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际平
(焦作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明末清初由陈王廷依据 《易经》阴阳相生相克与中医经络学的原理,同时汲取道家吐纳与道引之术而创立,距今有近400年历史。它代代相传,薪火延绵,不断发展。武术能够强身健体,中华民族深谙习武养生之道。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媒介。它深受世界各地武术爱好者的喜爱,习练者日益增多。近年来,人们对太极拳的武术价值、养生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认知逐步加深,作为太极拳发源地的陈家沟也成为许多旅游者的向往之地。新时期,我们要充分保护和传承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太极拳于2020年12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我国第一个以传统民族武术名目申遗成功的项目。申遗成功,无疑提升了太极拳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这一珍贵遗产的传承与弘扬,同时也为相关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有利于实现保护和利用的双赢。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1]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提升了旅游的品质;旅游为文化展示与弘扬提供了平台,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因此,文旅融合成为一种趋势。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倡导文旅融合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太极拳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前景广阔。通过国家政策倾斜,以及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与推动,陈式太极拳的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倡导并推动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其核心内涵就是,在平等和互惠互利的前提下,沿线各国各地区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实现共同繁荣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沿线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必将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地区人民更多的认知;同时,陈家沟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自然也会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兴趣,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近年来,当地政府在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的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太极拳文化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从客观上看,这项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境。目前,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文化旅游开发的影响力与其在国内国际上所享有的声誉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其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良性互动的局面尚未完全形成。
近年来,当地政府给予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事业大量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全力推动对丰富的太极拳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推动与太极拳相关的各项产业的发展。例如,积极兴办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教育培训学校,大力培育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教育培训产业;努力开发建设太极拳文化旅游基地,持续发展休闲养生与文化旅游业,等等。但是,综合来看,太极拳旅游开发还处于较低层次。当地旅游业不温不火,与附近的云台山景区相比,差距很大;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没有少林武术那样高。太极拳文化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传承保护工作的开展。另外,在对陈家沟陈式太极拳那些濒临失传的传统套路及招式的挖掘整理和抢救上投入较少,成果不多。陈式太极拳拳师的工资待遇相对来讲也不是很高,致使人才外流。这些都给其文化旅游开发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详细解读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的审美理想及其审美价值取向,展示传承与弘扬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能够提高我国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的话语权,能够促进大众的身心健康。然而,到目前为止,具有新意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相当一部分只是泛泛而谈,相关研究并没有多少实质性进展。此外,能够体现该拳种核心文化思想的旅游产品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的传播与传承创新。
在传承发展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的过程中,忽视了对该拳种进行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很多练拳者喜欢练习一些形似神失的简化套路,这有可能导致原有套路慢慢失传,练拳者越多,这种风险越大。例如传统套路及招式“太极球”“八杆对扎”“太极散手”与“太极擒拿”等,现在能够演练的人寥寥无几。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为数不多的传承人如今大都年事已高,一些绝技后继无人,处于濒临消亡的窘境。“太极推手”作为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的祖传核心技艺,其功法目前也所剩无几,只有几种简单的技法在流传,令人十分痛惜。另外,忽视了对陈式太极拳文化的传承。一招一式的学习和传播相对容易,而这一招一式当中蕴涵了什么样的文化是众多练拳者容易忽视的问题,这也是众多练拳者打出来的拳路“形似神失”的根源所在。
陈家沟孕育出了一批陈式太极拳的著名拳师。遗憾的是,无固定职业和合理待遇的那些拳师大多离开家乡,常年奔走于国内甚至世界各地授拳讲学,只有很少时间在陈家沟,彼此无暇见一面,更谈不上切磋技艺、交流感悟,共同提高。陈式太极拳的“四大金刚”陈小旺、王西安、陈正雷、朱天才先生本应成为太极拳文化传承与弘扬以及陈家沟文化旅游品牌打造的领军人物,但是他们均常年在外,没有条件。这种状况导致陈式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陷于困顿,呈现群龙无首的涣散局面。总之,由于相关政策缺乏或执行不力,缺少有效的保护机制,以及与陈式太极拳有关的旅游产业发展缓慢,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这不利于陈式太极拳的套路规整与创新、渊源地保护以及旅游品牌打造与产业发展。
在当今时代语境下,要做好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工作,就必须全面审视其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现状,构建二者之间良性互动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事业健康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产”价值,是在对其进行开发与保护的过程中产生的[2]。对文化遗产来说,开发与保护互为“伴生物”。许多文化遗产都是因为“开发”而具有遗产价值的;同时,“保护”为全面“开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为生成遗产提供了保障。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也是如此。一方面,如果没有对其文化资源不断进行开发与营销宣传,它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闻名世界,被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一定的保护意识及保护行为,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也就不会拥有被不断开发的机会。因此,对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我们一定要摈弃把保护和开发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不能为保护而限制甚至禁止开发,或者为开发而忽略保护,要树立“保护与开发具有同一性”的理念,让开发成为保护的一种有力的保障与有效的手段,同时,让保护成为开发的前提与基础,也就是说,使保护与开发互相促进、协调一致、相得益彰,这是处理好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文化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关系的基石。一方面,开发能为其保护提供经济上的保证,从而加大对其进行保护的力度;另一方面,保护能为其开发提供优质资源,从而为其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所以,在对陈家沟陈式太极拳进行文化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既要制定科学合理而又有针对性的旅游开发规划及其实施策略,又要构建一种有利于其持续发展的“保护式开发、开发式保护”模式,从而促进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文化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良性互动局面的最终形成。
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集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养生文化于一体,表达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生命观念及伦理价值与审美价值取向,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条重要纽带和一座重要桥梁,在国际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无疑,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是一种世界级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及发展潜力,因此,对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强保护与开发。要深入挖掘其“天人合一”“阴阳相济”等哲学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依据当地地域特色,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出更多的特色旅游精品,打造其核心竞争力,扩大太极拳文化在国际上的交流与传播面,提升太极拳文化旅游在全国乃至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吸引力。要把陈家沟建成融武术培训、太极拳文化学习、休闲养生、中医治疗与传统村落体验为一体的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旅游目的地,使陈家沟成为传承和传播太极拳文化的中心,通过深度开发,提高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文化旅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所谓文化空间,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文化活动的场境及其文化事件生成的时间[3]。在文化空间,能够真实、完整地呈现某个特定社区或者族群所共同创造与共同享有的传统文化,呈现其社会生活状态、环境生态,这种文化是某个特定社区或者族群所共同拥有的集体记忆及其社会认同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积淀。文化空间往往具有特定的时空语境属性。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文化空间,随着时间的变化,有可能淡化或消失。由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经过近400年的历史变迁,其本身已发生很大变化,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空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变化可以说翻天覆地。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文化需求多元化。可以说,在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文化传承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但同时,经济社会现代化也为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为其新的价值发现提供了可能,为其新的文化空间的打造提供了条件。山西平遥古城为了兴建文化生态保护区,与河南电视台联手打造戏曲综艺栏目“梨园春”,取得巨大成功,搞活了传统地方戏曲表演。“梨园春”早已成为响当当的电视综艺节目品牌。在打造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新的文化空间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一宝贵经验,在保持陈式太极拳核心文化内涵及其基因不变的前提下,整合各类资源,优化完善“温县(太极拳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具有更加丰富的色彩和更加鲜明的个性的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文化符号,以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为核心元素,规划设计实验区的空间布局、景观格调及其环境氛围,设计节日庆典与文艺表演的主题及其内容。要以陈式太极拳的核心文化内涵来主导人们日常生产活动和生活习俗的价值取向,以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文化产业,拓展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文化空间,为陈式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要积极筹备,运用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建造软硬件配置完备的中国太极拳博物馆,搜集整理并收藏陈式太极拳史料、文献、文化资料及其学术研究成果,打造太极拳研究高地,促进其学术研究,促进其保护与开发。要提高太极拳博物馆的科技含量,增加学习者、研究者与参观者的良好体验,增强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文化的传播力与粘结力。要组织太极拳名家梳理抢救濒临失传的传统套路及太极散手、太极擒拿术与太极推手的核心技法,使之发扬光大、流传于世;同时,引导他们更加深入地研究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和太极器械各个流派的套路、技法及其特点,兼收各家之长,在陈式太极拳传统核心套路的基础上,创编出一套更具普适性的太极拳术。要充分调动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学会与有关民间团体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全面系统地研究挖掘陈式太极拳的核心文化内涵及其拳法与拳理,促进这些拳法拳理在现实中的实践应用,同时积极探讨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的走向及其策略,探索太极拳传播市场化、现代化及国际化发展之路,为其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这对当下传播与弘扬太极拳文化来说,非常重要。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陈式太极拳活动,对扩大其传播和影响面、提升其知名度有利。首先,要经常组织开展各种层次、级别与规格的陈式太极拳比赛,通过不断创新比赛项目及其形式,来吸引更多专业与业余的参赛者,以赛事促发展。其次,要在城乡居民中全面推广普及陈式太极拳,组织开展群众性练拳活动,激发民众对太极拳的热情,让陈式太极拳成为公众喜爱的体育活动。再者,要加大陈式太极拳在当地各级各类学校的传播与普及力度。目前,陈式太极拳在其所属地河南省焦作市的中小学校已基本普及,该市的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开设有专门的体育课程,传授陈式太极拳。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太极拳动作及其架势进行讲解,而且要讲授一招一式中所蕴涵的太极文化。有些初学者对复杂的传统陈式太极拳套路望而却步。对此,体育教师要勇于创新,化繁为简,抽取陈式太极拳的经典动作,创编简化太极拳套路,以便于学生学习演练。要用简化太极拳套路留住年轻学生这一受众群体,然后再由易到难,帮助其领会并掌握太极拳的精髓,使之真正成为太极拳文化的传承者,从而壮大陈式太极拳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中坚力量。
陈氏太极拳传承人普遍学历不高,难以深入开展太极拳理论研究,这对陈氏太极拳传承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不利。对此,体育主管部门应与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制定相关对策,鼓励高校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与陈氏太极拳传承人对接制度,吸引陈氏太极拳传承人走进高校,进行专业学习,以弥补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提高研究水平。同时,可鼓励陈氏太极拳传承人定期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的学生授课,与高校共同承担起太极拳研究、传承和传播的责任。将这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可取得双赢的结果。另外,要完善机制,加强对传承人利益的保护。陈氏太极拳传承人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等。应最大程度地满足陈氏太极拳传承人传承工作的需求,保证其经济收入的稳定和政治权利的合法有效行使[4]。再者,要加大对陈氏太极拳传承人的社会支持力度。应关心他们的生存状态,为其创造各类进行公益性展示、研讨与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陈氏太极拳传承人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此外,要规范传承人管理。目前,陈氏太极拳传承人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完善,管理标准不统一,造成传承人认定、传承人传承效果评价、传承人传承目标完成情况考核等工作难以公平、公正、有效开展。对此,体育主管部门应与相关社会团体以及各重点武术馆、武术学校联合制定陈氏太极拳传承人管理标准,不断完善传承人传承效果评价体系,并依据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奖励。总之,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陈氏太极拳人才培养,促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名师辈出,并且都能在陈家沟安居乐业,从而为陈式太极拳文化传承和陈家沟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奠定坚实基础。
陈家沟陈氏太极拳的创立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具有创造性的陈氏太极拳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促进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良性互动,实现遗产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双赢,推动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事业的繁荣发展,让陈家沟陈式太极拳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绽放出新的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