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深度融合

2021-11-29 15:52:49王颖颖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深度教学法

王颖颖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升,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整体教学工作也在积极追求创新和升级,不仅在具体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和教学思路产生了较大的创新变化,与此同时也对新时期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团队提出更严格的教学标准和要求[1]。传统民族工艺在中国历史悠久且深受民众关注与喜爱。民族工艺在多年来所不断传承中积累和传播的各种技艺能够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丰富和延伸,全面促进这一学科的创新化发展与升级。当前阶段,如何让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进行深度的、完美的、有效的融合,已然成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和仔细探究的一个重要教学课题。

一、新时期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深度融合的现状与意义

当前阶段,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我国许多优秀的设计师开始全面模仿和学习西方设计理念与模式,导致本民族的艺术设计相关工作产生停滞以及减速等负面情况不断产生。虽然还是有许多设计师较为注重民族工艺的传承与发扬,但大多数的借鉴方式和策略往往是参考传统民族工艺以及器物的外形特点和优势进行相应艺术设计,却很少会有设计师真正钻研、探究、解析民族工艺的深邃内涵,结果致使许多设计和创作出的工艺品缺乏艺术灵魂,缺乏民族个性。针对新时期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意义和重要作用而言,两者的深度融合符合当前高等教育教学目标与教学主体方向,并且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实践价值[2]。中华民族拥有极为璀璨且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我国传统民族工艺的向来种类丰富,极具民族性和艺术性。例如剪纸、皮影戏、年画等等,这些民族工艺不仅是中华民族最具价值的文化瑰宝,而且凝结、展示出古代人民极高的艺术素养和劳动智慧。现阶段,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全面开展和进行传统民族工艺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大学生们能够充分感受和领悟到我国民族精神思想精髓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也应当真正意义上将传统民族工艺充分推广与宣传,让高校学生能够在民族工艺传承学习与理解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匠人精神”,进而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全面培养自身价值观、审美观与艺术鉴赏力,能够不断钻研和探索,在未来自主设计出一些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传承民族文化艺术与弘扬民族精神。

二、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深度融合的三大教学方法

(一)通过项目教学法让学生高效化掌握民族工艺

在当前阶段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深度融合过程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就是项目教学法。从概念上来讲,项目教学法借助各类优质的项目活动去促进和实现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完美结合与深度融合,进而达到主体教学目的完成此前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让我国传统民族工艺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两者之间密切联系、互相促进。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以及社会发展现状将一些具有市场价值的优秀项目渗透与融入艺术设计教育课程教学各个环节,能够让高校学生在短短时间内高效化、全方位掌握各类传统民族工艺技巧与精髓。与此同时,高校也可以与当地优秀企业展开“项目合作”实现共赢,不仅让企业能够提升自身水平和工作效率,而且为大学生提供了诸多宝贵的项目运作实践机会,全面增强两者深入融合具体成效[3]。

(二)利用“1+1”教学法创建优质化教学大平台

所谓“1+1”教学法,主体来讲就是一种“民族工艺传承者+高校艺术教师”的创新化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高校可以借助民族工艺传承与新时期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协调发展创建一个优质化的教学大平台,依靠本地优秀的传统民族工艺为主要基础和桥梁,进而将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完美结合创新升级。高校在日常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民族工艺传承者来校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以及传授自身民族工艺的主体理念与思想精髓,并且和高校学生探讨传统民族工艺的特色、优势与技艺。接下来,教师结合相关教学内容与教学主题展开系统化的深度融合式教学必然会水到渠成,流畅顺利。

(三)借助“产+学+研+商”教学法来服务社会

除了上述两大创新化教学方法之外,“产+学+研+商”全新教学模式也在当前阶段被大多数高校所借鉴和采纳。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全面开展过程中,可以主体上以当前市场发展为主要导向,积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产+学+研+商”教学法更加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在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深度融合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产+学+研+商”教学法不仅能够完美展示和彰显出传统民族工艺的精神与内涵,而且还能够借助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将传统民族工艺逐渐朝商品化方向发展,进而服务社会,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新时期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深入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两者深度融合完善化科学化教学体系

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想要实现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完美结合与深度融合,高校首先应当对这项工作加以高度重视和关注,并且建立一个两者深度融合的完善化、科学化制度。具体来讲,高校应当以学校系统教学模式为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础,积极培养大学生们的艺术情操、文化素养与鉴赏能力,借助科学化、合理化、完善化的教学制度与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教学力度,进而提升学生们的研究意识与训练实践积极性[4]。全面创建出一个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全新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体系,充分满足现代社会对艺术设计教育的更高要求与不同需求。

(二)积极创建一个两者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制度

当前阶段,高校应当与时俱进的创新规划与巧妙设计,搜集以及整理不同地区的优秀民族工艺作为自身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教学资源与教学支持。与此同时,还需要将所搜集、整合、归纳的各种信息、资料、内容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化、科学化的传统民族工艺教学资源库,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强探索和研究,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而积极创建一个让两者深度融合发展的优秀人才培养制度,为社会提供更丰富、更优秀的专业型人才。

(三)深入挖掘民族工艺美术资源的特点与价值

实事求是地讲,在全面促进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针对各项民族工艺美术资源的主体价值与主要特点展开较为系统化、深入化的探究和挖掘。众所周知,我国的民族工艺美术自身具备极强的实用性以及艺术性特点,并且也涵盖了极为丰富的教育价值与实践价值。鉴于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开展一些优质的实践活动,进而让高校学生能够在各种实际操作与活动参与中真正感受与领悟到我国民族工艺的魅力所在,加深理解认知与情感上的共鸣。此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活动和实践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够站在综合性的角度和层面上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让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能够真正意义上的紧密联系,深度融合。

(四)高校应当精心组建一支高水准的师资团队

除了上述三大有效融合策略之外,新时期教育大环境下,各大高校想要全面实现民族工艺传承与艺术设计教育的深度融合,就必须重视教师团队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积极组织和筹备一支高水准的师资团队,进而确保两者之间完美融合拥有强大的人力支持。具体来讲,首先,高校可以积极邀请一些国家级的工艺大师、民间工艺大师等拥有高水平的技艺大师加盟到师资团队之中,进而从另一个角度提升师资力量与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准。其次,高校应结合实际派遣一些艺术设计教育的优秀教师赶赴民族地区进行实践学习和考察,进而深刻感受与体会我国不同风土人情与民族生活,探寻和发掘一种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深度融合的最佳途径。最后,高校应当注重加强和夯实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们自身的理论知识与文化素养,不断拓宽教师视野,激发教师创新思维,进而全面延展自身专业领域与教学范围,提升自身教学综合水平和能力的同时,为传统民族工艺的传承培养更多优秀的后备力量和人才。

结束语:综上所述,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工艺美术设计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化实践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采用科学化教学方式和策略,深入挖掘民族工艺教学资源的艺术价值与深刻内涵,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力争让高校工艺美术设计教育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能够在未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深度教学法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星.云.海》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花月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57
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