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撒拉族花儿中的衬词、衬句与衬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与花儿的优美曲调融为一体。本文通过对撒拉族花儿的衬词、衬句与衬腔的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出在表现形式上与其它花儿种类的异同,对研究、演唱、继承和发展撒拉族花儿以及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撒拉族花儿;衬词;衬句;衬腔
一、撒拉族花儿概述
花儿,也被称作少年,是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以及新疆等四省(区)部分地区的一种主要以情歌为主的山歌。它历史久远,渊源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清新,曲调优美,形式独特,异彩纷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高原风格,深受本地大众的喜爱,是黄河上游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撒拉族在传统民歌“玉尔”的曲调旋律中,把撒拉族悲剧性的性格气质,以及阿拉伯(宗教)音乐和藏族的“拉伊”巧妙杂糅在一起,使得撒拉族花儿的曲调婉转动听”[1]45-47。撒拉族在说汉语时很多人还会保留着自己民族的发音习惯。经常出现在藏族民歌中的颤音、华彩性的装饰音等,也大多被吸收到撒拉族的花儿中,表达出撒拉族人民活泼、深厚的情感。构成了与其它民族不同的独特艺术形式。
二、撒拉族花儿的衬词、衬句与衬腔
衬词即“语气词”;衬句即较多的虚词连在一起形成句子(多数为短句);衬腔即“拖腔”,由语气词、形声词或称谓构成的衬托性词句组成。它们大都与正词没有直接关联。但可以表现出非常鲜明的情感,是整个歌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1.衬词、衬句
(1)装饰衬词、衬句
使用衬词、衬句镶嵌在正词的字里行间,会使正词的文意更加顺畅,唱词的连接也会变得更为紧密。如:谱例1《前川后川川套川(孟达令)》中的:(哎哟)前川(嘛)后川的(哎哟)川套了川,(哎西)川套(了)川,(呗来)下川里(哟)驮来了果(呀)子。总字数为32,正词20个字,衬词12个字。
(2)称谓衬词
撒拉族花儿的演唱中常用一些亲昵、美好的称谓词,使表达的情感亲切感人,如:花儿、白牡丹、二梅花、尕妹、尕肉肉、憨墩墩等。撒拉族独具特色的衬词,如:尕艳姑、美尼给三花嫂、嘛哎西花儿哥哥的肉、花儿可怜的人呀等。这些风格迥异的衬词常会使倾吐衷肠的正词顿生光彩。
(3)特称类
用对方的突出特征称谓构成,如:“阿姐”、尕连手”、“大身材”、“大眼睛”、“没良心”、“明白人”、“苦命人”、“尕姑舅”、“ 三花嫂”、“哎西尕艳姑”等,巧妙地使用这些称谓词,很好地诠释出正词难以表达出的微妙情感。“哎哟你”、“我你哈”、“你我哈”、“我就”、“哎哟我”、“我们”、“我俩就”等代词性衬词,显露着花儿的对歌本质,从而使词曲起接有致。
2.衬腔
衬词的展开和衬句的运用,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衬腔,使撒拉族花儿充满了勃勃的生机,由于衬腔会在曲调中所出现的位置不同,也就造成所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了。
(1)曲首起腔
許多撒拉族花儿,在开首往往用呼唤、感叹性的衬词衬句。这种进行是撒拉族花儿常见的一种起音方式,形式有,单音音节如“哎”,有一字多音构成的乐汇,也有两字起腔的如“哎哟”、“哎西”等。有两字两音的,也有起音后以密集的加花音围绕起音(主音)上下迂回进入正词的,还有少数多字起腔的。
(2)句内衬腔
衬句“花儿可怜的人呀”是由七个字的短句组成,是上下句间的衬句,此曲的第一句由于在句内加有衬腔(“哎”字两小节)所以有九小节的长句,为了使第二句的长度与第一句对等而增加了三小节衬句。这样的例子在撒拉族花儿中比比皆是,尤其在短小的四句式花儿中更能发挥扩充句子的作用,使得规整的四句式花儿,由于句内衬腔的加入,产生了多样的曲体结构。
(3)民族语衬腔
花儿中有许多少数民族语言的衬腔,是花儿演唱中民族特色的主要表现因素。“刀的”(撒拉语即朋友)、“清清河里的尕艳姑”、“美尼给(撒拉语即我的)三花嫂(系昵称)”、“呀日哟”、“ 乙热亥尼牙格”(撒拉语即心上的油呀)、“买尼个艳开尼“(撒拉语即我的尕妹)”、“尕麻姑”(撒拉语即呆子的意思)“哎西”(撤拉语特有的衬腔音调),这些衬词的出现会一下子将我们带到了瑰丽、动听、深情的撤拉族花儿之中。
三、撒拉族花儿中的衬词、衬句与衬腔的作用与意义
1.保持了地方民歌的本色、突出了地方民族的特色
衬词、衬句以及衬腔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语言、同时音调的艺术性再现,这些独具色彩的、有时甚至超过正词字数的声腔的大量运用,使撒拉族花儿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如谱例2《长流水不断地淌给》(清水令)中的第一句共24个字,正词9个字,衬词15个字。谱例6《只要阿哥的心嫑变(五屯令)》中23小节的曲调有十小节的衬腔。这大大增强了撒拉族花儿独特色彩,强烈地表现出了撒拉族花儿鲜明的艺术个性。
2.美化语言、渲染气氛、扩充结构
“衬词是歌词的深化和延伸,它会使歌词的情感、意境表达得更加的淋漓尽致,以及变得更为优美且富有特色,如果再配上得体动听的旋律就会使整个作品的曲调更加妙不可言。这些都赋予撒拉族花儿更为悠长、缠绵,使曲调更为流畅,节奏更加灵活,表现得更为生动、亲切,成为整个曲调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撒拉族的不少花儿甚至以衬词命名的,以上几例也不难看出,这些衬词展现出了花儿浓郁的撒拉族生活情趣以及鲜明的艺术特色,即便是这些花儿改填新词而这些衬词也会照样被保存下来,足可以证明这些衬词在花儿中的地位。还有许多衬词的篇幅与正词数量很接近,甚至有时候还会比正词量还要长,所以,大量而广泛地使用衬词,是撒拉族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少年”(花儿)论集》[C].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编印,1982.
[2]张谷密.《西海乐论》[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
[3]《驼泉》撒拉族民俗文化专辑[J].2007,(03).
[4]《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青海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青海卷编辑委员会[C].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
[5]马正元.《青海撒拉族花儿曲选》[M].青海:名人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李小凡,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85年11月25日,籍贯陕西省渭南市,工作单位渭南师范学院,专业艺术学,研究方向声乐,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单位所在地陕西省渭南市朝阳大街中段渭南师范学院,邮编714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