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管理创新

2021-11-29 15:11:18安楠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广大群众小康社会群众

安楠

(烟台市福山区旅游服务中心,山东 烟台 265500)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升。在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社会大众对精神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言,群众文化活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在新时期,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但可以给予群众以精神享受,同时能够更好地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群众的审美情趣。从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当深刻认识群众文化活动所具有的时代价值,并实施管理创新策略,以提升活动质量,发挥群众文化活动应具有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并从内容、形式、组织等方面提出了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创新策略。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分析

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有利于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提升其生活质量,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直接影响到广大群众的现实利益和根本利益。

(一)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渠道

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但文化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精神贫乏、文化沙漠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封建迷信活动、吸毒、赌博等不健康乃至违反犯罪现象频频出现,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当前,群众的生活方式表现出落后与先进并存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若我们不注重发展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低俗文化就可能会大行其道,对群众的精神生活造成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而,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保障群众的充分参与,在社会上倡导科学文明,引导群众自觉培养高尚的情操,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崇尚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自觉抵制不良风气。而且,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愉悦群众的身心,加强社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让广大群众在参与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素质,自觉培养“文明、健康、科学、节俭”的现代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

(二)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大众的个人幸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内化为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才能让理论真正转化为广大群众的精神动力。在新时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其在社会大众中的影响力,不但要与时俱进地开展理论创新活动,而且要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对群众进行宣传引导,群众文化活动正是重要形式之一。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以群众语言和群众思维来表达政治话语,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政治理论到社会大众生活观念的转变。群众文化活动将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重要素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风气、职业道德、家庭观念、个人修养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广大群众所理解,使他们逐渐成为践行价值观的主体力量。因而,群众文化活动对于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文化民生建设的应有之义

当前,人民群众在物质需求层面持续获得满足,民生问题更多地表现在精神层面。文化民生指的是社会大众在生存需求已经获得满足之后,在文化层面上的民生,属于一种更高层次的民生需求。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文化民生建设的口号,着眼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强调通过文化民生工程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群众性文化活动是当前文化民生工程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全面、深入地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方能保障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我们应当认识到,文化是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创新发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切实维护和发展群众享有文化、参与文化和创造文化的权利。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群众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享受先进文化发展成果的愿景,显著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是衡量民生建设状况的重要评判指标,亦是加强文化民生建设的应有之义。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让社会大众享有健康、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城市和乡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改善,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成效地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为广大群众创造美好的精神家园,自然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而且,我们要认识到,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不良文化的影响下,精神文明问题日益突出,这直接影响了小康社会建设。因而,积极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在更高水平上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能够确保广大群众实际获得平等的文化生活权益。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对于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亦是评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群众文化活动管理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创新,外部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内部则需要群众自身的广泛参与,而且也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只有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形成共办群众文化活动的合力,群众文化活动才能得到长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能真正在群众中扎根。

(一)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

当前,各地所举办的群众文化活动存在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而且长期一成不变。如果一直不改变活动的内容,很难对群众形成足够的吸引力,活动的效果也不易得到保证。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创新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除了过去所举办的与传统节日相关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之外,不同地区还可以按照本地的历史文化特色,有针对性地策划和组织活动。例如,少数民族地区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时可以加入民族元素,将民俗活动融入其中,能够让广大群众切身体会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增强文化的凝聚力,起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作用,同时促进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注重结合时代发展潮流,以增强活动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此外,我们还可以将群众文化活动与当前的社会热点结合起来,对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给予正确引导,以输出正能量。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活动内容还是思想实质,都应当摸清群众的需求点,充分展现时代特色。总之,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内容要做到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强活动对不同群体的吸引力,让群众喜闻乐见,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二)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

创新管理群众文化活动,我们应当充分考虑举办活动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以往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时候,形式不够多样,如棋牌活动、广场舞等。以广场舞为例,其往往会使用一定数量的音响设备,给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引起他们的抱怨。而在某些地区,为了化解广场舞活动与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矛盾,采用耳机播放乐曲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活动组织方式正是一种创新,我们应当加以提倡。再如,在当前书香社会的建设中,为了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我们可以组织实施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通过图书推荐、阅读指导等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举办系列讲座、捐书等活动。依托专业的阅读机构如学校、科研机构等,开展专项阅读策划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形式组织文化活动,能够满足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年龄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文化活动的效果。

(三)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模式

从实践来看,群众文化活动主要采用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形式,但这也造成了活动管理模式的不完善,活动所产生的效果难以保障。为了改善活动效果,我们就要积极创新活动的管理机制,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确保群众的充分参与。随着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参与人数的上升,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因而,我们在组织管理群众文化活动的时候,应当重视听取不同群体的看法和建议,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活动的管理者应当汲取活动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真正让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服务。在管理模式确定之后,活动的主办方可以指定活动的管理团队,以有效地搜集和传递信息。管理团队还可以对搜集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这样还可以减轻管理者的工作压力,不但减少了成本,而且还能够更有效地掌握群众的需求,改进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而且,我们还应当不断完善群众文化活动的监督管理制度,防止弄虚作假、挪用资金等现象。

(四)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设施设备

当前,不少群众文化活动属于自发性质,从政府和企业获得的资金有限。组织者为了确保活动的成功,不得不尽可能减少活动成本,但这也造成对活动设施设备的要求降低。部分文化场馆在承接此类活动时所使用的不少设施设备业已使用多年,存在过时落后问题的情况,这就会造成活动安全隐患。而且,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减少设施设备的使用,也会造成活动的枯燥乏味,从而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有关部门在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重视为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提供设施设备的帮助帮助。而且,我们还应当鼓励活动设施设备的创新运用,以保证活动能够有效开展。为此,政府可以鼓励和推动社会力量举办文化活动,倡导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鼓励和支持广大社会力量参与群众文化设施建设。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大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日益提高,但与此同时,群众文化活动在方式、内容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从而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当前,我国应当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政府的主导下,鼓励社会参与,按照群众的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管理模式等。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创新,强调对广大群众的人文关怀,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能够切实保障他们的文化权益得以实现,有利于广大群众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广大群众小康社会群众
图说审计(6)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更大的作用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12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2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学习月刊(2015年5期)2015-07-09 03: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