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海燕
(金陵科技学院校长办公室, 江苏 南京 211169)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的转变,对高等教育聚焦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1999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快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步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应用型人才保障。进入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新发展要求,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省(市)与教育强国作出新贡献。
应用型本科高校只有辨清大局、判明大势、着眼大事,才能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行稳致远。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高等教育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以更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更深沉的历史使命感,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切实强化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作出部署,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新基建进程。这给高校学科组织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科技创新模式等带来了新挑战。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尽快适应科技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明确学校自身发展定位,积极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求的学校建设发展体制机制。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都要求高校必须打开视野、抢抓机遇,以更高站位、更远眼光谋划学校事业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主动应变、积极部署,紧密对接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深度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强化内涵、彰显特色,形成有利于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创一流”“要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在不同学科不同方面争创一流”。“十四五”时期,国家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为各类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对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地方“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中的有关要求,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目标,加快推进自身在“一流”方面的建设。
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顺应教育高质量发展趋势,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根据新形势明确发展新要求,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以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从高等教育发展态势来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打造办学特色已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既要按照大学办学的规范要求推进达标建设,更要加强特色品牌建设,以特色品牌形成比较优势,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在基本条件、基本规格、统一要求得到总体满足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彰显特色和打造品牌,这是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改革发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任务[1]。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大规模、普遍性的基本建设已告一段落,学校更加注重通过提高教师水平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要根据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探索符合规律、富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之路。不断深化围绕师生成长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多措并举加大“双师双能型”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通过科学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多元化、系统化的评价方式,进一步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学校与师生协同发展的格局[2]。
发展评价是体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水平和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要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必须转变评价导向,更加注重政府和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学校工作的认可度和美誉度。要始终坚定办学定位,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切实培养真正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业型专门人才,把提升政府和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满意度作为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在当今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认识到,不发展就是倒退,发展太慢也是倒退。要树立加快发展的紧迫意识,对照先进标杆,确定努力方向,通过对标找差来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阐述了事关教育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为加快推进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于高等教育发展新的时代方位和神圣使命,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循教育发展基本规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各地党委和政府均提出了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目标任务,相应启动了地方高校综合考核工作,考核内容主要包括高校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办学治校满意度等。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深入研究综合考核的指标体系和要求,对照考核内容、评价标准和相关要求,认真对标对表找差距,有针对性地改进提高,把综合考核工作作为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和“加油泵”,加快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发展。
“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是引领学校未来五年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深入实施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对巩固学校改革发展成果、提升学校内涵式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担当精神,认真对照学校“十四五”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行动计划的指标要求和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持续发力,不断加快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步伐。
当前,各类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校均铆足干劲你追我赶,奋力推进内涵式发展。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高校要想办出水平、争创一流,就必须在办学实践中确立清晰的发展目标,在对标后找准努力方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对标一流应用型大学,不断增强对标定力、优化对标路径,不仅比着学而且比着干,不仅比方法而且比状态,不仅比数量而且比质量,以对标找差再出发、创新实干再奋进的崭新实践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要始终把师生的期望、师生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师生认可、师生满意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切实提升广大师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将提高学生能力与社会的匹配度、提升教师发展与社会的契合度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深入教学一线、深入师生之中,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切实构建符合师生成长需求的发展共同体,更好地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团结奋进,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立足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应对新需求,在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具体内容等方面全面部署、深耕细作。
1.聚焦立德树人,这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坚持党的领导、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要责无旁贷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把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成效集中体现在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上,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将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着力构建全员育人的“德育共同体”,稳步提高全过程育人质量水平,逐步形成全方位育人的良好生态,在坚守教育初心和使命的过程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3]。
2.聚焦改革创新,这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改革创新之路。“变”和“高质量”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两个关键词,而“创新”是最关键、最核心、最动人的要义。越来越多的城市把“创新”这个词确立为全年发展“关键词”,高校也唯有改革创新,才能以变应变,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应坚持以改革创新观念引领学校发展方向,以改革创新思路拓展学校发展路径,以改革创新方法提升学校发展活力,以改革创新机制保障学校发展效率,更好地激发学校的创新发展和融合发展[4]。
3.聚焦服务地方,这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职责担当。服务社会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文化和人才支撑,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服务社会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找准切入口,凸显学校办学优势的点与面,深入思考自身的办学层次、定位和特色,确定学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服务来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社会体现在扎根融入“接地气”上,应全方位开展紧贴式服务,无论是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布局,还是科技创新、智库建设、教师队伍培养等,都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服务谋发展,以贡献获支持,以合作促共赢,将学校高质量发展融入地方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
1.提升综合实力,更好地服务于新兴发展。当前,大学综合实力评价体系涵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国际化等大学核心办学职能,评价指标涉及办学定位、生源质量、媒体影响、社会(校友)捐赠、杰出师资、科学研究、专业建设、教学水平、创新创业教育等方方面面。虽然每个指标所占权重不一,但都是大学综合实力的组成部分。相较于综合性老牌大学,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时间短,办学底子薄,综合实力相对较弱。学校要加快新兴发展,就必须将综合实力的提升聚焦到新兴发展上来,聚力到创业兴业上来,进一步提升在同类高校中的位次,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2.提升办学水平,更好地推动转型发展。尽管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与服务、实验室建设、学科竞赛、制度建设等内涵建设方面的工作成效不断提升,办学声誉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学校还存在一些办学薄弱环节,办学水平还不够高。学校走应用型发展道路,必须抓住战略转型期和最佳机遇期,聚焦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如此才能加快转型发展,在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5]。
3.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实现特色发展。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遭遇了诸多困扰和障碍,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出现了同质化倾向,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因此,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走出、走好、走活特色之路,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可以说,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所特有的比较优势,也是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特色鲜明,就必须在特色领域深耕细作,既要充分考虑进一步拓展学校办学面向,更要奋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在差异化发展中树品牌、立标杆,将独特优势发展成引领性优势。
1.全面提升党的建设水平和引领能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作为党的建设总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各项要求,切实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建设、统战与群团工作等,进一步强化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宗教工作各项要求,持续强化巡察整改长效机制建设,以高水平党建工作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2.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工作,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优化涵盖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内容,具有自身特色的育人体系,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新时代新兴应用型大学育人体系。围绕创新城市建设需要,构建起点更高、立意更新、内容更全、覆盖面更广的新时代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3.全面提升学科专业发展内涵。围绕区域战略性产业发展和学校发展定位,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的结构和布局。以内涵建设为主线,分类做强、做优、做特、做新、做实相关学科,进一步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力争省、市级重点学科专业建设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聚焦“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结合学校实际,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6]。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主动布局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构建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实践载体,促进学科专业高质量特色化发展。以迎接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抓好专业质量、课程质量、教材质量、技术水平等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的“新基建”。
4.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师资队伍建设全过程,构建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培训体系、荣誉体系、考核及监督体系。切实做好学科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进一步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和科研队伍建设,促进人才与学科及团队深度融合。强化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拓宽教师国际视野,提升教师科研服务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完善多维度分类分层考核评价体系,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等倾向。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师资共同体建设,切实发挥产业教授、兼职导师等校外专家型、专业型人才在深化产教(科教)融合中的积极作用。
5.全面增强科技核心竞争力。紧扣科技创新发展要求,着力破解制约学校科技创新的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问题。围绕优势学科领域,构建“领军人才+科研骨干”的跨学院跨学科高层次学科团队。建立前瞻性应用科研平台建设组织模式,建设高水平跨学院跨学科交叉创新平台。优化科研评价与激励机制,提升标志性、有分量高质量成果的产出速度与数量。不断提高师均科研经费和“四技”科技经费额度。积极开展技术攻关,进一步提高授权发明专利的数量。构建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形成技术转移和成果孵化产业化链条。主动融入创新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地方的能力。
6.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按照“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强化管理、促进发展”的目标要求,深化学校各项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学校章程的落实机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构建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发展需要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构建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以职能部门和专业院系为依托,以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代会、工会、学代会等为支撑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7]。进一步强化协同创新,加快构建与政府、企业、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顺畅合作的模式和机制。不断优化人、财、物等各类资源的统筹配置,实现办学资源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完善“招生—培养—就业创业”联动机制建设。加快推进岗位聘任、绩效分配、职称评审等方面的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全校“一盘棋”的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学院(部)的办学主体地位,推动由“学校建学院”向“学院建学校”转变。
7.全面提高特色发展能力。深入落实地方发展战略和工作部署,全方位对接并全力推进与属地的深度合作交流,争取更多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参与支持学校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办学与城市发展及行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契合度,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的质量和贡献度,切实打造“地方性”和“应用型”特色。不断深化教育与科技的有效融合,依托“互联网+”等新模式和新载体,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大力推进思政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质量与监督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管理服务建设,不断彰显学校的“数智化”特色[8]。此外,校友是母校最好的名片,要努力构建“城市+母校+校友”共同体,强化校友工作品牌建设。
8.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水平。切实肩负起新时代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使命,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国际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积极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不断加大“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力度。有效借鉴国外应用型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与这些高校在课程开发、科技创新、师资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切实提升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品质。同时,以进一步提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吸收融合转化辐射能力为重心,不断强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品牌建设。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生力军和助推器的作用。为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高质量发展,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