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文政
清朝大举入关后,把主要精力用在统一战争上,北部边疆防御能力减弱,给沙俄侵略军以可乘之机。17世纪五六十年代,哥萨克匪帮侵入黑龙江流域,清朝由于兵力所限,虽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反击,但都未能从根本上杜绝沙俄武装人员的入侵,致使尼布楚、雅克萨等城被沙俄军队长期占领。1682年,康熙帝平定三藩后,开始谋划反击沙俄侵略军,设立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以加强北部边疆治理。为了顺利攻打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先后在黑龙江将军辖境内开辟从吉林乌喇至旧瑷珲城、从旧瑷珲城至雅克萨、从墨尔根至雅克萨三条驿路。三条驿路的开辟,为清军顺利攻打雅克萨,驱除沙俄侵略军,签订尼布楚条约奠定了基础。
自17世纪40年代始,俄国一直把侵略黑龙江流域作为向东扩张的主要目标。明清之际,俄国侵略军哥萨克趁满族入关统一全国之机,侵入黑龙江流域,确定“如果不可能用文雅手段将新土地居民置于俄国统治之下,就用武力加以镇压,使其地变成废墟”①张向凌:《黑龙江历史编年》,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86 页。的侵略策略,致使黑龙江沿岸各族人民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各族居民被俄国人的索贡和收粮弄得一贫如洗。清政府鉴于一部分居民四散奔逃,始被迫下令内迁,黑龙江沿岸村落变成一片废墟”②张向凌:《黑龙江历史编年》,第190 页。。哥萨克占领雅克萨城之后,以此为据点,四处窜扰,烧杀掠夺,并在占领地筑城以守。由于清政府当时没有足够的兵力抗击沙俄的入侵,黑龙江各族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三藩之乱平定后,清朝后顾之忧解决了,康熙帝开始制定经略东北边疆政策,组织军队抗击沙俄入侵。
(一)沙俄侵略军盘踞雅克萨城四处劫掠。1665年,以切尔尼戈夫斯基为首的哥萨克匪帮,在沙俄尼布楚当局的支持下,继哈巴罗夫、斯捷潘诺夫之后,再次侵入黑龙江流域。1638年,切尔尼戈夫斯基因犯罪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后来在勒拿河上乌斯季-库特的煮盐场服刑期间,杀死督军奥布霍夫,然后纠集84 名罪犯逃到黑龙江流域,盘踞在雅克萨城,四处侵扰和掠夺。巴赫鲁申《哥萨克在黑龙江上》载:“1665年7月,切尔尼戈夫斯基和奥布霍夫在基连加河上偶然相遇。……七月二十五日(公历8月4日)夜间,当督军正准备启程返回伊利姆斯克时,切尔尼戈夫斯基率其子弟和其他心怀不满的人,闯上督军的座船,杀死了他。据某些资料记载,暴动的结果是商铺遭受了洗劫和捣毁。嗣后,切尔尼戈夫斯基决定偕同主要的同盟者逃往阿穆尔河,……一路上,他的匪帮中不断补充其他冒险的人们,总数达到了八十四人。入冬前,切尔尼戈夫斯基来到了土吉尔连水陆路,然后沿冬季道路到达阿穆尔河,在阿尔巴津的废墟停下。”①巴赫鲁申:《哥萨克在黑龙江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年,第49 页。切尔尼戈夫斯基在雅克萨定居下来,“修造一座城堡”②瓦西里耶夫:《外贝加尔的哥萨克》卷1,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年,第125 页。,盘踞于此。巴赫鲁申《哥萨克在黑龙江上》记载:“在岸边城堡的旧址上,建成了一座长十八俄丈、宽十三俄丈的四角城,四周围建有木墙和两丈宽的壕沟。在靠陆地那一侧的墙上,修起了一座高塔楼,塔楼下开辟了一座出入的城门。”③巴赫鲁申:《哥萨克在黑龙江上》,第62 页。到了1670年,聚集在雅克萨城的哥萨克匪帮已经达到101 人,他们在雅克萨城周围耕种肥沃的土地,每年都有很大的收获。切尔尼戈夫斯基盘踞在雅克萨城以后,不仅在附近建立了据点,而且还招募各地叛逃人员,扩充军事实力,实行抢劫活动,“不仅抢掠附近地区,而且还常常袭击居住在中国境内的达斡尔人和吉切尔人”④巴赫鲁申:《哥萨克在黑龙江上》,第49 页。。这伙哥萨克匪帮逐渐深入清朝龙兴之地进行抢掠。“一六六六年,他们闯进呼伦贝尔一带,强迫居民缴纳毛皮。一六六八年,又窜到精奇里江一带骚扰,捕捉人质,勒索貂皮。次年,切尔尼戈夫斯基派出匪徒七十人,进犯我国东北腹地齐齐哈尔一带,肆行焚抢。”⑤佟东:《沙俄与东北》,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第40 页。
切尔尼戈夫斯基的抢掠活动,虽然遭到当地中国各族居民的强烈抵抗,但是得到了沙俄政府的支持。切尔尼戈夫斯基“把一部分掠夺的赃物,佯称是从土著居民那里为沙皇征得的供物,送往涅尔琴斯克(尼布楚)”⑥巴赫鲁申:《哥萨克在黑龙江上》,第50 页。,以示对沙皇的忠诚。沙俄出于侵略扩张的需要,把切尔尼戈夫斯基一伙哥萨克匪帮,当做侵略扩张的马前卒,给切尔尼戈夫斯基提供武器弹药,补充兵员。尼布楚督军阿尔申斯基说:“他们并非盗匪,而是大君主的臣民,在这些地方筑城,是奉有上谕的。”⑦班蒂什·卡姆斯基:《1691—1792年俄中两国外交文件汇编》,1882年俄文版,第17 页。1671年3月17日,沙俄出于侵略中国的需要,正式任命切尔尼戈夫斯基为“阿尔巴津总管,他的部队得到了两千卢布的薪饷”⑧巴赫鲁申:《哥萨克在黑龙江上》,第51 页。。这样,以切尔尼戈夫斯基为首的哥萨克匪徒盘踞在雅克萨城,也就意味着沙俄政府正式派兵“驻守”在雅克萨城了。沙俄政府把他们当作东方土地开发的先遣军,把雅克萨城当做侵略中国的前哨阵地。这样一来,盘踞在雅克萨城的哥萨克匪帮,在沙俄政府的指使下,疯狂地抢掠,他们对黑龙江沿岸各族人民说:“我们沿黑龙江和其它河流建立城镇,你们必须向我们纳贡,如若不然,我们就彻底消灭你们。”⑨巴德利:《俄国、蒙古、中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301 页。“一六七五年,切尔尼戈夫斯基率俄军三百人,越过黑龙江向我国嫩江支流甘河地区进犯,沿途烧杀劫掠,捕捉居民,并在精奇里江一带大肆侵扰,强筑城堡。一六七六年,在急流河口建立了急流斯克;一六七八年,在精奇里江上游建立上结雅斯克;次年,在西林木迪河地区建立西林宾斯克,在多隆河口建多隆斯克。”⑩佟东:《沙俄与东北》,第41 页。沙俄侵略军以这些城堡为据点,四处窜扰,烧杀掠抢,索伦总管卜吉尔代向清朝政府报告说:“罗刹执苏定阿、穆禄各一子,每丁勒取貂皮三张。闻罗刹今秋在于贩粮米,交貂皮,约所罗刹筑室居住,每年冰解之时,弃室往居雅克萨。至秋复来,冬亦不去。罗刹约有七十人,所居之地,过乌龙江十五日程博尔麻塔河源区处。”⑪北京师范大学清史研究小组:《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149 页。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为保卫边民生产生活,决定开始反击沙俄侵略军的入侵。
(二)清政府积极备战反击沙俄侵略军。黑龙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归宁古塔将军管辖。由于沙俄不断入侵,致使“宁古塔将军反击侵略者的任务日益繁重”①王培乐:《黑龙江建置述略》,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年,第44 页。。然而,驻守在宁古塔的军队数量有限,且远离黑龙江沿岸地区,特别是对抗击沙俄在黑龙江中上游一带的渗透和蚕食,路途遥远,鞭长莫及。清军从宁古塔出发大约得几个月时间,待到达该地时已经精力耗尽,同时军事供给也成问题,这对征剿沙俄侵略军极为不利。当时清政府正忙于平定三藩之乱,没有兵力来反击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于是清政府先后派出使臣,到尼布楚与沙俄交涉,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康熙帝在给沙俄的国书中说:“亟盼今后勿进犯朕之边民,勿再滋生事端。如信守此项诺言,则朕与尔等今后即可和平愉快相处。”②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十七世纪俄中关系》,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276 页。清政府派使臣多次与沙俄进行交涉,真诚地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彼此晏居,兵戈不兴”③《清实录·圣祖实录》卷119,康熙二十四年正月癸未。。然而沙俄却没有和平解决的诚意,不断扩大侵略范围。清政府面对沙俄入侵的严重威胁,在以和平的方式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不得不加强备战,着手以武力的方式,反击俄军的入侵。康熙十五年(1676),清政府将宁古塔将军驻地,从吉林宁古塔(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宁古塔镇)移至水陆交通便利的吉林乌喇(又作吉林乌拉,今吉林省吉林市)。吉林乌喇是松花江岸边的重要城市,从这里可以通过松花江、黑龙江抵达旧瑷珲城和雅克萨城。清政府命令宁古塔将军巴海,在此建城。《宁古塔纪略》记载:“康熙十五年春,移宁古塔将军驻镇于此。建木为城,倚江而居。所统新旧满洲兵两千名,并徙直隶各省流人数千名居此,修造战舰四十余艘,……又有江船数十,亦具帆樯,日习水战,以备老羌。”④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第110 页。“流人除旗下及年逾六旬者,一概当役;选二百名服水性者为水军,习水战;又立三十二官庄,囤积粮草。”⑤吴振臣:《宁古塔纪略》,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33 页。这一系列军事准备,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军事防御,但还是处于防守状态,没有从根本上铲除沙俄侵略军入侵的威胁。
康熙帝汲取以往抗俄斗争的经验和教训,为了从根本上防止出现“我进则彼退,我退则彼进,用兵无已,边民不安”⑥《清实录·圣祖实录》卷119,康熙二十四年正月癸未。的局面,确立了“永戍黑龙江”方针。为了加强对黑龙江流域的治理,他开始筹措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调整行政区划,把宁古塔将军管辖的黑龙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划出来设立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管辖。黑龙江将军的设置,是清朝政府为抗击俄军入侵、永戍边疆的重大政治举措。
在设置镇守黑龙江等地方将军后,康熙帝先后派郎淡、彭春、马喇等人员,前往雅克萨城考察黑龙江水陆交通。经过详细考察确定黑龙江将军驻地后,设置了三条驿路:第一条驿路自吉林乌喇,经茂兴站进入黑龙江境内,寻嫩江向北逆水而行至墨尔根城东,再转行陆路至旧瑷珲城(黑龙江城),全程共设置25 站;第二条驿路从旧瑷珲城在黑龙江左岸寻黑龙江逆水上行,经额苏里、呼玛尔至雅克萨城,全程设置驿站情况不详;第三条驿路从墨尔根出发寻嫩江逆水上行,在大小兴安岭之间直奔雅克萨城,全程共设置25 站。
(一)黑龙江将军驻地的最终确定。康熙二十一年(1682)三月,清朝平定三藩。当年四月,康熙帝以祭祖名义东巡,在“躬诣盛京告祭三陵”之后,“省观乌喇地方”。⑦《清实录·圣祖实录》卷101,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己丑。康熙帝在吉林乌喇游览松花江,检阅水师,接见宁古塔将军巴海和副都统萨布素,开始谋划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之后不久,清廷派出副都统郎淡等,以捕鹿为名到达斡尔、索伦地方侦查敌情,了解俄军情况。郎淡离京前,康熙帝特别嘱咐说:“罗刹犯我黑龙江一带,残害居民,昔发兵进讨,未获剪除。近闻蔓延益甚,过牛满、恒滚诸处,至赫哲、飞牙客虞人住所,杀掠不已。尔等此行,详视陆路远近,沿黑龙江行围,径薄雅克萨城下,勘其居址形势。”①鄂尔泰等:《八旗通志》卷153,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3883 页。“度罗刹断不敢出战,……万一出战,姑勿交锋,但率众引还,朕别有区画。尔等还时,须详视黑龙江至额苏里舟行水路,及已至额苏里,其路直通宁古塔者,更择随行之参领、侍卫、同萨布素往视之。”②《清实录·圣祖实录》卷104,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庚寅。
康熙帝让郎淡等人视查额苏里的目的,就是准备在额苏里建城,把黑龙江将军衙门设在这里。郎淡等人沿着辽金古道,寻嫩江北上到达雅克萨城,然后从雅克萨城顺黑龙江而下到达旧瑷珲城,沿途考察了山川地理和俄军盘踞情况。历经三个多月,“副都统郎淡等自打虎儿、索伦还,以罗刹情形具奏。上谕议政王大臣等曰:据郎淡等奏,攻取罗刹甚易,发兵三千足矣,朕意亦以为然。第兵非善事,宜暂停攻取,……于黑龙江、呼玛尔二处,建立木城,与之对垒,相机举行。……黑龙江城距索伦村不远,五宿可到,期间设一驿,俟我兵将至精奇里乌喇,令索伦接济牛羊,甚有裨益。”③《清实录·圣祖实录》卷106,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庚子。这里的黑龙江、呼玛尔之间建木城,当是在额苏里建木城。康熙帝首次提出在黑龙江城去往索伦村的路上,设置驿站一处。
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帝曾“令乌喇、宁古塔兵,往黑龙江、呼马尔,尚未启行。寻尚书伊桑阿以造船赴宁古塔”,遂“命传谕巴海等,兵抵黑龙江应驻何地,其详议以闻”。四月庚辰(初八日),接到巴海等奏言:“黑龙江、呼玛尔,距雅克萨城较远,若驻兵两处,则势分道阻,难于防御,且过雅克萨,有尼布楚等城,罗刹倘水陆运粮,增兵救援,更难为计。宜乘其积储未备,速行征剿。”随后,“议政王大臣等,议如巴海等所请”。康熙帝对此速行征剿打法给予明确批评,认为“所议进征罗刹军务,殊为疏略”。他根据“勘得黑龙江、呼玛尔之间,额苏里地方,可以藏船,且有田垄旧迹,即令大兵建立木城,于此驻扎”,再次明确把黑龙江将军驻地设在额苏里。额苏里在黑龙江城与呼玛尔之间,可以兼顾上下首尾,便于攻取退守,有利于屯兵。在议政王会议上,康熙帝针对额苏里的交通情况,提出“额苏里、索伦村庄之间,应设四驿,令赴索伦理番院大臣董其事”。④《清实录·圣祖实录》卷109,康熙二十二年四月庚辰。夏家骏认为,“康熙帝谕令巴海筹建黑龙江、呼玛尔二城之前,早已注意到额苏里的重要性”,额苏里比黑龙江城(旧瑷珲城)的优越之处在于它距雅克萨城较近,“在额苏里设置、屯兵,对攻取盘踞雅克萨的敌人有利得多”。于是,康熙帝在九月初九日谕令“大兵建立木城,于此驻扎,永戍额苏里,设将军、副都统、协领管辖镇守”。⑤夏家骏:《黑龙江将军衙门南迁原因辨析》,黑河学刊编辑部编:《瑷珲历史文集》,1994年,第29 页。
但是,黑龙江将军驻地设在额苏里的想法后来并没有实现,其原因在《清实录》中有记载。副都统萨布素等曾奏称:“冬时进征,炮具军糈,输运维艰,倘遇大雪,亦未便用兵。今冬可暂驻额苏里,俟来年四月冰解,即往攻雅克萨城。”康熙帝接到奏报后,命议政王大臣会议研究,议政王大臣议复:“前奉暂停攻取,相机举行之旨,萨布素请于来年四月进征,毋庸更议。”康熙帝上谕曰:“我兵既命永戍额苏里,应派乌喇、宁古塔兵五六百人,打虎儿兵四五百人,于来秋同家口发往,设将军、副都统、协领、佐领等官镇守,深为有济。至来年,运席北诸地粮米于额苏里,若止用猎户,必致稽迟。萨布素等业已支取来年六月前兵食赍行,今又停止进征,应量发萨布素等军前水手,由陆路直往席北。俟来年冰解,与猎户协运,可否如此施行?令郎淡驰驿速往萨布素处确议。”康熙帝派郎淡驰驿速往萨布素处,商量确定永戍额苏里的方案。萨布素和郎淡商定后,向康熙帝奏报说:“额苏里今年七月,即经霜雪,乌喇、宁古塔兵家口,若来秋迁移,恐地寒霜早,诸谷不获、难以糊口,应于来春,就近移打虎儿兵五百人,先赴额苏里耕种,量其秋收,再迁家口,以乌拉、宁古塔三千余兵,分为三班,将军、副都统等更番统领驻防。”萨布素要求先派兵进行耕种,提出将宁古塔3000 名士兵分三批轮流驻守的建议,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认可。“议政王大臣等,议如所奏。”对此,康熙帝提出了反对意见:“果如萨布素等所奏,兵丁频事更番,必致困苦,非久长之策。其在黑龙江,建城永戍,预备炮具船舰,令设斥堠于呼玛尔,自黑龙江至乌喇,置十驿,……仍设将军,副都统领之。”康熙帝的想法是把黑龙江将军驻地设在额苏里,然后在呼玛尔设立斥堠,从呼玛尔至黑龙江设立驿路,把粮食储存在黑龙江,以保障军需供应。萨布素针对康熙帝这一构想,在奏折中说:“永戍黑龙江诸务,上谕周详,悉宜遵奉。”萨布素考虑到工期时间紧,工程量大,完成困难,遂向康熙帝申请“发乌喇、宁古塔兵五百人,协力筑城,工竣即回”。康熙帝没有同意立即发兵的建议:“乌喇、宁古塔兵,别有调遣,毋得发往,令副都统穆泰,率盛京兵六百人,于来年三月抵彼处,筑城器具,悉备以行,余俱如前议。”①《清实录·圣祖实录》卷112,康熙二十二年九月丁丑。这样,额苏里地方暂时就没有筑城。
第二年,郎淡和彭春等上奏说:“从瑷珲到雅克萨,舟楫可通,无险阻之患,两岸均可牵缆而行,从瑷珲至黑龙江和松阿里江②松阿里江,今松花江。汇合处,马行可半月程。从两岸河口至雅克萨城,马行可一月程,舟行逆流可三月程。舟行虽稍迟时日,凡军饷、重器皆可至于雅克萨城下。”③鄂尔泰等:《八旗通志》卷153,第3883 页。遂使康熙帝改变原在额苏里筑城的计划,选在黑龙江左岸瑷珲地方筑城永戍。夏家骏认为:“黑龙江将军驻地最早设在额苏里,康熙二十三年(1684)春,才迁去黑龙江城(旧瑷珲)。”④夏家骏:《黑龙江将军衙门南迁原因辨析》。这一论证至为正确,康熙帝把黑龙江将军治所设在旧瑷珲城(黑龙江城)后,便开始了以此为中心的黑龙江驿路开辟。
(二)黑龙江驿路的开辟过程。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衙门驻地,确定在旧瑷珲城之后,清政府便开始规划黑龙江交通线。从旧瑷珲通往京师的交通线,是自北魏以来,中原通往东北亚的交通大动脉。有些驿站在隋唐至辽金元时期就已经设置了,如从吉林境内进入黑龙江境内的茂兴站,在金元时期就是肇州治所。今嫩江境内的伊拉哈驿站,在隋唐时期是室韦都督府驻地,辽室韦国王府、金乌古迪烈统军司治所。卜奎驿站在元朝称吉答站,到了清朝时期卜奎驿站已经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市镇。当时中俄两国交涉活动,时常在卜奎驿站举行。早在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前,中俄两国就在卜奎驿站进行外交谈判。如,1676年2月5日,俄国外交使节斯帕法里一行抵卜奎附近,“清朝政府得到斯帕法里出使的通报后,特地派礼部右侍郎、暂署理番院侍郎事务马喇前往卜奎迎接。3月7日,马喇一行来到卜奎。经过双方交涉,直到3月13日,双方才第一次见面。”⑤刘民声、孟宪章、步平:《十七世纪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史资料》,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35 页。这则史料充分说明,卜奎驿站在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之前就已经存在。因此,清朝所开辟的从吉林乌喇至旧瑷珲这条驿路,实际是在原有驿路基础上重新修复而成的。
吉林乌喇至旧瑷珲(黑龙江城)驿路,初“置十驿”⑥《清实录·圣祖实录》卷112,康熙二十二年九月丁丑。,在雅克萨之战中,由于运送兵员和物资的需要,驿站增设至19 个。《清实录》载:“先是,郎中包奇等奏:自吉林乌喇至黑龙江,计丈量共一千一百九十五里,应设十四驿。上谕:驿递关系紧要,凡丈量当以五尺为度,今程途太远,令包奇再驰驿前往,详加丈量。至是,包奇等奏:自吉林乌喇城,至黑龙江城,以五尺细丈,共一千三百四十里,应设十九驿。上命如议行。复令每驿设壮丁并拨什库三十名,马二十匹,牛三十头。壮丁自盛京、宁古塔所辖各驿柳条边派出,马牛令盛京户部,照数采买送往。”⑦《清实录·圣祖实录》卷121,康熙二十四年七月壬申。至于后来仅黑龙江境内就发展为23 个驿站,是逐渐增设的结果。
第二条驿路,是从旧瑷珲(黑龙江城)至雅克萨,这条驿路实际上是从吉林乌喇至旧瑷珲(黑龙江城)驿路的延长。这条驿路前期主要以水上驿路为主,陆上驿站较少。《清实录》载:“黑龙江城距索伦村不远,五宿可到,其间设一驿,俟我兵将至净溪里乌喇,令索伦接济牛羊,甚有裨益。”①《清实录·圣祖实录》卷106,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庚子。“从瑷珲到雅克萨,舟楫可通,无险阻之患,两岸均可牵揽而行,从瑷珲至黑龙江和松阿里江(今松花江)汇合处,马行可半月程。从两岸河口至雅克萨城,马行可一月程,舟行逆流可三月程。舟行虽稍迟时日,凡军饷、重器皆可至于雅克萨城下”。②鄂尔泰等:《八旗通志》卷153,第3883 页。从这两条史料可以看出,清军从旧瑷珲出发进攻雅克萨是水陆并进。这条驿路在两次雅克萨之战,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条驿路是从墨尔根至雅克萨的驿路,也是在原有驿路基础上设立的。1681年2月22日,“中国百人长戈尔鲍和西波,从脑温江上中国村落率二十人来到阿尔巴津堡”③刘民声、孟宪章、步平:《十七世纪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史资料》,第265 页。。这条史料说明在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之前,从墨尔根到雅克萨之间是有路可通的。第一次雅克萨之后,清政府以为沙俄侵略军可“数日即行击破”,遂放松警惕,康熙认为在雅克萨战争中进征的官兵“殊属劳苦,令伊等暂回吉林乌喇地方”休整,只拨少部分“盛京、达虎儿之兵,酌量派往防守”。④《清实录·圣祖实录》卷121,康熙二十四年六月癸卯。然而,沙俄侵略军不久卷土重来,盘踞在雅克萨城,以图长期据守。康熙帝针对内地至雅克萨之间交通信息不畅的现实,令议政王大臣研究设立墨尔根至雅克萨之间的驿路。康熙二十四年(1685)四月乙未(初六日),“上谕议政王大臣等:黑龙江兵于是月起行,五月中旬,可至雅克萨城。凡奏报军机自雅克萨至额苏里,经黑龙江前来,恐纡道迟延,令理藩院侍郎明爱,于杜尔伯特、扎赖特,派兵五百人,并索伦兵,酌自墨尔根至雅克萨设驿奏报军机,庶免贻误。明爱往来觉察,驿夫粮食匮乏,以索伦所贮米支给,黑龙江以内,每驿原设二十人,应核减一半,并入蒙古,若蒙古兵五百人过多,再为核减”⑤《清实录·圣祖实录》卷120,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乙未。。六月癸卯(十四日),康熙帝认为“雅克萨城,虽已克取,防御决不可疏”,遂“著大学士勒德洪、学士麻尔图、图纳,同郎淡、关保与议政王大臣等,会议具奏”,“应于何地永驻官兵弹压”。⑥《清实录·圣祖实录》卷121,康熙二十四年六月癸卯。九月甲申(二十七日),议政王大臣等尊旨议覆:“查墨尔根地方,最为紧要,应筑城设兵,令将军萨布素及副都统一员,驻扎于此。黑龙江设副都统一员,其驻防五百兵,以乌喇宁古塔兵参用。……既于墨尔根设兵,自须增驿,令户部、兵部、理藩院各遣官一员,自吉林乌喇至墨尔根,自墨尔根至雅克萨,宜增几驿,定议具奏。”议政王大臣的意见得到康熙帝的批准,又“令温代、纳秦驻防黑龙江,副都统博定筑城”。⑦《清实录·圣祖实录》卷122,康熙二十四年九月甲申。墨尔根至雅克萨这条驿路,全程1400 余华里,最后增至25 站。
黑龙江驿路,是从后方向前线运送兵员和军用物资,朝廷与黑龙江将军驻地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军事交通设施,它的开辟也为黑龙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一)运送兵员及军用物资。按时把兵士运送到前线,是军队取得胜利的关键。清政府发动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兵员主要都是从关内诸省征调黑龙江前线的。因此,兵员运输问题是雅克萨自卫战能否取得胜利之关键所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九月丁丑(初九日),“上谕:我兵既命永戍额苏里,应派乌喇、宁古塔兵五六百人,打虎儿兵四五百人,于来秋同家口发往”⑧《清实录·圣祖实录》卷112,康熙二十二年九月丁丑。。在第一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清军当时“在黑龙江前线由萨布素率领的乌喇、宁古塔和京旗兵共约一千五百人”⑨佟冬:《沙俄与东北》,第56 页。。在第一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清军作战部队有“来自北京、盛京、乌喇和宁古塔的满族官兵;来自山东、山西、河南等地的汉族官兵;当地的达斡尔和索伦兵。总计约三千人左右。还有一些水手和工匠也随军作战”①佟冬:《沙俄与东北》,第58 页。。在第二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萨布素率领“所部二千人攻取雅克萨城”②《平定罗刹方略》卷3,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25 页。,其中包括“八旗汉军内福建藤牌兵四百人”③《平定罗刹方略》卷3,第25 页。。这些兵源都是通过驿路运输到雅克萨前线的。
军粮和武器弹药,是作战必不可少的军需物资。在第一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前,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底,清政府从“科尔沁十旗锡伯、乌喇之官屯,约得一万两千石”④《平定罗刹方略》卷1,第2 页。粮食;第二年十一月癸酉(初六日),“尚书伊桑阿等奏:奉命议运粮瑷珲事宜,臣等议乌喇造船五十搜,除将军萨布素所发水手一百五十人,再派乌喇兵二百,猎户四百,俟明年冰解时,即以伊河屯口席北米每船载五十石,并副都统穆泰兵,三月坐粮运至瑷珲”⑤《平定罗刹方略》卷1,第8 页。。这些军粮等军用物资,都是通过驿路运往前线的。
(三)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清代黑龙江驿路的开辟,促进了东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黑龙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居住的地方,各民族散居在广袤的山野间,被自然的山水隔开,由于交通不便,经济、文化往来受阻。驿路的开辟,为黑龙江境内汉、满、蒙古、达斡尔、锡伯、索伦(今鄂温克)等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可能。各民族人民有机会在一起通商,交流生产生活经验和技术,促进了彼此之间的认同与融合。清代黑龙江驿路的开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黑龙江驿路的开辟,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驿路沿线的驿站,有的今天已经发展成为城镇。如肇源县、齐齐哈尔市、富裕县、拉哈镇、讷河市、嫩江市、黑河市等,都曾是重要驿站,现在已发展成不同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仍发挥着交通枢纽的功能。可以说,今天黑龙江的行政、交通布局,是以清代开辟的驿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