电流效率。低温铝电解工艺主要是讲氧化铝作为原料,不同状态下进一步细化电解质,包括轻电解质、悬浮氧化铝电解质以及重电解质,通过降低电解质温度来满足低温铝电解生产需要,而实现这一目标则是基于低熔点电解质。
氧化铝作为原材料,淘汰铝盐材料,具有不容易吸水、便于存储和运输的优势,通过改变电解质构成来优化铝电解槽结构,通过电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氧气,更符合节能降耗相关要求,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结合低温铝电解实验相关要求,多是在冰晶石体系中进行,熔体构成包括AlF3、NaAlF6以及Al2O3,并加入一定量的LiF 和CaF2等添加剂,满足生产工艺需求[3]。
低温铝电解生产中,提升电流效率是一个主要目标,所以所选择的摩尔比值应尽可能在高电流效率区,摩尔比值为2.32 时电流效率处于较高水平,可以在生产中选用。需要注意的是,电流效率和电解温度之间联系密切,随着电解温度下降,电流效率反向增加,在相应范围内随着电解温度降低10 度,会增加电流效率1%到2%左右,在达到一定值后变化逐渐趋于稳定。电解温度不断下降,电解质年度增加会降低电导率,在电解槽中有大量沉淀存在,阻碍电解槽生产活动。铝工业生产中,应选择铝电解工艺的点解温度在910℃~930℃范围内,降低电解质初晶温度,满足低温铝电解工艺生产需要。
一般情况下,使用低温铝电解工艺,应契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技术。九区控制技术,是结合初晶温度、电解槽电解温度和过热度测量数据,在平面上将电解槽的九种状态划分为九个区域,其中5 区的电解质各项指标均为理想值。九区控制技术包含控制程序与仪表测量系统构成,其中仪表测量系统,是用于对电解质过程各项指标检测,结合实验结果来设置九区控制模型[4]。
结合电解温度/过热度测量,确定电解操作属于哪一个区,为各个区设置专门的诊断程序,调整槽电压,促使电解操作朝着第五区运动。其目标是为了尽可能的接近或到达第五区,使用计算机设置相应程序辅助控制,通过收集和分析冰晶石多功能分析仪表测量数据,计算槽电压调整量,便于清晰、直观的了解到电解槽运行状态。
控制过热度指标,本质上是物质平衡控制,第五区为中心区域,也是电解槽最佳区域,而第一、第四和第七区则是低温区,需要相关人员对电解槽及时检修和排查,促使电解槽尽快进入到第五区;第三、第六和第九区是高温区,要求对电解槽及时排查,促使电解槽尽快脱离高温区进入第五区。
因此,结合电解槽电压升降同初晶温度、电解温度、过热度之间关系,控制电解槽热平衡,并基于增减适量的电解槽氟盐量,用于电解槽电解质成分调整。实行主要控制方式,调整槽电压,过热度条件允许情况下,适当的升降槽电压,设定电压升降限度,实现低温铝电解工艺生产全过程的有效控制,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总的说来,低温铝电解工艺作为一种低能耗、高效率的工艺,相较于常规工艺,对铝生产流程优化改进,可以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减少铝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在保障生产全过程安全的前提下,助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