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民政局,山东 滨州 256200)
对不同行业而言,绩效管理有着不同的解释,美国研究专家曾指出,绩效管理通常是单位通过分析绩效信息来为各在编员工设定绩效目标,并会遵循规定制度对资源进行分配管理,进而为员工制定完善的发展策略,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然而我国大多数专家认为,绩效管理需要从团队管理转向个人绩效管理,实现完整的过度,工作人员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最佳管理方案,绩效管理更多的是展现一个人的基本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当今,政府部门已加大了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并在制度方面进行了创新,然而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时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便会使政府部门在对绩效进行评估时出现不可控因素,大多是不具备系统性以及战略性的发展目标,无法汇总整体的发展目标与跟进计划,对后续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民政部门对资金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民政部门在经济方面的问题,做好防范工作,则必须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扶贫救助计划,使财政管理工作能有效开展。一般而言,民政资金在进行分配时是无偿且灵活的,并且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在这种情况下,民政资金在各个环节均有可能出现问题,倘若有关部门不能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则会出现职工贪污、虚报或者代领等现象,不利于实现廉洁从政,并且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在最近几年,我国政府部门加强了对此方面工作的重视,并且加大了对民生资金管理的重视,更多地用于工程项目建设中,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在逐渐提升,因此必须要解决好民政部门在财务监督以及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处置民生资金对当前社会发展形式有很大的帮助。
无论何种单位,加大对员工绩效考核方案的重视可以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对民政部门更是如此,然而在实际管理中所达到的效果还没达到理想状态,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改善,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一些单位对绩效管理以及绩效考核两者之间的概念有着错误性的认知,两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产生错误认知是对绩效管理的错误认知。通过对某地区民政部门的调查可以发现,其在开展绩效管理时没能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运行方案,更多的是偏重绩效考核方面的内容,在分析考核数据时发现,有关人员将绩效管理以及绩效考核两项内容合二为一,未能分别进行管理,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也没能划分出来。
其次,管理人员仅仅将绩效管理作为约束正式员工的一种形式,有关战略以及绩效考核方面的内容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导致绩效管理存在局限性。目前绝大多数民政部门缺乏有效的激励作用,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所制定的奖励政策存在不足,一些民政部门在制定奖励政策时所选取的参考依据是员工岗位的决定性因素,制度不完善便会打消一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无心投入到工作中;第二,所制定的奖励较低,一些民政部门所实施的奖励制度基数很低,这便会使员工产生消极情绪,长期以来,便会使员工对自身岗位的工作产生厌烦,没有继续工作的信念。一般情况下,在对员工进行管理时需要结合其工作能力以及发展目标,同时将制定计划、开展协调工作以及控制方面的技术进行结合,整个环节还会涉及沟通、考核、结果分析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绩效考核仅仅是其中一项内容,更注重于评价环节的工作。
最后,没能建立完善的沟通、分析方案,由于绩效考核会涉及单位以及员工两个层面之间的内容,并且需要双方进行不简单交流与互动,对后续单位实现长远目标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沟通在绩效管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环节的开展均离不开沟通的支撑。只有确保员工与单位之间达成持续沟通的目标才能为后续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并且对绩效管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哪一层面的工作,良好的沟通是解决工作障碍的关键性内容,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对整个团队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合理的绩效管理方案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参与到发展策略的讨论工作中,能有效避免考核环节出现问题,确保整个考核管理的公平性与客观性。
通过分析某区民政部门经济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下文主要讲述了有关管理制度以及绩效策略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对管理制度的发展提供帮助,尽早实现任务管理目标,帮助在岗员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经济绩效管理,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民政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绩效管理系统,有效开展管理工作,进而能将员工与政府各自的发展规划融合到一起。该地区民政部门是连接政府以及员工的纽带,并且起到关键性作用,绩效管理质量的好坏影响着政府整体绩效成果。由此可见,制定完善且科学的绩效管理系统对各环节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能推动各科室工作的开展,还能记录各项工作开展的准确数据,有助于提高民政部门的规范性以及程序性,还能将部门考核绩效与员工考核绩效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与优势,确保各项工作进度的一致性,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制定系统性的绩效发展计划,第一,民政部门要将战略目标作为开展工作的目标,将绩效管理以及战略管理进行融合,通过此方法能将两者之间的优势分别展现出来,提高整体的战略发展目标,使员工认识到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战略管理工作的重视,实现两者目标的相互统一;同样,完善的激励措施能推动各环节工作的进展,提高员工对工作的认知,培养工作热情,全面将自身的才能展现出来,从而能更加投入地开展工作,制定恰当的政策能起到吸引人才的作用,对推动民政部门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帮助民政部门实现经济绩效管理最优化,达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加大对绩效管理的重视,进而提高此方面的管理水平。除此之外,在构建薪酬体系时要根据员工的工作状况进行设计,确保整体的合理性。
而当今所采用的绩效管理制度存在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各环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参差不齐,甚至会破坏整体结构,导致各环节管理工作出现漏洞,无法有效融合,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相关负责人能加强对战略目标管理的重视,构建完善的战略导向体系,有效提高各环节绩效管理;第二,各部门之间需要进行有效沟通。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其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因此,有关部门可以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到绩效管理工作中,实现资源共享,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提供便利。同时,还应加强对持续绩效沟通工作的重视,对各部门领导以及员工日常工作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进计划,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整个民政部门经济绩效管理;第三,加大对各环节数据内容的收集与记录,不仅能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还可以为检查环节提供帮助,记录员工各环节工作数据质量的记录与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民政部门以及员工自身解决问题,提高绩效管理。
通过上文论述可以发现,经济绩效管理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民政部门在使用此项管理方案时仍存在很多问题,但在政府部门意识以及认知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加强了对经济绩效管理的重视,并将提升绩效作为工作重点。尤其是将民生层面的工作视为重点内容,加强了对各个层面工作的重视与管理,基于此,民政部门当前继续解决的问题便是员工工作绩效水平低或者参差不齐方面的问题,只有及时解决这一问题,才能帮助民政部门提升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