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七叶皂苷钠和丹参川芎嗪2种药物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效果

2021-11-29 14:02:16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皂苷钠川芎嗪丹参

金 鑫

(本溪市铁路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下肢骨折一般由跌倒、高处坠落、交通事故、斗殴等因素所导致,患者骨折后,多伴有下肢功能障碍,且疼痛严重。目前,临床用于治疗下肢骨折的方法,根据具体骨折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多以内固定术为主[1]。下肢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感染、延期愈合等为主,肿胀同样为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2]。术后肿胀的发生,容易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早期康复训练,从而对骨折的愈合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造成阻碍。因此,发生肿胀后,积极给予治疗较为重要。有研究指出,术后肿胀的发生,与局部静脉损伤、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有关[3]。以活血化瘀为原则治疗,是消肿的关键[4]。本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将七叶皂苷钠或丹参川芎嗪应用到了治疗过程中,效果较好,现对其效果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随机分组,观察组(n=20)性别:男/女=12/8,年龄40-67岁,平均(52.2±11.7)岁。对照组(n=20)性别:男/女=13/7,年龄43-68岁,平均(50.9±10.3)岁。2组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下肢骨折术后肿胀。(2)术后均伴有肿胀。(3)骨折前,下肢功能无异常。(4)自愿参与本次研究。(5)患者依从性强。排除标准:(1)意识异常患者排除。(2)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3)存在药物使用禁忌证者排除。

2 方法:观察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2020959)10ml+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给药10天。对照组给予七叶皂苷钠(武汉爱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369)2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给药10天。值得注意的是,除肿胀外,疼痛同样为阻碍术后肿胀消退的主要因素。适当的活动,对下肢血液回流的加快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临床应于消肿的同时,提高对止痛问题的重视,考虑通过中药内用、外敷联合应用的方式,进一步减轻病情。2组均于术后积极预防感染,与此同时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术后早期,根据患者的病情考虑康复训练,促进下肢功能恢复,促进骨折愈合。康复训练的时间,可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确定,训练频率则应根据患者的耐受度确定。为进一步消除肿胀,应保证患者饮食清淡,尽可能补充营养,促进病情好转。

3 评价标准:有效:给药10天肿胀减轻视为有效。无效:给药10天肿胀未减轻或加重。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有效率96%(19/20),对照组有效率68%(12/20),2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5.2 2组康复情况对比:观察组消肿(20.3±2.1)天、下床(2.5±0.8)天、住院(6.1±0.4)天。对照组消肿(31.0±1.8)天、下床(5.9±1.0)天、住院(8.8±0.6)天。观察组各项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5.3 2组各项评分对比:观察组治疗前VAS(6.3±0.4)分、ADL(58.8±3.4)分、JOA(9.2±0.7)分。对照组治疗前VAS(6.5±0.7)分、ADL(59.1±2.4)分、JOA(9.4±1.1)分。2组各项评分基本持平,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2.1±0.3)分、ADL(87.6±4.2)分、JOA(23.0±0.2)分。对照组治疗后VAS(4.3±0.5)分、ADL(76.4±3.0)分、JOA(17.5±0.8)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更低,ADL与JOA评分更高,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下肢骨折为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疼痛严重,且伴有炎性反应。解剖复位并采用钢板、螺钉等给予固定后,骨折部位血运可重建,愈合速度也将明显加快。骨折后,行该术式给予固定,可促进骨折愈合,但患者术后多伴有骨折部位肿胀,痛苦较大,且可对康复训练造成影响[5]。祖国医学认为,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发生,与血瘀有关。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以尽快减轻病情。七叶皂苷钠为中成药的一种,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可有效减轻水肿,改善静脉回流[6]。此外,该药物治疗术后肿胀,同样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七叶皂苷钠减轻肿胀功能的发挥,与其对机体可的松血浆浓度的影响有关。用药后,人体中该指标数值可显著增加,在其作用下,血管壁可大量分泌PGF2α,从而增加静脉张力,促进血液循环与淋巴回流,使肿胀减轻。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七叶皂苷钠后,药效维持时间较长,与口服相比,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疗效更加稳定,且无生物转化,药物代谢产物可经尿液排出,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强。将药物应用到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治疗中,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研究发现,应用该药物后,患者治疗有效率68%。

丹参川芎嗪同样为临床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动脉、改善微循环之功效[7]。由于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发生,与微循环不良有关,故采用该药物治疗疾病,可收获成效。临床研究发现,丹参川芎嗪组分以丹参素与盐酸川芎嗪为主。2种药物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进入人体,能够广泛分布于各器官及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另外,药物同样具有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的优势。本文研究发现,采用该药物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后,患者治疗有效率96%,与采用七叶皂苷钠治疗相比,疗效更高。本组患者消肿(20.3±2.1)天、下床(2.5±0.8)天、住院(6.1±0.4)天,较七叶皂苷钠相比,肿胀完全消退、下床以及住院时间更短,康复速度更快。本组患者VAS(2.1±0.3)分、ADL(87.6±4.2)分、JOA(23.0±0.2)分,与七叶皂苷钠相比,疼痛程度更轻,下肢功能更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高,优势显著(P<0.05)。肿胀消退速度的加快,能够使患者的痛苦减轻,使其下肢活动受限减轻,从而依从进行康复训练,这对术后骨折的愈合具有重要价值。远利锋[8]在研究中,同样观察了采用丹参川芎嗪治疗骨折术后肿胀的效果,结果显示,药物有效率为89%,研究结果与本文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丹参川芎嗪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疗效高,消肿、下床及住院时间短,有助于缓解疼痛,促进下肢功能恢复,且可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可对该药物进行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皂苷钠川芎嗪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七叶皂苷钠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轻型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中成药(2019年12期)2020-01-04 02:02:46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中成药(2018年11期)2018-11-24 02:57:12
康惠尔透明贴在预防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中的应用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28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及经验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42
川芎嗪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意义
中国药业(2014年21期)2014-05-26 08:56:22
七叶皂苷钠与化疗药联合对HT-29 结肠癌细胞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