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书风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人民医院妇科,湖北 黄石 435000)
子宫内膜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此病患者在发病早期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其可逐渐出现腹部疼痛、阴道排液及子宫出血等症状,其生活质量可受到一定的影响[1]。本文对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78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旨在探讨用大剂量的米非司酮联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效果。
随机选取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8 例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1)被确诊患有子宫内膜癌;2)无宫外肿瘤转移;3)知晓本研究的目的、实施方法,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1)合并有严重的子宫畸形;2)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3)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4)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39 例)和观察组(39 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71 岁,最小的36 岁,平均年龄(56.38±4.72)岁;其中肿瘤的病理分期为Ⅰa 期的患者有5 例, 为Ⅰb 期的患者有15 例, 为Ⅰc期的患者有7 例, 为Ⅱa 期的患者有4 例, 为Ⅲa 期的患者有4 例, 为Ⅲc 期的患者有3 例, 为Ⅳb 期的患者1 例;其中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为G1 级的患者有15 例, 为G2 级的患者有18 例, 为G3 级的患者有6 例。观察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70 岁,最小的35 岁,平均年龄(56.51±4.80)岁;其中肿瘤的病理分期为Ⅰa 期的患者有4 例, 为Ⅰb 期的患者有16 例,为Ⅰc 期的患者有8 例,为Ⅱa 期的患者有5 例,为Ⅲa 期的患者有3 例, 为Ⅲc 期的患者有2 例, 为Ⅳb 期的患者1 例;其中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为G1 级的患者有14 例,为G2 级的患者有20 例, 为G3 级的患者有5 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大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术前连续口服米非司酮6 d,1次/d,80 mg/ 次),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大剂量的米非司酮联合醋酸甲羟孕酮进行治疗。醋酸甲羟孕酮的用法是:口服,1 次/d,400 mg/ 次,术前连续服用6 d。米非司酮的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治疗后,患者机体内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其机体内癌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有效:治疗后,患者机体内癌细胞的增殖得到一定的抑制,其机体内癌细胞的数量有所减少;无效:治疗后,患者机体内癌细胞的增殖未得到抑制,其机体内癌细胞的数量未减少,甚至出现癌细胞快速扩散的情况。(总例数- 无效例数)/ 总例数×100%= 总有效率。2)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nuclear antigen,PCNA)、细胞黏附分子变异体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4 variant 6,CD44v6)、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 激 素 受 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bcl-2 蛋白、bax 蛋白的表达水平。3)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及孕酮(progesterone,P)的水平。4)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的总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对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例(%)]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癌组织中PCNA、CD44v6、ER、PR、bcl-2 蛋白、bax 蛋白的表达指数分别为(0.79±0.10)、(4.34±2.06)、(2.68±0.11)(3.35±1.08)、(0.23±0.08)、(0.20±0.07),观察组患者癌组织中PCNA、CD44v6、ER、PR、bcl-2 蛋白、bax 蛋白的表达指数分别为(0.80±0.09)、(4.32±2.04)、(2.67±0.12)、(3.33±1.07)、(0.23±0.07)、(0.20±0.08);两组患者癌组织中PCNA、CD44v6、ER、PR、bcl-2 蛋白、bax 蛋白的表达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t=0.46、0.04、0.38、0.08、0.00、0.00,P=0.64、0.96、0.70、0.93、1.00、1.00)。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癌组织中PCNA、CD44v6、ER、PR、bcl-2 蛋白、bax 蛋白的表达指数分别为(0.67±0.09)、(3.98±1.56)、(1.32±0.61)、(2.05±0.90)、(0.13±0.06)、(0.45±0.08), 观 察 组 患者癌组织中PCNA、CD44v6、ER、PR、bcl-2 蛋白、bax蛋 白 的 表 达 指 数 分 别 为(0.24±0.10)、(2.66±1.31)、(0.68±0.11)、(0.79±0.42)、(0.06±0.02)、(0.61±0.07);两组患者癌组织中PCNA、CD44v6、ER、PR、bcl-2 蛋白、bax 蛋白的表达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6、4.04、6.44、7.92、6.91、9.39,P=0.00、0.00、0.00、0.00、0.00、0.00)。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血清FSH、LH、E2、P 的水平 分 别 为(6.32±2.80)IU/L、(14.14±1.53)IU/L、(140.12±15.39)pmol/L、(7.20±0.80)nmol/L, 观 察 组患者血清FSH、LH、E2、P 的水平分别为(6.30±2.64)IU/L、(14.52±1.48)IU/L、(139.58±15.01)pmol/L、(7.30±0.73)nmol/L;两 组 患 者 血 清FSH、LH、E2、P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1.11、0.15、0.57,P=0.97、0.26、0.87、0.56)。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清FSH、LH、E2、P 的水平分别为(4.62±0.75)IU/L、(10.13±1.28)IU/L、(99.37±10.28)pmol/L、(4.85±0.77)nmol/L,观察组患者血清FSH、LH、E2、P 的水平分别为(4.28±0.47)IU/L、(9.37±1.13)IU/L、(84.13±9.44)pmol/L、(3.23±0.50)nmol/L;两组患者血清FSH、LH、E2、P 的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2.77、6.81、11.01,P=0.01、0.00、0.00、0.00)。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GQOL-74 评分为(74.41±4.32)分,观察组患者的GQOL-74 评分为(74.38±4.26)分;两组患者的GQOL-74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P=0.97)。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GQOL-74 评分为(80.28±3.72)分,观察组患者的GQOL-74 评分为(85.30±3.76)分;两组患者的GQOL-74 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P=0.00)。
子宫内膜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此病的发病原因。但多数学者认为,此病的发生与患者机体内的雌激素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有关[2]。孕激素拮抗剂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常用药。有研究表明,用孕激素拮抗剂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控制其病情[3]。米非司酮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孕激素拮抗剂。此药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扩散及增殖,且不易损伤肝、肾功能,安全性较高[4]。醋酸甲羟孕酮属于孕酮受体激动剂。有研究指出,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子宫内膜癌可有效地抑制患者体内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体内癌细胞的凋亡。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后其癌组织中PCNA、CD44v6、ER、PR、bcl-2 蛋白、bax 蛋白的表达水平、血清FSH、LH、E2、P的水平和GQOL-74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联合应用大剂量的米非司酮和醋酸甲羟孕酮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