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那雾山地质遗迹形成演化过程及保护对策研究

2021-11-29 07:50黄华州梁俊君俸玉永黄钰茹潘宏坚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1年2期
关键词:节理象形钦州

黄华州, 梁俊君, 俸玉永, 黄钰茹, 潘宏坚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站,广西 南宁 530029)

0 引言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地质遗迹调查规范》,规定了地质遗迹调查的相关术语和定义;从地质遗迹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角度,结合地质学科分类及地质遗迹的成因、自然属性等,提出了地质遗迹分类方案;明确了地质遗迹调查的目的任务和工作程序,规范了调查评价内容、方法与技术要求;规定了成果编制及数据库建设要求等。《地质遗迹调查规范》的发布为查明我国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现状,深化地质遗迹调查理论和保护方法研究,促进地质遗迹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地质遗迹依据学科和成因、管理和保护、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等因素划分为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和地质灾害三大类、十三类和四十六亚类[1]。

我国对地质遗迹的相关研究较多。保广普等[2]以拉脊山为例,对花岗岩地貌地质遗迹的特征进行了评价;张永忠等[3]以江西武功山为例,对花岗岩峰林地貌景观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其形成演化过程;阳峰等[4]以桂山岛为例,分析了侵入岩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贾小辉等[5]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分析了广西钦州地区那丽花岗岩形成的时期。本文主要对钦州那雾山地质遗迹形成演化过程及保护对策进行研究。

1 地质遗迹特征

钦州那雾山地质遗迹类型属于地貌景观大类-岩土体地貌类-侵入岩地貌亚类,以花岗岩地貌景观为主体,以数量众多奇特秀丽的石蛋及其垒叠景观为核心,兼具流水侵蚀地貌景观、泉景观、湖泊景观、矿业遗址景观等其他类型景观。钦州那雾山独特和稀有的地质遗迹,是了解地球演化发展的典型实物资料,具有非常高的科学价值、科普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有一定的规模和分布范围,是宝贵的大自然遗产资源。钦州那雾山数亿年以来历经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在地球内外营力的作用下,形成现今奇特、秀丽的地质遗迹景观,但却鲜为人知。

钦州那雾山地质遗迹类型以花岗岩地貌景观为主,花岗岩地貌景观可分为花岗岩石蛋及其垒叠景观和花岗岩象形石景观。

1.1 花岗岩石蛋及其垒叠景观特征

花岗岩岩体被三组以上近乎互相垂直的节理裂隙切割形成四方体或长方体岩块,外部棱角明显,暴露地表后遭受长期的化学和物理风化作用,特别在节理与节理的交叉处,岩石块的棱角风化快,且逐渐圆滑化,结果岩块表面呈浑圆形,这种现象叫“球形风化”,从而形成球状的“石蛋”。暴露地表后,底面水平或近水平的相互垒叠的石蛋一般稳定性较好,即使经历了漫长地质时期的风吹雨打也能保持其原始相对位置状态,从而得以复杂多变的垒叠造型呈现在人们面前。花岗岩球状风化形成的石蛋及其垒叠景观形态各异,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成了旅游区的重要景观和神话传说的源泉。钦州那雾山花岗岩石蛋及其垒叠景观以生命之门石、鬼斧神工石、飞来屋石、吉象迎宾石、爱情石、金蟾石、招财进宝石、石来运转石、三生石等最具代表性。

1.2 花岗岩象形石景观特征

花岗岩象形石景观是钦州那雾山的一大特色亮点景观,众多象形石如人似物,引人联想。象形石景观以母爱石、海豚石、阿婆石、神龟石、蜗牛石、天狼石、草帽石、神犬石等最具代表性。象形石主要为花岗岩体暴露地表后被三组以上近乎相互垂直的节理裂隙切割,经过长期的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后形成一块或数块四方体或长方体岩块,又经过长期的差异风化及侵蚀过程、暴雨冲刷过程后,形成了象形模样,最终形成了象形石景观。

2 地质遗迹的形成演化过程分析

2.1 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形成条件

钦州那雾山花岗岩地貌景观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经内、外动力相互作用形成。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主要有:区域地质、岩性、构造、纬度和气候、时间、地形。其中前三者属内因,是花岗岩地貌景观形成的基础与决定性条件;后三者是外因,对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外在形式、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有重要影响。

(1)区域地质。钦州那雾山一带所处的六万大山隆起区属于华夏陆块组成部分,早古生代曾为坳陷区,为深海-半深海碎屑复理石沉积。广西运动在东北部开始隆起,西南部晚志留世与早泥盆世为连续沉积,直至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地壳褶皱隆起,华力西-印支期酸性岩浆侵入,形成大规模的构造花岗岩带,即大容山-六万大山花岗岩带。那雾山所处的那丽复式岩体也在这一时期形成,为大容山-六万大山花岗岩带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为那雾山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2)岩性。钦州那雾山位于岩基状产出的巨大花岗岩岩体-那丽复式岩体上,岩性为早三叠世块体状细粒斑状堇青黑云二长花岗岩,矿物结晶粒度中等,岩性较均一。岩体主要被三组互相垂直的节理所切割,有利于形成底面近水平的四方体和发生花岗岩球形风化,为那雾山花岗岩地貌景观提供有利条件。

(3)构造。钦州那雾山所在的那丽复式岩体主要发育近互相垂直的三组节理:以北西向、倾角80°左右的一组节理最为发育,其次为北东向、倾角70°~80°的节理,第三组为近水平的倾角5°~10°的节理。上述三组节理构造将块体状的花岗岩体切割成底面近水平的四方体块体,有利于球形风化石的发育及垒叠成形后的稳定。区内新构造运动特征表现为缓慢间歇性上升,有利于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发育和成形后的稳定。

(4)纬度和气候。钦州那雾山地处低纬度带湿热多雨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湿热的气候、充沛的雨水、强烈的流水作用都有利于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发育。

(5)时间。钦州那雾山的花岗岩体地质时代较老,形成于早三叠纪,距今约2.3亿年。花岗岩地貌景观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经内、外动力相互作用得以形成。

(6)地形。钦州那雾山处于丘陵地貌区,那雾山为一座拔地而起的孤山,山脊线呈鱼骨状排列,地形起伏不大,有利于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发育及成形后的稳定。

独特的地质环境条件使得那雾山经历了独特的地质作用过程:构造抬升及流水下切,裸露岩体经受了长期、强烈的化学和物理风化作用以及降水冲刷剥蚀,从而造就了那雾山以奇特、秀丽为特点的典型的花岗岩地貌特征:圆润、秀丽、优雅的丘陵地貌;典型的花岗岩石蛋地貌,丰富的石蛋及其垒叠景观。

2.2 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演化过程

钦州那雾山花岗岩属于那丽复式岩体花岗岩,那丽复式岩体花岗岩是中深成侵入岩,它是由地下深处炽热的岩浆上升失热冷凝而成,其凝结的部位一般都在距地表5 km以下。花岗岩岩浆冷凝成岩并隆起成山,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冷凝成岩阶段。在2.3亿年前钦防残留洋盆地向南俯冲碰撞过程中,地球深部的地幔物质不断熔融古地壳,形成炽热的岩浆,炽热的岩浆沿深层断裂带向上侵入地壳深部,产生大规模岩浆活动,形成六万大山隆起区,经过分异、冷凝结晶后逐渐形成巨型花岗岩岩基:那丽复式岩体。在冷凝结晶过程中花岗岩岩体由于体积收缩产生原生节理,原生节理一般有三组以上,彼此近于垂直,为后期球形风化提供了条件。

(2)岩体上升出露地表及遭受剥蚀阶段。那丽复式岩体上升出露地表,开始遭受剥蚀。受新近纪与第四纪初喜山运动第三幕的控制和影响,该区地壳以缓慢间歇性上升运动为主。花岗岩体出露地表后继续缓慢上升,上升速度较慢时,花岗岩体隆起成为低矮的丘陵。

(3)花岗岩石蛋地貌形成阶段。花岗岩体出露地表后由于原生节理切割形成大小不一的方形花岗岩岩块,岩块经过长期的热胀冷缩、差异风化及剥蚀过程后棱角逐渐圆滑化,岩块形成表面浑圆状的石蛋,此过程即为“球形风化”过程。再经过暴雨冲刷,黏土等物质被冲刷掉,最终形成花岗岩石蛋地貌。

3 地质遗迹保护对策

为加强对地质遗迹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根据国家相关部委的文件,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出相关的保护地质遗迹及生态环境的措施和方案,并根据保护区的级别,对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及生态环境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同时加强重点地质遗迹的保护力度。在有效合理开发的基础上,又能做到对地质遗迹的有效保护。具体保护对策有:(1)禁止乱砍滥伐、滥刻乱画,严禁私自开展土建项目;(2)对遗迹保护区设置监视岗,配置警示牌,引导游客参观;(3)可适当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但要限制机动车辆进入;(4)严禁毁林开山、采石等改变地形地貌的活动,严格限制开发强度;(5)园区内一切建设均应服从总体规划,并由保护区管理部门批准,不得破坏遗迹景观点和整体景观的和谐。

4 结语

(1)钦州那雾山地质遗迹类型属于花岗岩地貌景观,可细分为花岗岩石蛋及其垒叠景观和花岗岩象形石景观两类。

(2)钦州那雾山地质遗迹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主要有:区域地质、岩性、构造、纬度和气候、时间、地形,其中前三者是地质遗迹形成演化过程的基础与决定性条件。

(3)钦州那雾山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应结合当地规划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同时要加强重点地质遗迹的保护力度。

猜你喜欢
节理象形钦州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含节理岩体爆破过程中应力波传播与裂纹扩展的数值研究1)
张开型节理角度和长度对类岩石材料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加强钦州水上消防建设的思考
《说文解字》“象形”辨
不同接触位置的红砂岩规则锯齿节理面剪切特性研究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象形数字
广西钦州坭兴陶窑变、雕刻艺术价值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