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 黄军锋
(宝鸡市中医医院,陕西 宝鸡 721000)
全髋关节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高达40%~60%,而近年来人工关节置换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使得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逐渐增高[1-3]。由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隐匿,确诊率较低,所以术后及时加强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和改善预后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6]。本文通过探讨自拟舒筋活络汤加减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及相关指标,旨在为预防或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12月70例行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5~78岁,平均(67.86±4.3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级26例,Ⅱ级9例;骨性关节炎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例,股骨颈骨折16例。研究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47~76岁,平均(66.69±5.34)岁;ASA分级Ⅰ级22例,Ⅱ级13例;骨性关节炎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3例,股骨颈骨折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及疾病类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术前辅助检查,符合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年龄低于80岁;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伴有手术禁忌证;术前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伴有凝血功能异常、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异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合并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传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感染、精神性疾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缺陷。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和麻醉操作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和麻醉科医师进行,术后均行常规治疗和早期功能锻炼,约术后10 d时开始下床活动。对照组术后12~24 h开始经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吉林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10233),每次5000IU,1次/d,连续治疗14 d。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口服自拟舒筋活络汤加减,方药组成:丹参20 g,茯苓10 g,黄芪20 g,黄柏15 g,木瓜15 g,赤芍15 g,当归12 g,牛膝12 g,苍术10 g,红花30 g,鸡血藤20 g,水蛭3 g。辨证加减:阳虚肢冷者,加桂枝12 g;气血虚甚者,去黄柏,加川芎15 g,黄芪10 g;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2 g。术后第1 d开始服药,用水煎服至250 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治疗14 d。
1.4观察指标 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患侧大/小腿周径差、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统计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
2.1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周径差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2周小腿周径差和大腿周径差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2周小腿周径差和大腿周径差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周径差的比较
2.2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后PT和APTT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2周血浆PT和APTT较治疗前均显著延长,且较对照组均显著延长(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高切)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2周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2周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高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2.4两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与研究组出现注射部位皮肤瘀斑分别为4例(11.43%)、2例(5.71%);两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出现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分别为8例(22.86%)、1例(2.86%);研究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髋关节疾病、促进髋关节关节功能重建和解除髋关节疼痛的主要术式,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7-8]。血栓脱落引起的肺栓塞发病率为10%~20%,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引起死亡,死亡率约为2%,这也是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9-11]。中医学认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肿胀”“脉痹”等范畴,且患者多为老年人群,此类人群多为体弱、素体气血不足,并且由于纳食不佳、手术创伤及长期卧床等影响,使之久卧伤气[12-13]。而气为血之帅,气伤则会影响血行,加之气机不畅使得血行减缓,因此淤血阻络、气血亏虚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病机[14-16]。所以,临床用药原则主要在于消肿、养气补血、活血化瘀。
本研究所采用的舒筋活络汤是由黄芪、丹参、黄柏、茯苓、赤芍、当归、牛膝、红花、鸡血藤等方组成,其中黄芪可补气;丹参、牛膝、红花、鸡血藤均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并且牛膝另有引药下行的功效;黄柏、茯苓均可消肿、除湿、利水,二者联用可增强消除术后患肢肿胀的功效;赤芍与水蛭均可破血除瘀,并且赤芍具有利水消肿、行气活血的作用;当归可养血活血,其与赤芍联用既可活血亦不伤血;延胡索具有行气止痛的效果[17-19]。因此,诸药联用可共奏养气补血、活血化瘀的效果。本研究发现,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2周小腿周径差和大腿周径差均显著降低。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舒筋活络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提升髋关节置换术后消肿功效,刺激患肢尽快消除肿胀,减轻疼痛感。此外,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2周血浆PT和APTT均显著延长。并且,研究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与既往研究报道相符[20-22]。结果表明,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拟舒筋活络汤加减口服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进而有助于预防或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因此可视为一种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同时,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治疗后2周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高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两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舒筋活络汤加减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流变学,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因此这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3-25]。
综上所述,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拟舒筋活络汤加减口服可有效缓解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功能,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亦可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因此可作为临床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