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2021-11-30 07:44:16周迎陈策赵博赵楠楠任利辉彭建军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抗凝高龄筛查

周迎,陈策,赵博,赵楠楠,任利辉,彭建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 100038)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国大多数地区已快速迈入老龄化,高龄人群的不断扩大,使医疗救治同样面临重大挑战。目前,血栓栓塞性疾病已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内科住院患者中尤以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最为常见,是导致内科危重患者住院治疗不良预后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心力衰竭作为内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DVT的发生率为5.0%~10.5%[2,3];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DVT发生率可高达36.1%[4]。因此,如何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DVT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则显得尤为重要。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用于筛查DVT具有良好预测价值。但目前我国有关DVT的流行病学资料还相对匮乏,且针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DVT筛查的研究也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用于筛查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VT风险的有效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的高龄慢性心力衰竭并DVT患者44例为病例组(DVT组)。纳入标准:(1)符合2018年《中国心力衰竭和治疗指南》中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5];(2)通过上、下肢静脉彩超和(或)静脉造影等影像确诊为DVT。排除标准:(1)入院前即合并DVT;(2)入院前接受抗凝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同时期未患DVT的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与对照组比例为1∶2)。本研究共入组132例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75例,年龄75~93(83.20±4.38)岁。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 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资料、实验室指标、心脏超声参数等相关临床资料。

1.2.2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2009年修订版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6]包含了40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危险度赋予1~5分不等,根据总评分进行DVT风险分级,共分为4个等级,0~1分为低危级,2分为中危级,3~4分为高危级,≥5分为极高危级。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指导所有患者评分及危险度分级。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

2组患者的急性左心衰、急性心肌梗死、抗凝药物应用占比、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心脏超声指标射血分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DVT组患者的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入组患者均为高危、极高危组,DVT组极高危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表1)。

表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DVT的危险因素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卧床>3 d、抗凝治疗、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射血分数、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分均为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VT形成的危险因素(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分是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33,95%CI1.193~2.519,P<0.05)。此外,卧床>3 d、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D-二聚体也是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VT危险因素

2.3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DVT的有效性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DVT的风险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23~0.879),最佳截断值为6.5分,灵敏度为68.2%,特异度为76.1%(图1)。

图1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VT形成风险的ROC曲线

3 讨 论

2017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现有心力衰竭患者约450万人,其中高龄患者占比逐渐增加,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7]。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该类患者因常合并下肢水肿、射血分数降低、高凝状态等情况,导致DVT风险进一步增加,诱发不良临床预后,甚至死亡[8,9]。目前国内对DVT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本研究旨在利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筛查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DVT发病风险,探索其指导临床诊疗的有效性。

既往研究已证实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用于筛查内科住院患者、ICU重症患者以及外科术后患者等相关人群血栓栓塞性疾病风险的有效性[10-13],而目前该模型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VT形成风险的预测价值还有待证实。本研究以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作为DVT风险筛查工具,对所有入组的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评分及危险度分级,结果显示,DVT组患者的Caprini风险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DVT组患者极高危组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分是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行ROC曲线分析,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用于预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DVT的曲线下面积为0.801,最佳诊断值为6.5分,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因此,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于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VT形成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内皮功能受损、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等,可诱发血小板、凝血及纤溶系统处于激活状态,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14]。本研究结果显示,DVT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均明显降低,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D-二聚体则明显升高,与上述结论相同,考虑凝血及炎症机制可能参与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VT形成过程。既往研究表明,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心力衰竭患者DVT形成[15]。本研究亦显示,血栓组患者的抗凝药物应用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尽早给予相应的预防性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DVT形成。

综上所述,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DVT的风险。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本量较少,且为单中心回顾性数据,故可能存在偏倚,此外未联合其他预测因素进行筛查,因此未来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论证。

猜你喜欢
抗凝高龄筛查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公民与法治(2022年1期)2022-07-26 05:57:48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云南医药(2020年5期)2020-10-27 01:38:08
高龄女性助孕难在哪里
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术的长期预后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幸福(2019年12期)2019-05-16 02:27:40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超高龄瘙痒症1例
西南军医(2016年2期)2016-01-23 02: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