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姗姗
钢琴艺术虽起源于西方,但是自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沉淀与创新,进行了特色化的民族发展历程。当前的钢琴音乐发展已然融合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断地探索着自身的民族化发展进程。自“西学东渐”开始,我国的作曲家、演奏家便开始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它们都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沃土之中。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的诞生和发展,都与其民族文化的土壤不能分离;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无不在彰显出其民族精神与地域特色。中国钢琴作曲家融合运用了众多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在作品之中,既能在本土充分地彰显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又可以通过钢琴这一西方舶来的乐器建立起中西方音乐艺术沟通交流的渠道。中国钢琴艺术家在传统音乐中吸纳优秀元素,将之与外来音乐形式结合,把东西方优秀的音乐元素融合进创作之中,这也是中国作曲家和钢琴演奏者在探索富有中国民族特色钢琴音乐实践中的必经之路。我国的钢琴艺术扎根传统文化,因而深受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影响,具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内涵,显示出非常深刻的民族性。因而,中国钢琴作品用源自西方的乐器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品质,这些民族化的钢琴作品中能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显著特点,以钢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进行了创新诠释。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繁多,不同地区的历史地理条件皆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众多民族自古以来皆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多元文化类型。因而,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独立的文化色彩,在文化丰富性发展的大背景下,每个民族、不同地域孕育、诞生的传统音乐都具备鲜明的民族与地方特色,加之我国文化自古以来的包容性,使得我国也在不断的接纳、吸收外来的民族和他们所带来的文化优势,这些都为多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素材。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多元的色彩。
随着钢琴艺术在我国的民族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应用其中,形成了审美底蕴深厚的新风格钢琴音乐作品。因而,钢琴作曲家们也从我国的传统音乐中吸收丰富的元素,激发音乐创作灵感,将自身对中国民族化钢琴音乐的思考与认知,应用于实践当中,不断创作出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的优秀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自20世纪早期,赵元任、贺绿汀等音乐家们就开始了民族化钢琴音乐创作的探索以来,我国民族化钢琴艺术的发展也日渐繁盛。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呈现出“井喷”的态势,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在国内外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显然,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包容性特质,使中国民族化钢琴音乐创作具备了鲜明的民族性与多元性的基础,也推进了钢琴艺术在我国的民族化、本土化发展。
举例来讲,夏良于1987年创作的《版纳风情》是以云南省傣族民间音乐元素为素材,创作而成的钢琴组曲作品。全曲分为五个乐章,分别为:林、水之舞、情、彩蝶戏花、铓与锣(铓与鼓),结合傣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主要运用了现代钢琴音乐的表现手法,彰显出西双版纳浓郁的民族风情,音乐旋律中意境的塑造非常精彩。其中,第三乐章起始为一小节描述性质的引子,作曲家运用了云南傣族民间的山歌音乐元素进行创作,并在音乐旋律中加上了当地少数民族音乐中大量出现的调式和变音,从而增添了钢琴音乐作品浓厚的地方特色。此外,整首曲子的演奏速度也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充满了自由和活泼的色彩,彰显了少数民族群众崇尚自由、乐观向上的情怀。在这组钢琴音乐作品中,情感丰富,含蓄而真诚,所以演奏者在弹奏力度上,要充满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使音乐旋律呈现出错落有致、色彩浓郁的风格特征,尤其是音乐的留白更是增加了钢琴音乐隽永的意味,也显示出世代居住于河谷低地、随水而居的傣族群众,如水一般温柔且坚韧的民族性格。第五乐章在行板的速度进行中,用参差不齐的节奏型加上低沉浑厚的声响,模拟出了流行在傣族民间多种特色打击乐器的声响,赋予了钢琴音乐旋律浓厚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
再如,陆培创作的《山歌与铜鼓乐》这首钢琴音乐作品,将山歌与铜鼓两种极富广西地域民族特色的音乐素材结合为一体,是一首带有试验性质的民族钢琴音乐作品。铜鼓在西江上游地区很多民族中都存在,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广泛应用于当地民间的传统乐器形式。在钢琴作品《山歌与铜鼓乐》的创作中,作曲家汲取了生动的因素素材,对音乐意境进行了深度刻画。不仅将广西民间山歌的音乐旋律进行了艺术化创编,而且也用钢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来呈现铜鼓乐特有的节奏型和鼓点,从而使音乐的民族化色彩更加浓郁。这首钢琴音乐作品的节奏自由、奔放,呈现出特有的少数民族音乐风情,所以需要演奏者通过深厚的文化审美进行即兴二度艺术创作,才能将钢琴作品中内蕴的民族化特色彰显出来。在这首钢琴音乐的创作中,需要演奏者用钢琴模拟出铜鼓敲击的节奏特点,从而展现出浓厚的地域民族特色,则需先行对广西地区山歌文化与铜鼓文化,建立科学系统的认知,将当地的地方音乐文化特色谙熟于心,在此基础上才能传神地演绎出钢琴音乐作品中内蕴的民族音乐神韵。
“和合”为中华传统文化之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漫长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思想基础。在现今的发展中,“和合”思想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又是我国社会实现良性发展的必要思想保证。所谓,“和合”精神,始终贯穿于中华传统道德规范之中,它可以保障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协调汉各民族的团结,在国家层面实现真正的和谐统一。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和合”精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睦相处的精神出发点。当下中国社会处在重要的进步与转型时期,我们更加需要贯彻“和合”精神在民族文化价值观当中,真正去实现和而不同,为社会的多元化和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音乐艺术亦需要“和合”精神的渗透和融合,体现我国传统音乐美学观的价值。我国钢琴艺术在民族化发展进程中,“和合”的精神亦体现在很多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之中。例如,储望华创作的钢琴曲《茉莉花幻想曲》,它的创作意义在于对一般“民歌改编钢琴曲”的模式有所新的突破,增加了钢琴乐曲的幻想性和创造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钢琴音乐作品的戏剧性因素和抽象性内涵也有所提升。钢琴曲《茉莉花幻想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储望华将民歌的音乐旋律进行了多次的变奏,使曾哥音乐的发展如讲故事一般有着“起、承、转、合”的内在逻辑;又似茉莉植物的一生,在和风细雨的春天里成长,经受夏天的狂风暴雨的历练。乐曲旋律中虽然有“不平”,看似失“和”,实际上这种不平与失和,恰是其艺术魅力之所在,这种由“不和”而走向“和”的转化过程,即为“和合”指导之下中华民族和谐包容的民族精神在钢琴音乐作品中的生动体现。
再如,倪洪进所创作的钢琴作品《壮乡组曲》中第二首钢琴曲《歌圩》,汲取了少数民族音乐素材,用壮族民歌的音乐旋律描绘了壮族“三月三”这个民族特色节日中“歌圩”的热闹场面。这首乐曲在创作中采用了西方复调技法作曲,把各声部交织于一体,主旋律部分则采用了问答的形式,形象地描绘了壮族青年男女对歌和“一领众和”式伴唱的热闹场面。在钢琴作品演奏中,通过音色强弱对比的运用,将男声和女声的音乐旋律凸显出来,与弱化了的中间声部形成鲜明对照。这首描绘壮乡节日气氛的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亦是建立在“和合”的美学之上形成的,它表现出“爱情之和美,人心之和善,社会之和乐”的高度美学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远离战乱、国家独立的基础上,中国音乐事业也迎来发展的新阶段。这个时期的音乐创作大多是用来表达爱国情怀,有对战斗英雄的颂扬,也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民族化钢琴艺术发展也走向了繁荣,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化特点非常的明显,为了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和鼓舞百废待兴时期社会价值的创造,作曲家们有意识地大量运用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钢琴作品之中,这对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扬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的钢琴音乐作品,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例如,钢琴改编曲《黄河钢琴协奏曲》取材自抗战时期的大型民族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在创作中,运用了诸如劳动号子、说唱、民歌等多种传统音乐元素,气势恢宏,彰显出中华民族必胜的坚定决心,彰显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钢琴曲的改编中,汲取了声乐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并进行了丰富的创编,在保留民族化音乐特色的同时,增添了现代创作技法和手段,借助钢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呈现伟大坚韧的民族精神。
再如,钢琴曲《我的祖国》,改编自同名歌曲。目前,有张朝、蒋泓、储望华等多个作曲家创作的不同版本,每个版都以歌曲为创作原型,但是在音乐风格上却也各具艺术特色。声乐作品《我的祖国》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创作于1955年,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打动人心,广为传唱。这首声乐作品以细腻的笔调,将抒情的心声和高亢激情的旋律融为一体,始终贯穿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将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所以,在钢琴改编作品创作中,将这种爱国主义情感进行了进一步的弘扬和彰显,利用钢琴宽广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在原作的基础上更加追求宏达的音响效果,深情的歌颂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革命精神,是对原作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再度的艺术升华。
再如,朱践耳创作的《翻身的日子》这首钢琴音乐作品,描绘了中国劳动人民在获得解放时的喜悦心情,后来成为音乐会上经常出现的经典曲目,社会影响力较大。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深重灾难和曲折发展历程,成为中国民族钢琴艺术发展史中的养分汲取之处和多元化因素之存在,在和平年代里更是成为让人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立足点。所以,钢琴音乐民族化发展,也成为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的传承载体,成为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和途径。
总而言之,在我国钢琴艺术的民族化发展历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丰富的吸收和借鉴,产生了多元化、多样性的钢琴音乐作品,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钢琴音乐作品体系。显然,经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使钢琴民族化发展展现出了自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特色,与西方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追求存在显著的不同。这也使得我国钢琴艺术的本土化发展,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文化特征,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融。因而,本课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中的融合与渗透,也使钢琴创作者和演奏者,在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进行丰富的民族化钢琴音乐的艺术实践。从而也使我国的民族化钢琴音乐在与传统文化的深度交融中,展现出卓越的艺术魅力,绽放璀璨的艺术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