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沂南县农业农村局 武平
花生是人们比较喜爱的一种坚果,喜欢气候温暖、雨量适中的沙质土壤。通常在每年五六月份开始播种,此时气温回升气候也比较湿润,利于花生种子萌发。播种前应做好种子和土壤处理,播种后适时进行田间管理。
1.土壤整理。适宜播种花生的土壤需具备耕作层疏松、细碎、不板结、活土层深厚和中性偏酸的条件,以含水量适中、排水方便、肥力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最为适宜。花生整地还需要结合耕地施足基肥。钾肥、磷肥和有机肥要根据土壤情况在整地时一并施入。准备播种的地块至少3年内未种过花生,确保播种后不重茬。
2.种子处理。为了保证花生的产量和品质,首先要选择籽粒饱满的双仁果,荚果果大饱满、形状整齐、无破碎。花生壳不宜剥得太早,剥壳时间离播种期越近越好,剥壳后再次筛选种子,要选择色泽纯正、形状整齐的籽粒作种,并在播种前进行晒果1~3天。其次为提高花生抗病虫能力,可以用药剂对花生进行拌种后再播种。花生拌种剂是一种缓释剂,一次拌种即可实现一季不受虫害,还可以促根、壮苗和抗病,使花生生长旺盛不早衰,达到高产、优质和无药残的目的。用拌种剂播种后不用洒药、灌药和喷药,即可以预防蛴螬、金针虫危害,还可以防治地老虎、蝼蛄和根腐病等地下病虫害。拌种应注意两点,一是用种衣剂进行均匀拌种,加水量越少越好;二是花生种包衣后,不要暴晒也不要闷种,要摊开晾晒。
1.播种时期。每年的五六月份是北方花生的播种适期,此时气温回升,有利于延长花生的营养生长期,利于花生高产。如果播种后气温还不到20℃,需要覆盖地膜保暖。
2.播种。花生播种深度,露地栽培以3~7厘米深为宜,一般在5厘米左右。一般要求干不种深、湿不种浅;土质黏的要浅一些,沙土地或沙性大的地块要深一些。根据花生的品种合理确定播种密植,密植度取决于植株高度、结实范围和叶面积大小,还要依据气候特点、土壤肥力和栽培条件。一般控制在每亩一万穴左右,每穴两粒。为了促进种子萌发,播种后要对种穴进行镇压,这不仅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还可以让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促使土壤下层水分上升,防止种子落干,便于种子萌发出苗。
1.查苗补苗。花生出苗后3~5天应进行查苗,缺苗严重的地方要及时补苗,确保单位面积苗数达到计划要求。
2.清棵。当花生出苗齐后,要进行清棵蹲苗,将幼苗周围的土用小锄向四周扒开,露出两片子叶和第一对侧枝。这样有利于侧枝健壮发育,幼苗生长健壮。清棵时不要损伤或碰掉幼苗子叶。
3.松土。花生开花下针入土结实前,植株接近封行时,要对土壤进行中耕松土,深锄、细锄和彻底铲除花生植株周围的护根草。深锄时不要松动入土果针,避免锄头碰伤结果枝。
4.培土。对花生培土有助于增温、防涝,促进果针入土结荚和荚果发育。将垄行间的土培到花生垄上,能够缩短高节位果针入土距离,促进果针入土结实,提高结实率和饱果率。一般选择晴天墒情适宜时,单株盛花期、群体植株封垄之前进行第一次培土,高度在5~7厘米为宜,注意不要埋压分枝,土松垄胖最佳;第一次培土后10天再进行第二次培土,高度在8~12厘米。培土如果过早会影响茎枝基部生育和开花成针,如果过晚则会因花生群体封行和大批果针入土而不便中耕,容易伤害入土果针。
5.灌溉与排水。花生是比较耐旱的作物,抗涝性差,既不喜太干旱又不喜渍水,需要及时根据土壤情况选择灌溉或者排水。根据花生生育期内降水量情况及花生各生育阶段对土壤水分的需要来决定是否灌溉。如果田间积水过多,造成土壤内缺乏空气,容易导致花生根系发育不良。
6.适度防控。花生结荚初期即开花后30天左右,为了防止植株生长过旺,造成田间过早封行,要对叶面喷施15%多效唑,一般按照每亩50 克可湿性粉剂对水 50 公斤。注意可湿性粉剂用量不能过大或重复喷施,以免造成花生植株早衰而减产。
7.病虫害防治。花生植株生长中后期叶面容易感染叶斑病和花生锈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枯黄,严重的掉叶,影响花生荚果成熟,瘪荚多,影响产量和品质。对叶斑病,可用75%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叶片喷雾防治,每亩对水70~80公斤。对花生锈病,可在发病初期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30~40毫升对水40公斤对叶片进行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