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胜
(肇庆市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管理中心,广东 肇庆 526060)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各界对生活环境改善需求的提高,不少专家称我国固废处理处置产业将出现跳跃式的发展[1]。
在2018年,全国共有202个大、中城市向社会发布了2017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经统计,202个大、中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3.1亿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4 010.1万吨,医疗废物产生量78.1万吨,生活垃圾产生量20 194.4万吨。
2018年,广东省环境产业年产值约8 500亿元,约占全国环保产业年产值的10.6%涵盖了环保技术装备、产品、服务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等各个领域,其中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领域约占40%,约3 400亿元。近年来,广东省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初步呈现规模化和专业化等特点,涵盖环保及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各个领域,“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发展不断加快,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20%,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领域广泛,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完整产业体系。
近年来,肇庆市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固废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肇庆市固废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已形成一定规模,“十三五”期间固废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据初步统计,2018年,全市固废产业总产值约172亿元,全市从事固废产业相关单位108家,从业人员约7 000人。其中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共有67家,从业人数4 892人,总产值136.90亿元,总回收量76.17万吨。供销社控股再生资源企业8家,经营网点61个,从业人员136人,销售总额3 231万元,回收总量0.095万吨。主要回收废铁、废钢、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
“十二五”以来,肇庆市固体废物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具备固体废物产业领域逐步拓展、从业单位以中小微企业为主,骨干企业快速成长,产业集聚态势初步形成等特点。为此,为加快肇庆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结合本地实际,实现固废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肇庆市固废产业近几年发展比较快,已具备一定产业规模,但从总体上看,固废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产业区域分布不平衡。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分布差异明显,四会市和广宁县所占比重较大,其他地区所占比重较小。据初步统计,四会市和广宁县两个地区的2018年固体废物产业总产值约149亿元,占全市的86.6%,而端州区、怀集县、高新区等其他6个县区的固体废物产业总产值只占全市的13.4%。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肇庆市固体废物产业以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为主,而该领域从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四会市和广宁县两个地区。
(2)固体废物技术装备和服务领域有待发展。在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产业中,加大技术研究是关键[2]。2018年,肇庆市固体废物产业领域中只有两家从事固体废物技术装备的企业,与珠三角部分地市及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虽然近几年肇庆市积极培育了若干集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的专业化、社会化环保服务总承包企业,但从总体上看,全市固体废物技术装备和服务领域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3)从业单位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从总体来看,肇庆市固体废物产业企业结构不够合理,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缺乏具有研发、生产、服务一体化的引领产业发展的大型知名龙头企业。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相关企业以废旧金属、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利用为主,绝大部分企业没有研发机构,缺乏高技术含量的装备和产品,企业年产值普遍在0.1~2亿元之间。
肇庆市固废产业总体发展定位为“服务肇庆”。即立足解决肇庆市本地环境问题,推动肇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保障主导产业发展。将“无废城市”融入城市管理理念,实现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的“肇庆模式”。为此,提出如下发展方向:
重点围绕“一主、一辅、一强化”的发展方向,全面发展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一主”即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为主,重点发展有色金属综合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和生物质综合利用等产业,着力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以现有再生资源基地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龙头企业为重点,坚持“集聚发展”模式,结合产业发展趋势,提升资源循环利用低端领域,加快向产业链高端领域延伸,优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
“一辅”即固体废物最终处置为辅。由于环保政策趋严,应结合肇庆实际,降低危险废物处置和管理风险,加强危险废物焚烧产生的底渣、飞灰的最终处置,补齐终端处置能力缺口;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生活垃圾焚烧高水平项目的落地,提升生活垃圾焚烧占比,逐步减少填埋量。
“一强化”即强化固废装备制造和服务业发展。结合肇庆市主导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发展市场需求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化程度高的关键技术装备,承接固废产业高端技术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创新固体废物领域第三方服务,向专业化、多元化的一体式模式发展,为区域固体废物治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工程建设和运营服务。
为进一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配套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及任务,以更好地推动固体废物产业发展:
(1)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固废产业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以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为发展导向,兼顾固废领域装备和服务以及固体废物最终处置,扶持其投资、研发及生产,引导和推动处于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环节的产品生产和服务,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
(2)整顿提升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回收体系、分拣技术、材料改进再生、再制造四个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通过技术创新找到提升突破口。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升级,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从单一组分简单利用,向多组分高值化利用发展,使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肇庆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应积极把握“无废城市”相关要求,充分发挥毗邻珠海—佛山—韶关产业核心地区和配套区的地缘优势,定位有色金属、大宗固体废物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将肇庆的再生资源材料推介出去,提升原材料配套能力,缓解珠三角地区原材料短缺的现状。
(3)培育特色产业基地及生态产业园,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生态产业园就是将大量相关联的生产过程构建在一个产业园内,实现闭路循环[3]。重点打造肇庆市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片区、大宗固体废物及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片区、综合处置片区,加快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固废产业体系,引导和带动关联企业进驻,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坚持“壮大现有的,培育本土的,引进外来的”工作思路,培育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经济实力强、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能力强的固废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以成为推动固废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4)培育骨干企业,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发挥骨干企业和名牌效应的带动作用,继续做大做强现有骨干企业,壮大中小型企业,在重点领域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企业,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服务于龙头企业的发展格局。
(5)加强人才引进,壮大环保领域技术队伍。引进和吸纳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尤其要重点引进和培养固废领域专业技术人员,逐步提高固废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及其在固废领域从业人员中的比例。
(6)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建设产业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固废领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工程研究中心与实验室,支持企业牵头承担节能环保领域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7)完善政策法规,优化发展环境。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完善肇庆市固废产业行业规范、准入标准等相关制度,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扩大环保标识范围,强化标准标识监督管理,促进公平竞争、有序竞争,为固废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8)新兴业态发展,挖掘新的增长点。积极推进“互联网+”、PPP模式等方面的模式创新,培育固废产业新兴业态,挖掘新的增长点。加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信息化建设,推行积极建设网上环保技术装备超市等平台,形成“互联网+环保服务业”模式。
分析了肇庆市固体废物产业发展概况、存在问题、发展方向探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固体废物发展方向与工作目标。即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培育特色产业基地,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建设产业创新体系等方式,构筑固体废物产业链条,逐步探索出一套管理、服务、效益、环保相协调的运作模式,促进区域固体废物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推进固体废物产业发展,能够进一步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固废规范产业发展,加强固废服务能力配套,保障主导产业发展。
肇庆市固废产业总体发展定位为“服务肇庆”。即立足解决肇庆市本地环境问题,推动肇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保障主导产业发展。同时,将“无废城市”融入城市管理理念,实现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的“肇庆模式”。对本地行业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
通过对2018年肇庆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基本情况、固废产业发展情况分析,结合肇庆市实际,分析讨论了固体废物产业发展方向,并提供了相应的具体措施与做法。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实践与总结,固体废物产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提供更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