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效果

2021-11-29 01:50:08张晓勇许和风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9期
关键词:血浆胃癌肠道

张晓勇 彭 芃 许和风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江西新余 338000

目前,胃癌是全球发病率排名前五、死亡率排名前三的恶性肿瘤,每年我国胃癌患者高达约70 万,约占全球胃癌发生率的50%[1-2]。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性物质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主要为开腹胃癌治疗[3]。腔镜手术具有独特的微创优势,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获得迅速发展,但由于微创手术起步较晚,技术并不成熟,导致微创手术比例较低[4-5]。本研究探讨精准及规范化的微创手术对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 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5 例)与观察组(25 例)。观察组中,男19 例,女6 例;年龄48~70 岁,平均(54.28±10.37)岁;经诊断9 例Ⅰ期,11 例Ⅱ期,5 例Ⅲ期。对照组中,男18 例,女7 例;年龄46~70 岁,平均(54.34±10.49)岁;经诊断8 例Ⅰ期,11 例Ⅱ期,6 例Ⅲ期。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或非转移性胃癌;②TNM 分期为Ⅰ~Ⅲ级;③临床资料完整;④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胃、食管的既往手术史;②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障碍病史患者。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认可与批准。

1.2 方法

观察组施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处于手术体位,全身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于脐穿刺建立CO2气腹;经手术主孔在左腋前肋缘穿刺孔行10 mm Trocar,副操作孔5 mm Trocar 于左锁骨中线平脐1 cm、右锁骨中线平脐2 cm 及右侧肋前线肋缘下2 cm 处等分别行穿刺,观察孔在脐下处行10 mm Trocar 穿刺。通过腹腔镜检查确定肿瘤的穿透程度、病变大小和病变的具体位置,并根据病变的状态进行全胃、近端胃和远端胃的检查和切除[5]。

对照组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切口选择在腹部上部的中心,在脐带的左侧,淋巴结以与对照组相同的范围、顺序和方式切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前和术后机体应激反应、肠道屏障功能、机体免疫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①手术情况:包括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②应激反应指标:分别于术前5 d 和术后第5 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内皮素、白细胞介素-6 和C 反应蛋白等应激反应指标。③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包括血浆中的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在术前和术后第5 天采用散射比浊法进行测量。④血清免疫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免疫指标水平,包括CD3+、CD4+、CD8+以及CD4+/CD8+。⑤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尿路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切口感染、皮下积液。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切口长度(cm)住院时间(d)手术时间(min)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25 25 84.47±10.92 140.58±13.29 21.381<0.05 6.23±1.35 16.72±3.24 15.283<0.05 8.93±2.03 12.37±3.28 4.392<0.05 201.39±24.38 199.39±20.38 1.213>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集体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的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内皮素、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两组患者的内皮素、白介素-6 水平均高于术前,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 天,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 天,观察组患者的内皮素、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集体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集体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的比较(±s)

组别 内皮素(ng/L)术前 术后第5 天 t 值 P 值白介素-6(ng/L)术前 术后第5 天 t 值 P 值C-反应蛋白(mg/L)术前 术后第5 天 t 值 P 值观察组(n=25)对照组(n=25)t 值P 值0.42±0.45 0.47±0.52 0.652>0.05 0.69±0.28 1.21±0.32 6.060<0.05 2.547 9.482<0.05<0.05 33.29±6.93 32.98±7.32 0.553>0.05 41.28±5.38 54.28±6.59 9.283<0.05 6.554 14.625<0.05<0.05 31.78±5.40 31.84±5.29 0.183>0.05 32.54±4.39 40.21±5.44 6.174<0.05 1.480 7.384>0.05<0.05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肠道屏障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浆D-乳酸、 二胺氧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 天,两组的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 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肠道屏障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比较(mg/L,±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肠道屏障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比较(mg/L,±s)

组别 血浆D-乳酸术前 术后第5 天 t 值 P 值二胺氧化酶术前 术后第5 天 t 值 P 值观察组(n=25)对照组(n=25)t 值P 值5.92±0.41 5.87±0.48 0.983>0.05 3.84±0.37 4.22±0.48 3.132<0.05 6.985 4.887<0.05<0.05 4.21±0.89 4.36±0.82 0.373>0.05 1.68±0.41 2.23±0.67 7.236<0.05 7.748 7.116<0.05<0.05

2.4 两组患者免疫学相关指标水平的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浆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两组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术前,CD8+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 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浆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免疫学相关指标水平的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免疫学相关指标水平的比较(±s)

组别 CD3+(%)术前 术后第5 天 t 值 P 值CD4+(%)术前 术后第5 天 t 值 P 值观察组(n=25)对照组(n=25)t 值P 值29.37±3.28 29.34±3.44 0.216>0.05 41.10±4.38 35.48±3.28 6.447<0.05 10.718 6.459<0.05<0.05 26.33±3.74 26.47±3.48 0.229>0.05 42.34±4.62 34.42±4.63 8.782<0.05 13.467 8.863<0.05<0.05组别 CD8+(%)术前 术后第5 天 t 值 P 值CD4+/CD8+术前 术后第5 天 t 值 P 值观察组(n=25)对照组(n=25)t 值P 值25.92±3.47 25.76±3.51 0.352>0.05 15.45±3.47 19.36±3.62 6.346<0.05 10.668 9.442<0.05<0.05 1.02±0.06 1.03±0.05 0.473>0.05 2.74±0.17 1.78±0.11 3.236<0.05 8.887 11.616<0.05<0.05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7/25),低于对照组的48.00%(1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例)

3 讨论

采用手术治疗胃癌可延长患者寿命,研究显示,65%以上的患者的生存率可提高至3年及以上[6-7]。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作为微创手术,近年来逐渐在国内迅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开发,证明其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同,且具有侵入性小、恢复快的优点[8-9]。手术治疗都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血清内皮素、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是检测机体应激反应的常见指标,在创伤阶段三者的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创伤程度存在一定的正向相关性[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内皮素、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内皮素、 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应激反应较小。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可伴随着生理应激的定量和定性改善,这可以解释为腹腔镜良好的放大效果使得显微镜下清楚地标记了解剖平面、 神经血管等结构,能够避免对患者不必要甚至有害的身体压力反应[12]。二胺氧化酶为反映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重要指标,若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出现受损时,患者体内的二胺氧化酶将会从细胞内经黏膜间隙、门静脉和淋巴管等处分泌进入血液[13]。相关研究显示,血浆D-乳酸是肠道细菌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一般情况下人体缺乏D-乳酸的酶系统,当患者出现肠道功能受损时,D-乳酸通过脱落的肠道黏膜上皮进入血液中,导致血液中的D-乳酸水平升高[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前的血浆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血浆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胃癌辅助腹腔镜减轻了手术操作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开腹手术过程中难免会对肠道进行触碰与牵拉,导致患者肠道黏膜上皮脱落、细菌滋生,损伤肠道,增加黏膜通透性,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二胺氧化酶与血浆D-乳酸浓度水平上升现象;而腹腔镜的应用过程则是在镜下进行,手术过程中未对患者肠道进行过多牵拉与挤压,对患者的肠道屏障功参数无显著影响。

血浆CD3+、CD4+、CD8+、CD4+/CD8+是免疫水平的主要指标,活化的T 淋巴细胞可分化为CD3+、CD4+、CD8+,参与免疫反应的不同阶段[15]。本研究显示,手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浆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CD8+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血液损失,降低患者的术后身体应激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并能够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血浆胃癌肠道
肠道脏了翻出来洗洗
大自然探索(2024年1期)2024-03-19 19:01:03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当代水产(2021年10期)2022-01-12 06:20:42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54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