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君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智慧工会”即工会组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新型智能化的工会服务体系,形成线上与线下立体式工会服务形式,从而有效提高工会组织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智慧工会”能够将视频、文字、数据、语音等信息进行保存、共享和互动沟通,实现工会工作服务高效化。
“智慧工会”建设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工会组织自身改革的需要。“智慧工会”建设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创新工作形式,提高工作效率,其改变了传统工作模式,促进了工会组织内部自我改革。
工会工作一直以来受到中央高度重视,建设“智慧工会”既是落实中央对工会工作的重要体现,也是工会组织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工会组织应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工作形式,构建新时期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职能作用,切实提升工会组织的服务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获得各种信息和资讯,了解世界各地每天发生的事情。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不仅为“智慧工会”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而且其他智慧型体系的建设如“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等也为“智慧工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经验和实践基础。因此,建设“智慧工会”是新时期工会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智慧工会”建设,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及时、准确地将国家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广大职工,使广大职工能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从而充分体现工会组织的政治作用。同时,通过“智慧工会”建设还能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广大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互动性,激发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充分体现工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智慧工会”不仅能够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而且能够丰富工作内容,便捷沟通方式,从而构建新时期的工会工作体系,更好地为广大职工服务。
互联网时代广大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也更加依赖于网络,他们更加迫切期盼为他们提供服务和保障的工会组织也能够成为新型“智慧”组织,通过网络帮助和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问题。因此,建设“智慧工会”要充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网络平台,为广大职工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例如,通过“智慧工会”为广大职工提供工作需要的培训课程,提供展示技能的舞台,提供解决生活和工作问题的渠道等,从而更好的为广大职工服务,成为职工的“贴心人”。
近年来,“互联网+”工会模式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良好的工作效应,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为“智慧工会”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经验和基础保障。一是通过“互联网+”工会模式的开展,使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从思想上开始接受并熟悉了新型工会工作模式;二是通过“互联网+”工会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三是“互联网+”工会模式的实施,已经创建了一些网络应用平台,为“智慧工会”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技术支持。
目前,国内已经具备了“智慧工会”建设的社会条件:一是具备了完善的组织体系。我国工会组织体系完善,既有国家层面的全国总工会,也有各级政府工会组织,还有企事业工会组织,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组织体系。二是工会组织人才资源丰富,涵盖各行各业人才,他们在不同的工会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我国工会组织已经具备多种模式的职工活动基地,并开展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工会活动。如工人文化宫、职工培训中心以及劳动模范疗养基地等。工会组织经常会组织开展劳动技术大赛、劳动模范评选以及助学帮困等活动,通过基地建设和工会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工会职工提供了优质而多样的服务。四是国家为工会组织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确保工会基地建设和工会活动有序开展。
实际工作中有些工会工作人员思想比较保守,不愿意接触新鲜事物,对互联网认识不足,对现代网络技术觉得应用难度大,不愿意在工作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同时,还有部分工会工作人员缺乏互联网思维,工作目的不明确,缺少创新思维能力,不知道该如何构建“智慧工会”。
“智慧工会”需要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来完成构建和具体应用。但当前的工会组织中,既没有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也没有开展相应的网络技术应用培训,导致网络技术管理和网络技术应用人才匮乏。而专业人才缺失会极大影响“智慧工会”建设工作。
一是“智慧工会”服务定位不够准确。当前“智慧工会”平台在构建与内容设置方面更多的是考虑工会组织的管理方面,而不是从服务广大职工的角度去设计的。二是“智慧工会”提供的服务针对性不强。当前有的“智慧工会”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和项目,只是工会管理者的设想,缺少对广大职工需求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因此所提供的服务缺少针对性,服务效果不理想。三是“智慧工会”提供的服务人性化不足。由于没有深入调查研究,部分“智慧工会”服务平台的设计和服务不能与职工实际工作和生活相适应,导致职工对服务平台的参与度不够积极。
一是当前“智慧工会”平台为职工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够丰富,服务内容没有用心进行筛选和甄别,缺乏丰富多彩的优质资源,不能吸引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二是当前平台传播形式单调枯燥,对短视频、微信等职工喜欢的网络传播形式应用不多,吸引力、关注度和影响力不足,难以引起广大职工兴趣。
当前很多工会组织都建立了“智慧工会”平台体系,也“智慧工会”平台基本作用已经具备。但各级“智慧工会”之间缺少联系与整合,没有实现资源与服务的共享与有效沟通,导致各“智慧工会”平台缺乏整体合力。这样既浪费了网络资源,无法真正实现“智慧”与“共享”,也影响各级工会组织之间的交流和联动,以及工会工作质量和效率。并且各“智慧工会”平台体系在建设过程中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不利于节约型社会建设。
一是反馈不及时。构建“智慧工会”就是为了方便广大职工,简化办公程序,从而提升办公效率。可是很多时候职工通过“智慧工会”平台提交了办事的申请,却没能得到及时回复,反而延长了办事时间。二是操作程序不明确。操作步骤清楚明了是“智慧工会”平台提升关注度和使用率的关键,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节约办事时间,而且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智慧”的便捷。但实际应用中,多数操作流程都设置了很多要求,步骤繁琐,操作说明冗长,极大地影响了使用感受。三是栏目设置不够合理。“智慧工会”在栏目设置时应充分考虑到职工的实际需求,要简单明了,界限分明。但有些平台在设置栏目时却分类不清,信息杂乱,使用者难以快速找出所需信息,影响平台的使用效果。
新时期各级各类工会组织和工作人员,要转变思想,树立互联网思维,创新网络工作模式。工作中要充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增强为广大职工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工会组织也要把“智慧工会”建设作为近期的重要工作,把网络技术应用作为工会工作人员考核的重点内容,大力推进“智慧工会”建设工作。
“智慧工会”构建工作要由全国总工会来总体部署,各级各类工会组织积极配合。工会组织要自上而下做好“智慧工会”构建工作,要充分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明确构建“智慧工会”的理念、方向和原则,制定相应的目标和要求。各类工会组织要分工合作,形成整体合力,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享,不断提升“智慧工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智慧工会”建设要明确为广大职工服务的宗旨,要明确构建“智慧工会”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职工。只有突出了服务宗旨,才能做好后续平台建设工作。“智慧工会”建设是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提高工会组织的服务质量,从而使广大职工紧紧团结在工会组织的周围,提升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因此,“智慧工会”建设工作要深入到职工中去,了解职工的真实需求,再设置针对性强并充分体现人性化特点的智慧平台体系,使工会真正成为职工的“家”。
“智慧工会”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优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建立自身的数据资源库。同时也要与其他工会组织进行有效的数据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完善国家工会的数据信息库,真正实现“智慧工会”。这就要求“智慧工会”体系不仅要将自身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而且要将其他工会组织和社会上的有用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推动线上线下数据互联。然后将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处理,最终做出智能的决策,为广大职工提供更好的服务。
“智慧工会”建设人才是关键。因此,工会组织要有目的的选拔一些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工会组织当中来。同时,工会组织也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现代网络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智慧工会”建设的认识,提升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从而有序推进“智慧工会”建设工作。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工会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对接触“智慧工会”建设的相关人员进行网络安全知识培训,确保“智慧工会”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智慧工会”体系在构建过程中,还要注重优化智慧工会组织框架,必要时可以引进第三方资源。“智慧工会”体系建设不但要有建设思路框架,还要有技术层面支持,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操作与实施。因此,工会组织在进行“智慧工会”建设过程中要将管理与技术团队纳入到组织框架之中,提升“智慧工会”建设实力,确保“智慧工会”构建与运营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