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焕林(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财务是企业的核心,财务内控是提升企业管理实效、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多维度地分析财务内部控制实施策略,将有效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财务内部控制不仅关系着财务工作的稳定,同时关系着企业整体运营的效率与管理水平。一旦财务内控实施策略的有效性下降,将会造成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管理工作混乱以及各类业务难以有序开展等问题。因此,提高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切实分析财务内控实施策略的有效性,是当下企业应关注的重点。企业要在原有财务内控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反馈机制、优化风险管理体系,提升资金管控能力,发挥更大的财务内控价值,全面提升内部控制效率。
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因此,财务内部控制要起到优化内部环境、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防范经营风险的作用,以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首先,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要起到流程优化及再造的作用,助力企业财务流程更加完善。不仅要有序地安排财务工作,同时要推进业务的流程优化,实现高度的业财融合。其次,新形势要求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起到推进企业转型的作用。通过科学的财务策略,引导企业经营战略更加符合市场趋势。通过财务内部控制,提供更为准确的财务信息,从而助力企业管理者,充分地审时度势,充分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制定更加完善的经营策略,推动企业转型,为企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助力。最后,企业的整体管理至关重要。因此,财务内部控制要结合财务预算、决策、评估等一系列工作,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以财务为核心,连接各个部门,使企业内部管理秩序井然,充分发挥企业内资源的作用,助力企业提升经营效率。
许多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未结合当下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对制度进行盲目更新。这不仅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全面,同时也导致制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当下企业资源日益丰富,人员、资金情况与发展初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时如果仍然沿用原有的财务内控制度,不仅可能影响财务管理流程的有序推进,还可能增加经营风险、降低企业运行效率。制度是实施财务内控的基础,无论是治理结构制度、预算制度或是内部审计制度,均会对企业实施财务内控的有效性造成影响。因此企业要密切关注财务制度的建设,一旦制度出现漏洞或制度的执行存在偏差,制度便成为一纸空文,不再具有约束员工行为的作用。
反馈机制是企业内部根据经营管理的需求,实时将各类财务信息由基层向管理层、领导层反馈,再由管理层或领导层,分析和判断财务信息的内容,提供决策和实施策略,反馈至基层。通过反馈机制的实施,使企业财务内控体系更加稳定,同时也能够强化对风险的防范,提升经营决策的可靠性。但许多企业缺少必要的反馈机制,内部信息传递与共享不畅,极有可能造成决策的失误或影响策略的实施。不仅如此,财务内控反馈机制涉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反馈。尤其是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需要针对经营需求,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分析,从而保证财务管理与业务发展方向一致。由于缺少部门间的信息反馈机制,企业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难以协调,导致企业无法对自身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展开科学的分析,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盲目进行业务扩张,却未准备充足的资金等。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不可避免。但企业可通过科学的风险预测,进行有效的风险规避,或通过风险评估,将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但许多企业在实施财务内控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部分企业将管理重心落在预算、审计等方面,对风险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部分企业只针对风险制定基础的防范措施,并未对风险因素进行分类,考量不同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程度。从长期经营的角度来看,潜在的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如果企业不够重视风险管理,或难以采用正确的方法规避和防范风险,极有可能导致风险的集中爆发,或风险的规模不受控制,对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资金的管控,涉及企业资本的控制和资源的分配。一旦资金管理出现问题,企业运营效率将大幅下降,企业盈利将受到影响。这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无疑是对企业巨大的打击。但从部分企业的财务内控实施效果来看,企业资金管控能力偏弱的现象比比皆是。一方面是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够严格,导致资金无法及时收回。应收账款的增加,大大降低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对企业后续发展造成诸多影响;另一方面是部分企业的资金结构不够合理。企业自身已处于高负债的状态。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资金运转效率较低,运营风险增加。不仅导致各类经营活动受到影响,同时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企业提高财务内控有效性的首要策略,就是要更新管理观念,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形成完备的财务流程。
首先,治理结构制度的制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对内部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在调整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岗位职责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不同员工、不同岗位的特性[1];另一方面,也要确保清晰、明确的职责划分。尤其是要坚持关键性岗位不相容的制度。通过制度与组织结构的有机配合,促使企业内部形成严谨的内控环境,为内控管理提供支持。
其次,预算制度的制定,要将财务内控贯穿于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强化预算的约束力。一是要严谨地设置预算目标,确保与企业发展战略一致。财务内控要提供精确的财务数据,结合经营现状、行业现状以及市场现状,制定合理的预算目标;二是要通过制度的约束,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各部门财务行为、经营活动及业务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管,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降低预算执行偏差;三是要完善预算考核机制,建立健全预算考核制度。行之有效的预算考核制度,不仅能够将绩效考核与财务内控联系起来,同时也能够发挥更好的内部管控作用,实现闭环管理,全面提升财务内控管理效率。
最后,审计制度的制定,要充分利用审计的监督与辅助职能,为财务内控实时提供保障。一是要形成独立的审计管理机制,全面审核财务内控流程的标准化及规范化[2];二是要保证审计部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确保审计监督结果的公正性;三是要引入群众监督及外部监督,并将审核结果上报至管理部门,通过多方面的监督,提升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有效性。
新形势下,信息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新趋势。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共享反馈机制,将为企业财务内控提供有效的辅助。企业在强化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地引用各类高新技术,而是要考虑自身情况结合实际需要,建立科学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一是系统模块要与财务工作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与水平;二是要真正发挥信息化系统的信息传递作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信息反馈渠道。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要设置信息沟通模块,帮助各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尤其是业务与财务之间的交流渠道,在保证业务工作的开展与落实的同时满足财务部门的业务信息需求。此外还要设置信息反馈模块,快速收集企业内部各类财务信息,并汇总成直观的图表,反馈至管理层及领导层,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数据。
新形势下,企业要全面推进风险评估,建立评估体系,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方面,企业要关注两个部分,一是风险的评估,二是风险的预警。评估方面要结合以往的管理经验,合理地分析各类财务风险,将所有风险隐患按照不同的类别及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再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3]。一旦风险发生,第一时间将风险因素与分类结果相比对,快速评估风险影响,启用应对措施;预警方面,要结合信息反馈机制,快速对风险进行响应。针对不同的风险隐患,设立不同的预警标准。当风险发生,财务数据变化达到预警标准时,财务部门要第一时间向上级反馈。管理层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快速完成风险应对,减少风险的影响。
此外,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也需进一步的加强,一方面要组织风险管控宣传,提升财务内控管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提升财务部门对风险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要组织多方面的培训。重点针对财务部门展开风险控制技能培训,在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的同时,提升其风险控制意识。
企业实施资金管理、预防资金风险要从两部分入手。一是要强化信用管理,关注业务拓展,保证对应收账款的管控。通过信用管理,确保合作方的信用水平及企业实力,从源头杜绝资金回收问题[4]。关注业务拓展,避免盲目的资金投入影响资金流动。通过对应收账款的严格控制,降低不必要的资金消耗;二是要强化对资源投入和收益的管理,加强对业务活动的监控,保证企业资金结构的合理性。
企业经营正处于复杂的市场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构建以财务内控为导向的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企业防范和控制各类财务风险,同时有助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发展壮大。目前,许多企业财务内控实施策略的有效性受制度、反馈机制、风险管理及资金管控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因此,企业要逐步完善内控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强化资金管控等管理模式的变革,从而保证财务内部控制实施策略的有效性、保证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助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