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新媒体新闻评论的引领与创新

2021-11-29 15:11:18王动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议程舆论

王动

(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 合肥 23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主流媒体,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抢占舆论高地、提高舆论引导力。新媒体新闻评论是加强舆论引导力的“战略支点”。主流媒体要不断加强网络新闻评论的针对性、策略性,把握“时效度”,提高传播力,增强影响力,赢得主导权。

一、现阶段新闻媒体评论的现状

就现阶段的发展形式来看,网络舆论场存在低智、浮躁、暴戾现象,甚至一些“键盘侠”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扮演成“网络侠客”发表偏激言论,以制造轰动的舆论效应。2020 年以来广大民众对主流媒体的需求意识不断提升。一方面,主管部门要强化网络监管和执法力度;另一方面,新型主流媒体要进一步加强网络新媒体新闻评论的研究、实践,提升新闻评论创新机制,提高引导水平,引领全新的网络生态和传播格局。

5G 时代的到来,使得全媒体矩阵显现出强大的传播渗透力和价值重塑力。小屏正在替代大屏,移动传播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当下,互联网是新闻资讯的核心传播渠道,全国网民的渗透率约8 成,用户规模超大。这主要得力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较快,同时移动端使用的便捷灵活契合了当下用户信息获取需求的碎片化,形成了中国互联网新闻资讯高覆盖的驱动力。智能算法将过去的“人找内容”变成了黏性极强的“内容找人”,且精确有效。短视频和网络直播,拓展了数字传播的新模式和新空间。

技术迭代和内容赋能,催生全新网络生态和传播格局,同时深刻地影响新闻生产方式,新闻生产方式的改变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方式,传播方式的改变影响了受众的思维方式,从新闻发生到新闻传播的全流程都需要有新媒体的思维。什么样的新媒体新闻评论是适合网上传播的,是更利于网民接受的,从而达成对互联网舆情的引导。传统的新闻评论缺乏与受众的互动,而新媒体评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互动性。网络上的意见表达是一种多方反馈、多方参与的交互交流方式。需要在互联网上,受众针对实际问题和时代话题的需求进行话语表达,培养当代“清新活泼、为中国人开心的中式风格和中式风格”,要注意保持新媒体时代的温度,用严谨的逻辑和正能量去批判和反思时间的价值,去解释和解决人们关心的问题。

二、网络时代新媒体新闻评论的创新策略

当今时代新网络生态和传播格局的关键在于依靠创新转变发展动力,特别是媒介内生动力。这是媒体融合的指南。我国媒体融合的态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媒体全面崛起之后的传播格局、舆论生态做的科学判断,以建构“四全媒体”为抓手,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新媒体新闻评论,不仅是“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的“哨兵”,更是“狙击手”,因此要在内生动力上下功夫、见水平、有高度,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上立言立行立德。

(一)以科学分类为重点,构建评审矩阵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类型包括社论、短评、评论、注释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新闻评论的种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从写作方式到呈现方式,再到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同时,在速度和到达率上都是报纸、广播、电视无法比拟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新媒体新闻评论的类型,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者杨娟按照“传播平台”和“传播者”来分类。前者主要有:网络评论频道、网络论坛、专题评论、博客评论以及微博微信评论等;后者主要有专业评论、意见领袖评论、草根评论等。近年来受众向移动端的短视频集聚(如抖音、快手等),使新媒体新闻评论又增添了新“成员”。

2000 年8 月,人民网在正式更名之际同时开设了“观点频道”,汇集各界优势评论。截至目前已开设“人民网评”“人民三评”“人民财评”“人民快评”“快人快语”“观点1+1”“报系言论”“网友来论”“投稿信箱”等评论栏目,形成了独特的人民网评论矩阵,体现了全国性新闻网站应有的题材广度和人文关怀。一方面,影响了其他媒体的评论栏目,例如诸多媒体开始采用“某某快评”;另一方面,人民网警惕同质化对矩阵作用的削弱,结合5G 和视频技术的发展,将原先的“人民快评”更名成“人民视频”,以此进军视频领域的新闻评论。新媒体新闻评论矩阵的建构,要着眼于正能量和主旋律的舆论引导,把矩阵做强做优,特别是主流媒体要成为引导舆论、引领时代的主阵地。

(二)加强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

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加强新闻评论议程设置,做到准确、有效、有针对性,是提高新媒体舆论导向、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有效途径。根据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大众媒体对某些命题的重视程度与受众对这些命题的重视程度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比关系。议程设置包括三个环节——“媒体议程的设定”“公众议程的设定”“政策议程的设定”。新媒体评论的议程设定,按照重要性和显著性等新闻价值标准对进入网络热搜或社会舆情关注的焦点事件、热点问题等,在时效、版面、时段等方面加以区别,及时发声,引导社会,化解矛盾,疏导情绪,达成社会思考、公众理解的目的。在引导舆论时,新闻评论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围绕热点、引领关注。近年来,热点舆论层出不穷,如“于欢案”经媒体报道后,“辱母”“杀人”“高利贷”“司法不公”等热词火速上了热搜榜,并成为刷屏朋友圈的舆论事件。热点的背后恰是社会的痛点。评论要上达政府下及群众,成为社会的“听诊器”。二是主导舆论、凝聚人心。新闻评论最能反映出媒体的驾驭能力,好的评论是社会动员大会的号角,是抨击不良现象的利器。要有效地把握民意,影响民心,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理想信念。三是媒体倡导、服务社会。新媒体新闻评论要主动设置议题并显现出鲜明的导向。四是要加强策划、以人为本。新媒体新闻评论,要关注现实,以人为本,弘扬主流,把公众放在主体的地位,把握思想脉搏,真正实现“暖新闻的别样呈现”。

(三)凝聚意见领袖,增强引导效果

如今,我国已进入媒介深度整合阶段,多层次整合发展越来越好:中央媒体“深度整合”,省级媒体总结“初步成功”经验,区县级媒介整合中心已建立。由于网格化管理的实施,连社区都在积极推广垂直群组微信公众号矩阵平台。2016 年广州日报旗下的信息时报上线了“微社区e 家通”融媒体平台,涉及127 条街道,直接用户160 万人,覆盖400 万人口。媒体融合时代网络评论要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在今天的媒体发展格局中,宏大的叙事往往不及个人的生活和经历,相反个体叙事下的共情式内容更加受到关注。因为小角度的切入和轻量化的表达,不仅降低阅读的门槛,而且能提升可读性。近年来,“网红”作为网络的独特“意见领袖”全方位进入到人们视野中。截至2020 年11 月19 日,李子柒在YouTube 上的频道订阅数已经超过1330 万,视频观看数超过19 亿人次。除了李子柒,展示传统技艺的阿木爷爷、2020 年底走红的丁真等,都是网络评论值得观察的意见领袖样本。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带货和引流的作用,更要充分发挥他们作为意见领袖的作用,以话语表达的深度和厚度有效地呈现正能量,从而产生耳目一新的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新媒时代新闻评论的个创新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评论本身有思想光芒,不人云亦云,个性化表现在“新”和“独特”的视角;另一方面,传播手段的进步,新闻评论要发掘新的表达方式,更新语言风格,适应不同平台的传播规律,注重温度和可读性,与读者建立交流互动关系。

猜你喜欢
议程舆论
德国《2010议程》议会辩论的话语分析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环球时报(2019-04-12)2019-04-12 08:19:01
G20为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5:05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22
论“大V”微博传播中的“议程设置”模式
新闻传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从议程设置视阈下解读《变形计》
新闻传播(2015年6期)2015-07-18 11:13:15
会面议程
台声(2015年22期)2015-02-01 10: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