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型体外反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活动耐量及心脏功能的效果分析

2021-11-29 02:20:42蔡婉琼叶鹭萍杨献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21期
关键词:耐量步行康复训练

蔡婉琼 叶鹭萍 杨献军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350001)

慢性心力衰竭(CHF)病情较为复杂,致病因素为心肌劳损、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各种炎症,从而导致心肌结构、功能等发生变化[1]。该病发生率极高,患者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导致心功能损伤,出现呼吸衰竭等,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3]。因此,针对该病需积极采取药物治疗之外,需给予积极有效的心脏康复训练[4]。当下医疗技术发展,针对CHF采取增强型体外反博(EECP)康复训练疗效确切,可有效增强心脏收缩功能[5],并对心肺功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现以本院92例患者开展研究,探讨EECP康复模式对于CHF患者的运动耐量、心脏功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就诊的CHF患者92例开展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

纳入标准:(1)经心电图、X光片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6];(2)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3)患者精神意识正常。

排除标准:(1)严重认知障碍、无法正常沟通者;(2)患有严重脑、肝、肾等脏器疾病;(3)急性心血管事件发作期。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螺内酯、ACEI/ARB、利尿剂等,对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确定无氧阀值(AT),制定有氧运动的靶强度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包括功率脚踏车和功率椭圆机运动,运动时间:30-40min(前15min可进行热身运动、后25min可进行有氧运动),3-4次/周。观察组则在以上基础上采取EECP训练,通过反博气囊(P-ECP/TI型气囊式体外反博装置,设置:0.020-0.025MPa,一次时间为1h,6次/周,可连续进行6周训练。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活动耐量情况和心功能变化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2)统计两组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和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表(MLHFQ)评分,其中MLHFQ评分可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共21个问题,条目分数:0-5分,总分105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3)对比两组治疗疗效,显效:若NYHA分级恢复至Ⅱ级,或较原先分级提升≥2级,且生活质量有所提升;有效:NYHA分级为Ⅰ级,<Ⅱ级;无效则表示患者心功能指标无变化,或者出现加重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NYHA心功能分级及合并基础疾病等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t值P值例数(n)46 46男22 30女24 16年龄(岁)56.67±6.25 56.03±6.11 1.273 0.206Ⅱ级32 26Ⅲ级14 20糖尿病16 11 1.311 0.252高血压17 12 1.258 0.261高血脂21 15 1.643 0.1999性别2.831 0.092 NYHA心功能分级1.679 0.194合并基础疾病

2.2 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

经干预后效果显示,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s)

表2 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s)

注:*表示与对照组进行对比,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t LVEF=26.903,P<0.001,t LVEDD=18.012,P<0.001,t LVESD=52.838,P<0.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t LVEF=16.352,P<0.001,t LVEDD=9.103,P<0.001,t LVESD=48.671,P<0.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n)46 46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LVEF(%)36.53±2.16 49.42±2.38*37.21±2.46 46.15±2.72 LVEDD(mm)54.12±6.82 48.12±4.56*54.24±6.37 50.03±5.41 LVESD(mm)41.62±6.05 33.21±5.38*41.51±6.46 35.76±4.12

2.3 比较两组患者活动耐量

干预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和MLHFQ分[4]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活动耐量(±s)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活动耐量(±s)

注:*表示与对照组进行对比,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t6min步行距离=11.477,P<0.001,t MLHFQ=23.085,P<0.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t6min步行距离=5.390,P<0.001,t MLHFQ=20.307,P<0.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n)46 46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6min步行距离(m)347.35±47.19 468.23±53.62*349.17±48.15 405.12±51.36 MLHFQ(分)82.13±9.26 42.12±7.24*81.79±8.16 49.57±7.02

2.4 比较两组心功能疗效

经治疗两组效果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心功能疗效[n(%)]

3 讨论

有关研究表明[7],适当的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整体心肺健康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且特定的心脏康复和运动训练项目对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十分重要[8]。目前,康复运动治疗已经成为其常规疗法,通过积极有效的康复运动可改善心功能,并使得在入院率和死亡率得以降低,从而有效改善其心脏功能和活动耐量。EECP被用于心脏康复治疗有多年历史[9],在患者心室舒张期给予小腿、臀部、大腿部位的气囊给予充气加压,从而提高主动脉舒张期平均动脉压、使得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得以增加,有助于缓解外周血管阻力,并减轻心脏的负荷。

本次研究中,经干预后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可见观察组采取ECCP康复训练可使患者心输出量增加。通过反博气囊(PECP/TI型气囊式体外反博装置进行康复训练,并配合药物治疗,可改变主动脉压力反射,降低中心动脉压和主动脉压,使得全身血管阻力得以下降,从而有效改善心肌血流灌输,减少心肌氧耗,起到优化心肌能量代谢,增强心肌收缩力,并提高左心功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使得动脉血流速度上升。ECCP是在心脏舒张期,采取无创性手段加压小腿、大腿和腰部,可使得患者下半身血液驱动返回心脏,在之前收缩期脉搏基础上产生1个舒张期增压波,使得右心静脉回心血乱相应多,利于机体循环;同时,于收缩期开始前快速放气,可使得全身血管阻力减少、降低收缩压和心脏负荷,进而提升LVEF水平、心排血量,降低LVEDD、LVESD水平,改善其心功能与预后。另外,对比两组患者运动耐量情况发现,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和MLHFQ分均优于对照组,在临床上则表现为观察组通过EECP康复训练,针对患者给予适当强度的运动,长时间的运动康复训练,可使得患者6min步行距离增加,还可以让这些患者的摄氧量明显提高,通过给予积极有效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增强型体外反搏康复训练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在予以ECCP治疗后,MLHFQ分下降更为明显,提示此类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活动耐量,与吴宇红[10]等研究结果一致,而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同样充分说明采取ECCP康复训练方式后,通过个性化运动方案,先进行热身运动后有氧运动,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疾病康复。

综上所述,针对CHF患者采取ECCP康复模式可有效改善其心脏功能,达到提高机体活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耐量步行康复训练
老年前降支单支病变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步行回家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06-09 06:59:58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从步行到奔跑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酵母源葡萄糖耐量因子的提取纯化研究
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知晓率调查分析
西南军医(2016年5期)2016-01-23 0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