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秋
(国有彰武县四合城林场,辽宁 阜新 123200)
油松是我国乔木造林树种之一,因为其拥有强大的根系,具有很强的耐旱性、抗逆性和保持水土能力,可作为水源涵养林和风景观赏林树种,生物学特征平稳,油松公益林多遍布在生态环境较弱和经济不发达等地区,大部分油松公益林经营保持在消极看护状态,科学合理经营成为重点研究对象。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公益林可持续经营发展有紧密的关联,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经营技术与方法的探索,构建完整的公益林多功能经营分类原则,建立评价体系,利用现有资源建设油松人工公益林,逐渐将简单结构的人工林培育成为科学的林分结构,让大范围林变成异龄混交,主层林的部分为本地树种,并拥有优质的森林生态系统,通常该系统应具有抗干扰和抗逆能力,使森林维持顽强的生命力与健康结构,充分发挥出公益林多功能效益。
公益林的多功能经营能够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维持生态平衡,增加林分的稳定性,发挥出林分的多种功能,通过经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林分的经济效益。因为经营目标多种多样,通常材林使用的经营方法不能够作用在人工林上面,要与当地经营类型相符合,制定合理得当的经营措施。
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可保证高出芽率,保证出芽整齐,加强生长后期的耐抗性,为以后的增产打下坚实的基础。需要优先对其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放入温水浸泡,最终实行催芽处理,消毒药剂通常选用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2小时后取出,使用清水将其清洗干净,放置在阴凉地,干燥后进行催芽。市面上能够实现催芽的方式有许多,其中有一种方法叫变温催芽,把种子放置在簸箕内,使用湿布将其覆盖,一段时间后进行浇水保证湿润,待到30%的种子出现裂缝后,再进行播种。催芽的种子,播种出土后会携带种皮,经常招惹鸟类进行捕食,导致出芽质量变差,处理的最佳方式是在催芽过程中,使用铅丹对种皮进行染色,以防止鸟类采食。
2.2.1 大规模整地。受到地形限制,利用电镐和风钻等半自动化整地方法,凿出一定面积的鱼鳞坑,长宽高均不能小于60厘米,种植穴的上下直径要保持相同,不要将其挖成锅底状,穴不宜过小,会导致苗木根系不能更好地延伸,造成缓苗期过长,妨碍苗木成活。在树穴下方坡面挖掘雨水疏导孔1~2个,确保雨季穴内无积水。
2.2.2 树穴回填客土。山地通常不具备良好的林木生长环境,土壤中缺乏养分,所以挑选肥沃丰润的土壤是山地造林成功的前提。在未进行回填客土前,要优先将整地时所挖出的碎石放到穴下方,方便水分供给。在客土当中加入生物有机肥或者农家肥,来增加土壤营养成分。
2.2.3 初植密度、株行距。初植密度会对成林之后的稳定性、预防成效、观赏性和经济效益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按照以往经验,油松造林的初值密度是株行距1.5米×2米,造林密度为3300株/公顷。对于地形复杂坡度较大的地域,具体的造林穴数不能超过初植密度的95%。
油松造林要根据实际种植条件,运用穴植和贴壁植两种方式,钵面和坑面平齐,埋完之后进行夯实,舒展根系。在起苗与运苗工作中,注重不但要保护好土球与容器形状,还要维护苗木根系。
使用生长调节剂技术。加入ABT生根粉,可提升苗木根系活力与再生能力,提升造林成功率。在根宝之中融入5千克水,浸入根部1~2分钟,一瓶根宝可实现造林4平方千米。每袋ABT生根粉可浇灌1~2株,容器苗和带土球苗融合灌水加入,每千克水中加入0.5~2克。
管护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造林后要设置工作人员进行巡山维护,主要作用是避免人畜践踏,防控森林火灾。每隔一段时间对树苗生长状况和病虫害危害等进行记录,若出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及时采取应对方案。
在造林、更新成林后,幼龄林受到抑制会进行郁闭,透光抚育后郁闭度减小到0.2以下,伐后郁闭度在0.6以上,平均胸径高于伐前,透光伐之后剩余株数按照当地标准。自然的幼龄林郁闭度在0.7以上再进行定株抚育。一般树苗高度在1~2米的保留2500~3000株/公顷,2米以上的保留1900~2200株/公顷 。
中龄林与主伐年龄到达一个龄级以上的近熟林,单层同龄林的郁闭度达到0.7以上,密度高于保留的25%,实行下层抚育方法。主要将Ⅲ级木、Ⅳ级木和Ⅴ级木清除。清理后Ⅰ级和Ⅱ级木不减少,平均胸径要高于伐前。在天然林中遇到林窗和空地需要进行补植,适合补植的树种有山杏、五角枫等。
幼林抚育通常要对刚栽种的幼苗进行一系列的抚育管理工作,完善新造林地的生长条件,帮助幼苗扎根成长,加速新造林地迅速成型,长成稳定的林分。造林后的次年连续实行三次抚育,抚育最佳时间在春天或初夏。春季土壤解冻后是油松生长旺盛时期,要进行松土保墒工作,确保油松快速生长。从初夏到雨季,油松则正处在生长关键时期,杂草渐渐出现,要对杂草进行及时清理,改善土壤吸水和通气情况,帮助油松径向生长并保证顶芽健康成长。
更新采伐主要包含渐伐、择伐和林带采伐三种方法。当择伐林龄要大于51a,坡度小于25度,蓄积强度小于25%,保留郁闭度大于0.5。渐伐林龄大于51a,首次强度在30%之内,第二次在50%以内,幼苗达到每平方千米3000株之上时,除掉上层林木。择伐与渐伐过后需要进行天然更新,人工加速自然更新,林带采伐更新大多是在防护林带中进行,超过更新年龄防护效益日渐减弱。对短窄林带实行全带采伐,宽长林带实行断带采伐。
油松山地公益林有着独特的优点,在小苗培育时按照规范进行播种,做好催芽、播种、移植、容器培育等工作,提高苗木产出质量。造林前要提前进行开垦整地,注重起高床,运用新型造林方法,搭配合理的造林地管护、抚育等措施促进成林,增强山地油松公益林地属性,防止感染上病虫害而造成巨大损失,实现高效益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