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通过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2021-11-29 15:11:18耿康毅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农民群众农村

耿康毅

(集安市图书馆,吉林 通化 134200)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不仅涉及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点点内容,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满足广大农民和人民群众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坚定不移的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农村文化建设恰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吉林省集安市,一直把“文化集安”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以此推动农村和谐社会的发展。

一、探索实践农村和谐文化

在笔者看来,目前要建设农村和谐文化,急需开展的工作是要完善农村文化建设评价体系,这不仅需要地方管理者重视,更需要全社会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上级部门已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这说明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农村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社会和谐,所以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实现农村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且同时发展,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在工作中扮演积极角色,充分协调经济与文化发展所产生的矛盾,充分了解二者内部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按照其发展规律处理问题,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只强调经济发展而不要求文化进步,经济发展势必会因为失去文化的基础而遭遇瓶颈,如果只强调文化发展而不提升经济,文化的发展则会因为缺少经济支撑而停滞不前,因此,要建设和谐文化,经济发展是文化进步重要支撑,地方部门要加快完善农村文化建设评价体系,不能一刀切,只发展经济或者只发展文化都是不可取的。同时,农村文化建设还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站的优势,立足农村文化站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促进良好民风、家风的形成,从而带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实现真正的农村和谐文化。

二、建设先进的农村文化

当前笔者所在的东北农村,年轻人口外流较为严重,大部分青壮年脱离农村进入周边的城镇购房居住,或者在较大的城市工作生活,留守的中老年人以打麻将、打扑克、跳健身舞为主,文化生活相对单一,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生活在农村的中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文化视野较为狭窄,最主要的是农村文化建设缺乏有效的先进理念来指导。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在广大农村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一是在人文精神上要倡导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风貌。新时代农村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落,同时交织有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特点,新时代农民的文化生活环境虽然有进步,但总体还是相对固定单一,由于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留守在农村的中老年人也在网络虚拟世界上经历与其他社会群体经历的同样瞬息万变的世界,思想上的冲击力不亚于其他群体,精神上的失落感和心理上被社会抛弃的无助感也在深深冲击他们的内心,因此,农村亟待先进文化指导和文化正能量来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使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信心对未来有期望,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倡导全社会打造更多有农村生活气息的作品,这样能够贴近他们的生活,文艺工作者应创作更多能够走进农民内心世界的作品,创作更多优秀的农村题材,从文化各方面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接纳和温暖。

二是在社会价值观引导下突出农村个体存在感,重建新时期农村社会的价值观体系,充分指导农村文化的发展,在当今中国农民由于缺少信仰,普遍存在信奉各种教义的倾向,迷信思想较为严重,这种现象的产生正是因为主流价值观没有足够重视这个群体,不管是文化知识水平,还是经济发展水平均落后于社会整体标准,使得赌博文化、迷信思想等负面文化不断侵蚀农村,使农村文化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要想摆脱这种负面影响,就要发动全社会高度重视这件事情,并在共同努力下,建设一个符合当前农村发展要求的社会价值观体系,农村文化建设才算真正起到了引导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教化的目的。

三、多方面抓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发展

当前,笔者看到,各地各方的新农村文化建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农家书屋、农村大院、文化小广场建设如火如荼的推进之中,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建设相对硬件发展还较为薄弱。要改变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相对较弱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牢牢抓住公益这个特点。农村文化关系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因为农民的经济条件有限,文化建设应是纯公益性工作,地方部门必须要合理统筹,合理规划,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保证农村文化活动所需经费,没有经费支撑文化活动再优良也无法进行,再一个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确保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室的日常经费开支和配齐专兼职工作人员。同时,还应提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研究、创作和培训等相关经费。要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才能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二是创作内容上要保证通俗。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面向的群体是广大农民,尤其是留守的中老年,是相对文化结构单一的群众,知识水平有限,因此活动内容上必须要做到通俗易懂,这样才能使观众看得明白,心理产生共鸣。农村文化活动要贴近农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实际,可以根据实际大力发展剪纸、雕刻、绘画、藤编、书法等民间工艺项目以及歌舞、戏曲、秧歌、花灯、二人转、舞狮舞龙等民间表演艺术,力求使农民群众感受到社会力量的用心和关注,也使创作内容更接地气。

三是要加强群众参与和互动这个特点。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时刻牢记,工作的对象是广大农民群众,没有农民群众的参与,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就会缺乏牢固的群众支撑。当代社会任何的文化创作都需要参与和互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农村文化建设也是如此,农民群众有参与有互动,也使得他们从内而外的产生社会存在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注与温暖。此外,要积极引导和培养农民文化骨干,积极发挥民间艺人、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做好农民群众参与和互动的重要内容。同时,要编排农民群众能接受的通俗作品,使新时代的农村文化在农村牢牢扎根结果,不能浮于表面,不能没有生命力。

四是在形式上保持多样特点。大多数人对于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印象比较刻板,认为农民的文化活动就是扭扭秧歌,大家聚在一起唱个二人转,除此之外就是农闲的时候打麻将、扑克等具有赌博性质的内容。新时代的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做到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需要,顺应时代日新月异变化的潮流,依靠新媒体和高科技建设农村文化,又不能脱离农村的实际和历史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文化,大力倡导农民群众学知识、学文化、学技能,除了常规的知识讲座,还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媒体与平台,使用公众号、视频号、网络讲座等,甚至还可以教农民如何线上直播、如何做好自媒体,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不仅提升农民的精神世界,搞好农村文化建设,还可以让农民的产品从直播间走向更大的世界,创造更多的利润和价值,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五是全面提高农民群体的素质建设。农村文化建设也需要开拓创新,创立完善好农村“新文化”形式,“新文化”包括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文化体育、文学艺术、教育医疗、卫生健康等方面。提高农民群体的素质,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受众群体要全面。需要迫切提高文化素质的不仅仅是进城务工的农民群众,而恰恰是那些留守在农村的中老年群体,也包括妇女、儿童,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留守群体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其社会竞争力。第二方面,素质提高要全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不仅仅是劳动技能、文化知识水平、身体素质能力等单一方面,而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如同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城市群体需要接受的,农村群体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第三方面,农村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发展要全面。农村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并不是顾此失彼的关系,二者也不是单一进行的,经济发展固然重要,这也是广大农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在文化建设上多下功夫,“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发展路线势必会导致农村发展的失衡,严重制约着农村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农村经济建设必须要与文化建设配套发展,两者相结合相适应,才能达到农村建设发展的目的,完成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促进农村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第四方面,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要全面。农村基层文化工作不能死板的进行,而应是主动适应广大农民群体“求真、务实、求乐”的综合性文化需求,跳出文化活动也就只是吹拉弹唱的意识设限,要明白农村文化活动带给群众的不仅仅是看个乐呵,而是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满足,在文化活动开展的同时,融入更多的文化、普法、农业常识、科学技术等科普知识,让农民群众从文化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

六是在文化建设上要有明确针对性。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较以前有很大进步,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但由于农村地域的特殊性,有些地方仍存在陈规陋习,例如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物质生活攀比成风、封建迷信屡禁不止、农闲时节爱好赌博等,用当下较为流行的名词可以概括为“农村文化内卷”严重,从表象看,这是农村陋习文化延续至今的习惯问题,但从本质上来分析,也是农村文化建设针对性不强,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后果,因此我们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中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农民传扬和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建设,通过提倡孝敬长辈、科学生活、邻里和睦、农村科技等文化内容,推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的农村文化建设。只有通过坚持不懈地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播先进文化,才能塑造农民群众健康、高尚的精神世界,促进新时代农村良好新风尚的形成。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社会格局正在急剧的变化,农民群众作为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他们感受到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理解,如何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此,农村社会的经济建设需要文化建设作为基础,文化建设需要经济建设作为支撑,笔者希望以此篇抛砖引玉,希望新时代农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农民群众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