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燕李峰 刘鑫李春凤 贾军 朱小华王强
(1北京市延庆区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促进中心,延庆 102100;2北京市延庆区科学技术协会,延庆 102100;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鄂尔多斯 017000;4北京金粟种植专业合作社,延庆 102100)
无核葡萄品种的选育一直是世界各国鲜食葡萄育种的重点目标之一,201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成功选育出葡萄新品种红艳无核,改变了我国红色无核、大粒、中早熟鲜食葡萄品种匮乏的局面,2017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北京市延庆区2019年将其引种在东西长60 m、南北宽7.5 m、高3.5 m、后墙由砖砌而成的日光温室内,延庆葡萄产区年降水量498.2 mm,无霜期206 d[1]。当年春季栽植,东西行向,株距1.5 m,行距2.5 m,栽培架势为双十字篱架,架形为独龙干V形。2020年开始挂果,667 m2平均产量达到674 kg,销售价格为40元/kg,经济效益达到2.6万余元。现将其在日光温室内的表现及栽培技术汇总如下,以供参考。
红艳无核从萌芽至成熟148 d,属于中熟品种[2]。果穗圆锥形,温室栽培条件下平均单穗重527 g,单粒重5.7 g,果实横纵径平均为20.51 mm和28.53 mm。果粒着生中等紧密,长椭圆形,紫红色,成熟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7%~18%,果肉较脆。植株生长势中等,抗病性较强。
红艳无核葡萄在满足品种的需冷量、温室升温1个多月后即可萌芽,萌芽后及时掰双芽。根据新生枝条的强弱与有无花序,及时调整枝条的分布与去留,保持主蔓上的结果枝分布间距15 cm左右。萌芽后7~15 d,及时除卷须、摘心与绑蔓。1个结果枝保留1个果穗,开花前7~10 d进行果穗整形,去除大副穗,并进行第1次疏果,疏除弱粒、残粒以及过密穗轴的果粒,使果穗均匀通透。间隔7~10 d后进行第2次疏果,将不匀称果粒疏除。
在日光温室栽培过程中,红艳无核葡萄常见的病害有灰霉病、白粉病、酸腐病和霜霉病,虫害有醋蝇、叶蝉和粉虱。栽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的温室白粉病发病重,闷热、潮湿、多雨的天气也有利于白粉病的大流行。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富力库4 000倍液,间隔10 d喷1次,连喷2次,交替用药。灰霉病的防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加强果园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原物产生源和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治的关键。使用化学药剂杀灭病菌,是防治灰霉病的必要措施,葡萄开花前和果实着色期喷施施佳乐1 000倍液,可有效防治葡萄灰霉病。葡萄霜霉病发病时,可喷施霉多克或甲霜灵700倍液进行防治,间隔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葡萄酸腐病是真菌、细菌、昆虫三方联合危害的结果,成熟期配合使用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和杀虫剂,是防治酸腐病较好的办法。对醋蝇,可以制作一定数量的糖醋液对其进行早期诱杀,化学防治时可选用10%歼灭3 000倍液、80%敌百虫800倍液等高效低毒农药。对于叶蝉和粉虱,采用吡虫啉14 000倍液喷施即可防治。
苗木定植当年,当新梢长至20~30 cm时,结合灌水在距植株30 cm左右处,每667 m2追施1~3 kg的平衡复合肥,之后每隔10~15 d追肥1次,共追3~4次。在葡萄生长期,当枝条长至30~50 cm时,增施氮肥为主的速效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促进葡萄新梢生长,增加葡萄的枝叶数量。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增施以磷、钾肥为主的速效肥,提高葡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果实转色期至成熟期施用钾肥,提高葡萄产量并改善果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