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 高骊民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2.宝鸡市金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陕西 宝鸡 721000)
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不足,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软化或坏死,可发病于任一年龄段,但以中老年人群为多见[1-3]。脑梗塞的发生发展中,颅内缺血缺氧的发生可导致血液流变学改变,脑梗塞使得机体内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并且可导致大量氧自由基和IL-6、TNF-α等大量炎症因子产生,进而加重脑神经损伤程度。因此,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清除氧自由基的方式对改善脑梗死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普遍从脑梗塞的病理机制出发,给予营养神经、吸氧和降颅内压等药物,这种西医疗法是用于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主要方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虽西医疗法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均为对症支持治疗,临床疗效仍有待提高,且存在安全性不足等问题。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优势日益凸显。有研究指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逐瘀活血汤可有效提升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确切[4]。为此,本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自拟脑府逐瘀汤观察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自拟脑府逐瘀汤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对患者氧化应激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的影响。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25例,女15例;年龄27~65岁,平均(46.07±8.22)岁;病程3周~5个月,平均(3.14±0.84)个月。联合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9~67岁,平均(47.87±10.14)岁;病程3.5周~6个月,平均(3.20±0.78)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符合脑梗塞的诊断标准,且处于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内;无过敏过敏史或过敏体质。排除标准:小脑、脑干等多部位出血;伴有脑动脉瘤或其它部位的肿瘤;合并肝肾功能不全;伴有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包括降颅内压、营养神经、调节机体免疫、吸氧等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消瘀康胶囊(青海益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26074,每粒0.5 g),口服,3~4粒/次,3次/d,治疗2周。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组给予自拟脑府逐瘀汤治疗,方药组成:丹参30 g,白芷15 g,川芎15 g,当归12 g,白芍10 g,桃仁10 g,全蝎6 g,僵蚕6 g,防风6 g,红花6 g,甘草3 g,蜈蚣2条。用水煎煮至200 mL,分早、晚各温服1次,每日1剂,治疗2周。
1.3疗效评价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5]评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优: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除,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80%;良: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除,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50%~80%;差:未达到优或良的标准[5]。
1.4观察指标 取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置于-80 ℃冰箱冻存。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T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试剂盒购自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中医证候评分:肢体不遂、头晕、言语不利、口舌歪斜、乏力5项,每项评分最高为5分,分数越低表示症状越轻。
2.1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经治疗后2周,联合组疗效优良率37(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28(7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丙二醛、CTA和SOD水平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相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2周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CTA和SOD均显著升高(P<0.05);相比对照组,联合组治疗后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CTA和SOD均显著升高(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相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2周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的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2.4两组中医证候评分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水平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显著(P<0.05)。联合组治疗后各项症候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5血清TNF-α、IL-6 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TNF-α、IL-6 水平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 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 TNF-α、IL-6 水平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TNF-α、IL-6的比较
脑梗塞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高风险疾病。脑梗塞伴脑水肿的发生可导致颅内压的增高,进而使得血流速度减缓甚至断流的情况,并进一步引起颅内缺血[6-8]。多项研究表明,颅内缺血的发生可导致血液流变学改变,使得机体内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并且可导致大量氧自由基和IL-6、TNF-α等大量炎症因子产生,进而加重脑神经损伤程度[9-11]。所以,从脑梗塞的病理机制出发,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清除氧自由基的方式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给予营养神经、吸氧和降颅内压等药物是既往用于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主要方法,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均为对症支持治疗,临床疗效仍有待提高,且可能存在安全性不足等问题[12]。
本研究发现,两组经治疗后2周,联合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自拟脑府逐瘀汤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显著。联合组治疗后各项症候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这是因为中医学强调整体的理念,可从多层面、多靶点的角度对疾病进行治疗,且安全性较高,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治疗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崔爽等[13]研究报道,采用逐瘀活血汤治疗可增强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李乃谦[14]研究指出,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应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治疗效果显著。
本研究显示,相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2周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CTA和SOD均显著升高;相比对照组,联合组治疗后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CTA和SOD均显著升高。本研究发现联合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 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 TNF-α、IL-6 水平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结果表明,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应用脑府逐瘀汤治疗可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水平,减轻其对机体造成的刺激。自拟脑府逐瘀汤是由丹参、白芷、川芎、当归、白芍、桃仁、全蝎、僵蚕、防风、红花、蜈蚣、甘草十二味药组成,具有活血祛风和通络止痛等效果。其中,丹参、桃仁、红花均具有活血的功效,且均可扩张血管,共为君药。川芎具有行气、活血、止痛等作用,在破风、搜风、镇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白芍具有活血、止痛、散寒的功效,其与川芎共为臣药。当归养血活血,祛瘀生新;白芷具有祛风、止痉的作用;全蝎、僵蚕、蜈蚣均具有祛风止痉、通络止痛的作用,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有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川芎可有效阻滞患者大脑皮层的活动,具有扩张血管的功效[15]。同时,本研究亦发现,相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2周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结果表明,自拟脑府逐瘀汤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水平,其原因可能在于脑府逐瘀汤可通过改善患者脑部血流的情况,进而减轻脑部血管痉挛,从而可有效改善脑部缺血的情况,并通过抗炎功能减轻对脑部组织的损伤程度[16-18]。
综上所述,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自拟脑府逐瘀汤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氧化应激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水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而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