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典诗词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当代价值

2021-11-29 07:00曹士东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私德高职生古典

曹士东

论古典诗词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当代价值

曹士东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基础部,安徽 滁州 239000)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粹,历久弥新,光芒万丈,风采依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挥好古典诗词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对于促进作为担当民族复兴的高职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无裨益。

古典诗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爱国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而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古典诗词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积淀,历经千百年的“大浪淘沙”,代代传诵,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也孕育着中华儿女的道德情感、道德态度和道德责任。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担当民族复兴的新时代青年学生应有的道德自觉、自律和自为,应充分发挥好古典诗词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一、古典诗词的德育价值

“温柔敦厚,诗教也”。[1]自古以来,中外的思想家都重视诗歌的教化功能。中国古典诗词既具有永久魅力,又兼具时代风采。加强古诗词教育可以让高职生心灵得到净化、素养得到提高、品德得到提升。

第一,认识价值。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古诗词教育,可以其在领略古诗词的语言、情感、意境之优美的同时获得大量历史文化知识,包括对道德的认识。如在“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小雅·大东》)中,“道”是道路的意思;在“民不道法,则不祥”(《管子·任法》)中,“道”是遵守的意思;在“道,直也”(《尔雅·释诂》)中,“道”是正直的意思;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中,“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在“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说卦》)中,“道”是指事理或规律之义。而在“君子进德修业”(《易·乾》)中,“德”主要指个人品德;在“民生厚而德正”(《左传·成公十六年》)中,“德”主要指行为操守;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论语·为政》)中,“德”指仁爱、仁政等。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道德的内涵、本质和意义。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等,这些都可以加深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规范价值。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古诗词教育,可以让其通过古典诗词的倡导的经过历史检验的正确善恶观的“潜移默化”,明了在社会或学校的公共领域、未来的职业领域和所在的家庭领域中哪些行为是善的、真的、美的,进而在 “社会化”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或行为,按社会公认的“善的、真的、美的”要求正确处理个人与自己、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崇德向善。如“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杜秋娘《金缕女》)”“我生等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等朗朗上口、催人惜时奋进的诗句,有助于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相对“漫长”的几年学校生活中自觉合理地安排时间,约束自己的选择或行为,专注于修德进业,而不是沉迷于手机、电脑游戏,在无聊的事务中浪费时间。

第三,激励价值。在人类思想史上有这样一个事例,古代有一位思想家给他的弟子们授课,地点在郊外的旷野里,弟子们坐在草地上听课。在上课快结束的时候,他问了一个问题即如何除去周围长满的杂草?弟子们给出不同的解答,如铲、火烧、在草上撒石灰等。老师听完后说道:“课就上到这里,你们用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有除掉的,一年后再来除草。”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而不再是杂草丛生。在这位思想家去世后,弟子们在整理他的遗著时在书的最后补了一段:“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理,“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可以说是让美德占据灵魂。”[2]加强古诗词教育,可以让高职院校学生们在讴歌“真善美”的古典诗词中学习、交流情境中受到激发,让“真善美”进驻心田,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产生共鸣,激励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静下心来学真本领、做“真人”,成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二、古典诗词的德育功能

中国古典诗词既具有永久魅力,又具有时代风采,涵育着对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认同,生成出对民族、国家的责任感,从而具有自觉扎根中国大地奋斗的奉献精神,可以帮助高职生形成睦邻友好的交往品德,有助于促进高职生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之美的“生长”,有助于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之美的“生成”。

第一,涵育爱国情怀。爱国是一种社会个体对自己所生、生长的家园,对自己所在的国家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中华文明能延续几千年而不中断并在当代焕发出勃勃生机,这固然有古代中国周围是大洋高山封闭或长江、黄河润泽等地理因素,有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陆地文明特点的多民族、大一统的政治制度因素,更有天下大同、德配天下、仁者爱人的中华文化因素,但在这个历史演进过程中,爱国主义更有着重要的作用,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建设美好家园。每当中国处于历史危难的关键节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情怀都激励着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奋勇前进。在当代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之时,在“一带一路”火热建设的过程中,胸中有中国,扎根中国大地奋斗,中国好世界好。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古诗词教育,通过“夙夜在公(《诗经》)”“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贾谊《治安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等涵育高职生对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认同,具有自觉扎根中国大地奋斗的奉献精神,“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生成对民族、国家的历史责任感。唐代聂夷中呼吁:“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郑板桥的深刻警喻“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韦应物的自责“邑有流亡愧俸钱”,都表现了爱民的热忱。

第二,培育友善品德。如果说“爱国情怀”处理的是人与社会、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关系,那么“友善”处理的是人与自身、他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是“一种道德层面的伦理关系”。[3]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从“熟人社会”变成“陌生人社会”。每个人的生活半径不再像过去那样一辈子待定一个固定的地方如自己的出生地。在现代社会,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场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频繁变化,所遇之人、所交之人也随时随地变化。中国社会在“转型”发展进程中,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也出现了这种状况。因此,调节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友善品德显得非常重要。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轲《孟子•梁惠王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等经典古诗文的学习,可以帮助高职生形成睦邻友好的交往品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社会大变革、大发展中关爱他人、友爱社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体的成长、成才。

第三,共育美美与共。加强古诗词教育可以促进高职生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之美的“生长”。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语言凝练优美,内容积极向上,韵律朗朗上口,情感丰富多彩,具有丰富的思想意蕴。既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精神,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意志;既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温情脉脉,也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绵绵惆怅;既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浓浓乡愁,也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连连美景。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所在的世界越来越成为“地球村”,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4]在喧嚣的繁华都市生活久了,走出去游山玩水,赏山边朵朵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浮现脑海,诸多事情豁然洞明。虽重返城市生活,但“悠然自在”之美更加深刻,城市生活也犹如“南山”。加强古诗词教育有助于高职生获得内心的宁静和谐之美。

加强古诗词教育可以促进高职生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之美的“生成”。纵观人类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过几次变化,从古代依附敬畏到近代索取征服的自然观,再到现在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近代大工业发展和如蒸汽机、电动机等大机器的利用,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使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自然的净化能力也是有限的,无节制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会最终带来自然界的“报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绿树村边和,青山郭外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润物细无声地告诉我们,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有生命,有情感,人徜徉在山水之中,“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5],加强古诗词教育可以促进高职生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自觉参与到共建“美丽中国”的行动中来。

第四,哺育人生哲理。古典诗词不仅有优美的形式、丰富的感情和鲜明的意象,而且还有许多深刻的哲理,耐人寻味,意蕴无穷。诗词通过意象表达哲理,给人以有益的启示。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描写了庐山风景秀丽的特色:横看成岭,绵长盘亘、苍翠如画;侧看成峰,陡立耸峙、峭壁直立。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看,姿态各异。最后揭示出深刻精湛的哲理:普天下的一切事物,如果受它的局限而陷其隅,那么就被局部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它的全部真相。另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从宇宙人生引出深刻哲理思考。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青山能遮断行人的望眼,却阻挡不住江水滚滚东流。其意为:全国人民如火如荼的抗敌意志是那些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人所不能阻挡的。这些哲理诗歌给人以许多启迪。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6]中国古典诗词语言凝练、韵律优美,情感丰富、意蕴绵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古诗词教育,让学生们在领略古诗词的语言、情感、意境之优美的同时,也获得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包括对道德的认知,让学生们得到古典诗词所倡导的经过历史考验的正确善恶观的“潜移默化”,让“真善美”进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田,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在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静下心来学真本领、做“真人”,从而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1]张一平.中国古代诗话风格论[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149.

[2]王玉环,张敦松、高元恒主编.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下)[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287.

[3]窦静怡,樊琦.论如何发挥古诗词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功能[J].现代交际,2018(3):120-120.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8.

[5]杨春光.追梦前行中[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8:38.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

Contemporary Values of Moral Education in Classic Poetr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ao Shidong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hen we are contribut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to a new era, classical poetry plays a good role i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plays as a national revival of vocational students to observe strict personal morality social morality.

Classical poetry; Vocational colleges; Moral education; Patriotism

2021-07-23

安徽省职成教学会重点项目(azcg490);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人文社科项目(2020sk01);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人文社科项目(2020sk402)

曹士东(1968—),男,安徽定远人,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基础部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0.13685/j.cnki.abc. 000591

G711

A

1671-9255(2021)04-0071-03

猜你喜欢
私德高职生古典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以私德的培育促公德的成长
私德教育
“公德”与“私德”
怎样读古典诗词?
公德与私德的“先后”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