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雅茹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优秀精神文化的沉淀,是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源泉,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是当今社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备任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不仅需要发展文化的优秀内涵,还需要对文化进行辩证的否定,也需要对文化的传播方法和技巧进行创新和改善。新媒体时代对以往的文化传播方法进行了改善,改善了人们对文化的接受程度。怎样在新媒体的支持下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是值得我国人民进行深度思考的难题。
文化是社会长期发展的精神产物,聚集着人们长久的生存和发展所形成的各种经验和智慧,对人们的行为方法、思维方法、认知行为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的文化产物,验证着中华民族的优秀经验和行为智慧,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的精神特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维持的必要联结,是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语言方法、文化思想的最集中的表现。
伴随着时代的更迭和社会的进步,现阶段社会上的各种文化层出不穷,文化之间的交流的斗争也同时存在,所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理解,帮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展,这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非常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容上非常多样,发展方式上也具有多重性,在文化的传承上也具有开放与包容的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积累和完善起来的,它的内容非常多样,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主要思想观念、道德态度、行为方式以及多重性的人文思想。要求人民做到讲仁义、重民心、尚和谐、遵纪律、共发展的思想观念,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敬业自强的传统道德思想,还有十分丰富的文化精神,这些都属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表现方法上不单是包括系统化的传统文化,例如道家、儒家、佛教思想等,还包含着各种风俗技艺等内容。多重性的文化形式将具有我国民族特征的文化进行集结,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特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是需要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在这样辩证否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由中原文化为核心,将巴蜀文化、游牧民族文化以及客家文化等文化的结合,采用开放的观念接受各种外来优秀文化,在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地产生新的优秀思想,并不断地传承和丰富下去[1]。
首先,将新媒体和传统文化进行结合。以往的媒体都是更加关注文化传播的准确率,新媒体则关注文化传播的乐趣性。将这两种媒体之间进行互相的协调,运用具有权威的直播、电视、报纸、书刊等传统媒体形式将文学经典进行深入的解剖和分析,指导人们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新的认识。其次,新媒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分类传播。社会上的人们形形色色,不同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同、需求也不同。可以将手机软件、微信公众号、百度、今日头条等形式,为各种受众人群进行特定的传统文化推送,可以适当地加强新闻文化的推送强度,这样不仅适合现代人们运用细碎时间进行阅读的行为习惯,也增强了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人群的影响力[2]。
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内的推广来讲,新媒体对优秀文化的传播实现了从小人群到人民大众的改变。传统的媒体进行传播,主要是依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各种电视节目进行传播,比如丝绸之路或者百家讲坛等,这样的方式的传播范围存在着一定的限制,观看人群一般是受过教育的人群或者是对传统文化极度热爱的人群等。新媒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却大大地增加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意识逐渐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人群运用互联网技术接触到了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从在国外的传播来讲,新媒体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进行沟通借鉴的脚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倘若想要一直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吸收优秀文化,不断地创新,将各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吸收,并且,互联网的发展遍布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新媒体让人们不断地接触到世界其他国家地文化,扩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范围。世界的发展和中国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技术行为和技术应用要受伦理道德的驾驭和制约。将这一点应用到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和昌盛。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党和国家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提出了一些措施,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进行改善,离不开国家对文化传播的引导,这样才可以帮助它更深刻的结合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用优秀的文化对国民精神进行培养,促进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第一,可以在新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民族自信心的理念相融合,不断地发掘优秀文化的时代含义,不断地创新进步,第二,可以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坚定地文化自信心相融合,在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的前提下,利用影视作品等形式,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勇敢地走出去,不断地提高人们的民族自信心,第三,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融合,不断地发挥传统文化的结合作用,提升文化的传播程度,提高文化传播的辐射程度,把中华民族的人民大众聚集起来,一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的征程。
在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法不断地在创新和发展。首先,重视文化传播的不断创新,帮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祖国深处走出来,运用先进的技术,将其不断地融合发展,运用最新的科学的表达方法,为人们创造出新鲜的先进的优秀传统文化。其次,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型改变,将传统文化的圈子不断地打破,将各种流行元素进行结合,运用多元化的丰富的方式进行文化之间的创新表达,增加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接受人群范围,实现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文化节目国家宝藏,就将很多的珍稀的历史文物从博物馆中邀请出来,通过明星表演的方法,为人们讲述与文物有关的历史故事,将文物的一生进行表达,运用这种传统与现代文化之间的不断碰撞和交汇,用贴合人民群众的方法进行文化传播和推广,实现了受众人群的不断扩大,增强了人们对文化的全新理解,增加了人们对优秀历史文化的自信心[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我国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发展和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以至世界人民的文化财富。在新媒体的发展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还需要重视对文化传播的方向进行引导,引导其发挥文化的带领意义。运用新媒体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推广,在对文化进行展示时,需要对文化的深层内涵进行发掘,重视文化对社会的引导作用,引导人们的行为规范等,提高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满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文化,它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的文化形态,成为了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基础。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在新媒体的深入发展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法不断地进行创新,使文化传播的方法和途径都不断地丰富,这将新媒体的优秀的作用进行了充分的发挥,把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地与现代化的传播方式相结合,实现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