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筝曲创作中的音乐留白现象

2021-11-29 13:49张竞元
黄河之声 2021年21期
关键词:可视性二度演奏者

张竞元

“余玉”亦留白之雅称,即余留空白。留白长活跃于书画界,是赋予广袤深远意境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在音乐中则为“此处无声胜有声”,以有意识的空白传递空灵妙境。音乐作品中的留白不能单纯地将其视为休止符、表演者的呼吸或乐句的停顿。音乐的审美,能够通过时间给审美主体的听觉带来“运动”的感觉,而留白,可以恰如其分地营造出这种所谓的“空间感”,并赋予其意境上的深远。

在西方,一首将现实与梦幻结合到一起的著名音乐作品《4分33秒》横空出世,作曲家约翰·凯奇将这部“无声之乐”搬上了音乐厅的舞台,创造性的将问题与答案、眼睛与耳朵、喧闹与寂静混于一体,为音乐注入了新的血液,开近现代实验音乐之先河,一问世就将这种极度“简化”的音乐让听众萌生出五味杂陈之感。

在中国学者看来,“中国音乐的留白可能是文人志士寻觅知音的心灵距离,可能是此艺知音自古难的历史距离,可能是中国音乐一直追寻的“弦外之音”、“大音希声”的心境距离。”由此可见,音乐的留白应该理解为,是一种能够营造空间意境,能给知音心灵互通提供路径的艺术形式。

一、筝曲创作中的音乐留白分类

从呈现方式上,留白可以划分为显性(休止)留白与隐性(情感)留白两种。以此为方向,在反复推敲筝曲创作中的音乐留白后,发现了不单纯依赖“筝声”体现意境,而是通过左手做韵予以辅助这一音乐留白现象,即意境的呈现需要韵的支撑与铺垫,进而呈现出更生动的联觉效应。这种感觉随节拍形态走的律动,使得艺术与人的思维达到某种同形同构,给人予以精神化的附着,进而传达出淡定的气韵和空灵的境界。以此为依托,在筝曲创作中,时常会遇到二度创作的留白想象,例如:自由延长音的出现、散板符号的预示等。这种技法的成效就如前所说,通过节拍的律动变化影响听众的精神意想,着实称得上是筝曲创作中音乐留白想象的有力正名。

在筝曲创作中,音乐留白的划分,表现为可视性与不可视性两方面。又在主客观调控下产生不同空白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留白的可视性细化为:直接性留白,即休止符、换气符与间接性留白,即泛音、滑音与自由延长音等两类。在筝乐中可理解为谱面上所能直接看到,并有呈现出留白艺术可能性的技法符号。直接性留白,是由本体直接呈现出留白艺术的谱面符号。演绎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时间流动没有外力的介入。如音乐作品中常见的休止符、换气符等。间接性留白,可理解为不以直接方式呈现出留白艺术的谱面符号。在某段时间内,透过力度、速度调控的助推,促使某些音乐元素发生一定的变化,或是发声体本身的极限所产生的空白现象,亦或通过筝曲技法的运用,以韵促进联觉的产生等,都可出现留白艺术呈现的可能性。如:

(一)音值、音强的变化

作曲家通过记谱表现力度调控的助推,缩短减弱原本的时值与音强,从而在有效的时间段内呈现出空白现象。

(二)装饰音与散板符号、自由延长音的结合

在散板符号与自由延长音的保护下,会使原本固定时值的乐音脱下刻板的外衣,进而产生空白现象的可能。在此基础上外加装饰音的修饰,更能加深乐曲情感的流露,推进脑海意境的萌生。

直接性留白与间接性留白的区别:直接性留白不靠外力的推动,单纯以时间的流动创设出一种空间感,而间接性留白一般在散板与自由延长音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助推可能会营造出空白现象,从而使感官听觉、视觉带动联觉的产生。

留白的不可视性,应该理解为谱面外不能直接由视觉所感知留白呈现的方式。演奏者从作曲背景、谱面等途径接收作曲家的留白意向,并融入自身的情绪进行二度创造,通过舞台表演、音频等方式,为听众创设出能够联想独具魅力画境的空间,从而呈现出作曲家内心的思想境界与精神依托。通过实践,在一些有关不可视性留白中,如借用昆曲“以字型腔”的演唱特点(即咬字方面的头、腹、尾,即吐字、过腔和收音等)。字的声音色彩变化与筝乐色彩变化的审美观念是相同的,通过控制出音时的力度与速度,使发音过程中的音值、音强产生相应的改变。力度减弱、速度减缓会使音乐的空间布局增大,增强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韵味,以音色渐变而将人的精神引向淡隐,从而升华至清远空灵的境界。

二、筝曲《梅花三弄》中的音乐留白现象

筝曲《梅花三弄》以宛转悠扬的音色、自由无拘的速度开场。时而加之附点、时而加之紧密的节奏,增添一种跌宕起伏之感,营造出了一幅寒冬腊月、忽隐忽现的实景图。

(一)音乐留白的可视性表现

该曲的引子部分出现了两种再创造空间意境的手法(自由延长音和休止符)做暗示,给听众及演奏者留有想象的空间感。主题第一次在泛音处出现,声色细腻。泛音技法的融入,仿佛在眼前映射出梅花的景象,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迎风起舞。多个乐句出现大跳开头,乐节内伴有附点的穿插及长音收尾,且多次以sol和mi做同音重复,使音乐淡雅轻挑、节奏活泼、富有动感。此段留白技法是泛音。泛音音色晶莹透亮,它的应用会使乐曲的意境更加返虚入浑。虽然泛音技法会使声音逐渐减弱,降低听众的听觉感受,但会增强听众的联觉效应,听觉到联觉的转化,会使听众的思绪依旧沉浸在乐曲中,从而产生“声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第一插部作为连接过渡段,采用按滑音与之前后形成对比,最后以长音收尾为接下来的主题再现作铺垫。留白技法采用的是换气符号,给结束部预留缓冲,暗示主题再现的即将到来。双手合营实音再现主题。右手将主题低八度重复变化演绎出来,体现梅花傲雪欺霜的气韵。左手小撮伴音,轻巧的节奏、简明的和声,使乐曲刚柔并济,勾勒出梅花盛开的景象。在梅花二弄中,该部分以自由延长音收尾,较于一弄的长音结尾,时值延长、空间感扩大,为梅花生长的过程进行了完美的诠释。第二插部是为音乐主题作的铺垫,象征着人们对梅花的观赏、品玩、深情赞颂。此部分加入大量的按滑音,以此呈现古琴之韵。苍劲有力的低沉音色加上刮奏的锦上添花,使得梅花的傲雪凌霜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梅花三弄中,该部分通过双手协助让乐音碰撞。右手部将主题一现与主题二现的手法相融合,以实音的手法在中音区三现主题。左手以低音区、倍低音区为主的分解和弦为此段增添了一份厚重感,并加之四拍的刮奏推进音乐动力,表现春天的到来,具有万物复苏的既视感。中间与尾部的时值逐渐拉长,预示着尾声的到来。留白技法为尾音的处理,滑音延长至无声,使之氛围更为寂静,增添一份神秘感。表现出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给予听者以太虚仙境遨游般体验。这也正是我国古典艺术的至高追求。结尾由左右双手逐渐变为右手单旋律,以此为结束做铺垫。末尾以自由延长留有空间再创之境,泛音在此更为留有回味无穷想象的点睛之笔。

(二)音乐留白的不可视性表现

首先,作曲家在引子部分,全曲的第2小节和第5小节处采用自由延长音技法,由于延长音含有自由之意,致使演奏者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理解与情感结合,进行二度创作。古筝演奏家林玲老师和周望老师在此进行了贴合原谱的二度创作,都以起定的速度之上稍加延迟,两处延长速度基本一致,前呼后应,相互映衬。由此,该部分表现了初冬梅花欲露还藏、将开未开之景,以循序渐进及二度创作进行留白的空间余留的把控,即适当延长第2小节自由延长音的时值,以此展现梅花的蓄势待发,同时以时值逐渐减少、速度渐快的方式暗示了梅花盛开的即将到来。

其次,作曲家在梅花一弄的结束部采用二拍长音收尾,在梅花二弄的结束部采用的是自由延长音收尾,梅花三弄的以自由延长音与换气符号收尾。这种音乐留白的技法处理贴合曲意,层层递进。古筝演奏家林玲老师完美呈现了作曲家之意,三弄收尾部分层次鲜明,将梅花的含苞待放、繁荣盛开、落英缤纷实景图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见,在原谱作曲技法的基础之上再加入音色的减弱处理与之交织呼应,以速度散化和音色渐变使人的精神引向淡隐,从而升华至清远空灵的境界。

最后,在插部的技法表现中,作曲家在第4小节处添加了换气符号,根据留白的定义之一(是赋予创意以广袤深远意境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所得,换气符号也可以作为演奏家二度创作之地。古筝演奏家林玲老师在此演奏时采用的是顺势而行,体现了乐句的连贯与流畅。可见,插部作为连接过渡段,以按滑音技法为主,乐句间与小节内的无缝衔接更能展现乐曲的流动感,所以此处的换气符号不建议进行二度创作。

三、筝曲创作中的音乐留白总述

(一)音乐留白的表现特征

1、虚实相生的审美特征

从谱面符号技法分析:装饰音后的留白,也就是空间留白,是动与静的结合、虚与实的结合。留白延续了装饰音后的动感,避免了音与音之间衔接的空白尴尬。过渡段前后的留白同样体现了此特征,以虚缓冲、以虚代实,增强乐段之间的层次感。这种乐曲中实质的有机体与虚化的音乐元素相结合,呈现出的就是虚实相生的效果。

从情感角度分析:每一处的留白技法背后都蕴藏着作曲家的寄托与演奏者的抒怀,并非凭空捏造、毫无意义。这种情感的联系十分紧密,相互交融、相互贯通。

2、三维立体的艺术特征

不论是留白的可视性还是不可视性,都是作品中三大主角的心灵沟通、意想交融。作曲家与演奏者的心灵交流,演奏者与听众之间的心灵互通。心灵间的互融不比临摹苦练容易,所以演绎效果的成败取决于演奏者。演奏者也需要联动乐曲其他两位主角的心灵互融。作曲家,境由心生、由心谱曲,为演奏者营造曲境,可谓留白的可视性;演奏者以情传境,呈现了留白的不可视性,听众接收演奏者的情转而变为意,三者皆因愉悦心境、精神境界追求的需要而产生,通过不同形式感知留白,从而达到心灵的共鸣。三者的结合,不仅将视觉、听觉、联觉统为一体,还构建了三维立体的艺术美。彼此之间相辅相成,互生互补,共同享受艺术唤起的美感。

(二)音乐留白的应用原则

1、适当原则

留白相当于乐曲中的点睛之笔,负载着乐曲的灵魂,所以对于留白的数量应是在精不在多。若是作曲家与演奏者疏于对留白的理解与思考,很可能跟随内心的感觉造成两种极端,过度留白或留白空缺。过度留白或许会给演奏者在演奏方面带来一定的压力,给听众带来审美上的疲劳。留白数量过多可能导致演奏者不能深切的感知作曲家的内心世界,便增加了二度创作的可能。二度创作也应在精不在多,因其过多预示着不定因素的增加,会给筝曲增添更多的不安之感,甚至会失去筝曲原有的光彩。

2、适用原则

凡事讲究贴合度,穿衣讲究舒适度,音乐留白亦是如此。并非每一处都适合留白艺术,并非常用于过渡与尾音就成为留白应用的定律。留白艺术具有特殊性而非普遍性,它有自身的特点与光芒,所以找寻适合它的道路是每一位演奏者需要深思与探索的。

(三)音乐留白的价值体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大众审美也随着时间的变迁而不再单一,然而留白正是创新、独特、多元的象征。留白的加入使乐曲富有层次感,不仅能展现静默沉重的气氛,还能呈现丰盈充实的氛围。乐曲的内涵随着留白的融合不断地丰富,各式各样的内心语汇娓娓道来,去掉了原有的青涩与苍白,增添了一份充实与饱满。

筝曲的音乐留白化处理,为听众提供再创造的机会,对听众的想象能力有较强的引导作用,使其在无意的情况下依托现有的知识储备,增补预留之下的空白,从而获得独一无二的审美体验,实现情感上的升华。同时也有助于引起筝者求知的想法与探索的精神,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现出自主性,打破陈旧的思维枷锁,为乐曲增添一份新气息。

可见,“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今天的我们提出文化自信,就是提倡和发扬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植根于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古筝,它们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是我们中华文化重要的载体。留白又是文人志士寻觅知音的心灵距离。本文借用留白的音乐现象解读筝曲的音乐创作,促使知音寻觅互通的心灵,进而传承筝乐文化、提升演奏者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新意识、提升大众审美意识。筝曲创作中音乐留白现象的探寻无疑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今创新意识的结合,不仅集成了传统文化,而且促进大众审美意识的提升,可谓一举双得。■

猜你喜欢
可视性二度演奏者
器乐演奏舞台艺术实践音乐表演心理调控探究
图说·“梅”开二度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课后二度设计的两个“关注点”
营造互动学习氛围,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