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倩,崔 燕,何俊峰
(甘肃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教育部于2019年10月发布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这是党和国家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而推出的“中国战略”[1],旨在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2],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3-4],因此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所有高等院校追求的主要目标.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是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最先接触动物体微观结构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实验教学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与理论教学关系密切,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5].本研究团队坚持立德树人,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学质量,重点推进了课程体系改革,对《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等进行了优化,以支撑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全面实施.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6].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以运用标本、模型、图片、视屏等直观教具以及光镜观察,培养学生辨认细胞、组织和器官组织结构的能力,掌握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且对动物体发生发育过程有较系统的认识,从而为学习其他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课和临床课奠定形态学基础[7].本研究结合学校的定位与本专业的培养要求,课程教学目标随之进行调整,以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各器官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以及动物体发生发育过程,理解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通过建立开放性实验教学,掌握形态学常用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的课程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促进理论教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激发课堂教学生机活力,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严谨、追求真理的作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程共设32学时,通常以验证和演示性实验为主,学生只能完成对各器官组织结构的观察,并不能亲自动手体验切片的制作,缺少对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8].
在一流本科建设中,为了解决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时的不足,同时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另开设形态学实践课1周,结合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内容,将验证演示实验教学与创新实践教学相结合,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9],包括全面开放实验室标本,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前来复习巩固;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开展组织切片制作、染色与观察应用性的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设计方案实践;开放仪器,如切片机、摊片机、烤片机、显微照相系统等,由专职教师提供技术指导.
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立足学生的自主发展[10],培养了学生具备形态学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充分发挥兴趣,学以致用,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和巩固了基础知识,提升了科研素质和创新动力.在平台支撑下申报各类创新研究项目及进行毕业论文研究.吸引了本科生到本平台申请并完成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团队带头人指导的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获得了多项奖励.
传统《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教学以观察动物组织器官的结构和胚胎发生的模型为主,一流本科建设更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梳理,突出重点、难点内容,将课程内容分为基本组织学和器官组织学两大模块.基本组织模块,在上皮、结缔、肌肉和神经组织中各选取观察2张切片;器官组织模块,将各系统器官分为实质和管状两类,重点选取观察1~2个器官,剩余器官的组织结构,通过结合示教片及思维导图,将其与已观察的器官结构分析比较差异,以此提高学生的辨识和理解能力[11].同时,在观察正常组织结构时,引导学生将其与病理、临床等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联系,自主思考和分析记忆[12],比如,正常结构受损后,将会引发何种病理改变及临床症状,如滤过膜结构受损后,通透性上升,会导致蛋白尿、血尿.此外,由于引入了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块,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学生自己制作切片并染色.
学生评价这种立体化的授课内容能够提升学习兴趣,在观察切片和动手制作切片的实践中,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掌握和理解,使形态与功能、基础与临床得到紧密结合,拓展了学术视野和思维,有利于理论和技能的融会贯通,促进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主讲,学生自主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标本和模型为主,教师课前15 min 介绍、学生观察、教师课后10 min 小结三个环节,缺少了提出问题和思考解决这一环节,影响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兴趣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流本科建设体系更加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13],灵活使用 “案例式”[14]、“小组探究式”[15]、“思维导图”[16]及“实物拍照实验报告模式”[17]等多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力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实践意识.
1) 每节实验课前,教师发布任务,学生以小组形式(4人/组)结合高等教育出版社爱课程精品国家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在线预习本节课要观察的形态结构,并绘制思维导图.平台上发布的内容包括理论及实验课现场教学录像、全部教学章节的网络课件PPT、思考题、答案以及自编实验指导等,涵盖了教学大纲要求的全部教学内容,课程管理人员参与学生在线答疑,并在后台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及学习效果.绘制思维导图是要求学生将所预习章节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把概念、光镜及电镜图片、动画进行有序整合.
2) 选择一个与此结构相关的临床病例,设立问题,学生查阅资料讨论,以小组探究模式完成,并进行课堂展示.如讲解血-气屏障时,我们选择间质性肺炎案例,设立问题为什么间质性肺炎会引起呼吸障碍,是因为肺泡隔内结缔组织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引发肺泡隔增厚,影响气体交换.
3) 课堂上教师先讲解本节课实验内容,之后引导启发学生在观察结构的同时,围绕课前设立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将实验项目要求观察的所有切片对应的器官组织结构拍照,按要求制作整理成实验报告,标注名称及相应结构.
4)选派小组代表以思维导图形式展示本堂课观察的结构及结构与临床病例的联系,供大家提问和评价.
5)教师小结本节课内容,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信息反馈进行总结.学生根据教学信息反馈,及时发现自身不足,明确改进方向.教师根据反馈的教学信息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培养情况,识别学生表现中的优势与不足,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教学环节设计,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精准的指导[18].
90%以上学生认为创新教学模式后,不仅提高了自己主动归纳掌握章节和课程整体框架的能力,培养了基础知识与临床结合的能力,使得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大大提升,更重要的是全面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传统的实验课考核方式大多以学生实验报告分数为主,而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相关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于知识的分析讨论并没有纳入考核标准.这种考核方式的直接后果是只要实验报告书写漂亮就可以取得高分,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片面性,不能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19].
在一流本科建设体系中,《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程教学采用过程性评价[20]、期末总评及实验报告结合的考核形式,实验课成绩构成为期末成绩(占30%),过程考核(占50%)及实验报告(占20%).期末成绩由切片考试得出,主要是器官组织结构图片的辨认、观察和判断.实验报告成绩由学生拍摄所观察结构的照片及标注结构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得出.过程性考核评价主要由预习(占30%)、实验操作技能(占20%)、团队作业(占20%)、讨论(占20%)、考勤(占10%)构成.教师根据学生在课上、课下及小组学习中的表现,及时、准确地采集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信息,每隔1~2周分析学生过程考核的指标.
这种结合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情感、潜质和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全面考察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素质和能力,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教学相长,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评教显示,这种课程考核方式优于传统的实验报告终结性评价,能够让自己及时了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学习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以建设金课为目标,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使学科知识立体化和生动化,同时特色鲜明,突出重点,有效培养了学生严谨勤奋的学风,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课程教学在学生中反响强烈,同时,校外同行评价课程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理念先进,在全国具有影响力.面向未来,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遵循“两性一度”标准,大力开展“金课”建设[21-22].《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程也将努力实现建设一流“金课”目标,课程改革与创新将紧紧围绕新农科建设的方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主线,进一步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完善多元化教学手段融合教学,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含“金”量,为培养满足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专业型、应用型的畜牧兽医人才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